分享

bookface

 非王大大 2017-01-14

他用112岁的一生,活出了别人的好几辈子

2017-01-13 bookface7评

波叔每天回复留言,凡是有菠菜说今天过生日的,波叔都大手一挥,生快兼上墙!

过生日最大嘛。

今天又有个过生日的。这个寿星可不得了,真真正正是个老寿星。

1906年出生,虚岁112岁。

他出生的时候大清还没有亡,还是慈禧太后她干儿子光绪当皇帝。

这位超长待机的奇迹爷爷就是——

周有光

周有光

说他是奇迹爷爷一点没错:人生的前50年,做的是银行家;中年转行,又当了语言文字学家;85岁退休之后以为安度晚年了,没想到反倒迎来了一生中名声最大的时候,100岁之后还出了十几部著作。

他不仅长寿,而且成就大,名气大,经历丰富,一辈子活得跟别人活三辈子似的,更难得的是,后一辈子都比前一辈子更精彩。

先来说说他的第一辈子:银行家。

周有光跟经济学第一次触电,是在大学里。

中学毕业,17岁的周有光考上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

原名圣约翰书院的圣约翰大学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大学,顾维钧、宋子文、张伯苓等现代史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这个学校的校友。当时的人说,考上这所大学,比中状元还难。

自嘲是“土包子”的周有光,上了大学,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学会英文,阅读英文报刊,了解世界发生的新鲜事儿。

将近100年后的今天,他依旧保持着阅读外文报纸的习惯。

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学到专业的经济学知识,为他找到谋生之道。

我那时候学经济,主要是学经济的技术。中国是一个大国,要做国际贸易,要办银行,要有一套学问,不像现在乱七八糟一下子几千万被人家骗走了,没有这么傻的事情。资本主义如果这么搞,早就垮掉了。国际贸易要有一套技术,我主要是学这方面的东西。

当时在上海,念完大学不接着去外国留学,那你就out了。刚毕业的周有光没钱,只能留学教书,顺便在银行做事。

在这段时间里,他娶到了著名的“合肥四姐妹”的二姐张允和。

合肥张家是近代史的名门望族。张家四姐妹知书达理,叶圣陶说“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下面这本写四姐妹的书,就是波叔的多年好基友早叔翻译的)。

结果个个都嫁了文化名流:

老大张元和,嫁给昆曲名角顾传玠;

老二张允和,嫁给周有光;

老三张兆和,嫁给作家沈从文;

老四张充和,嫁给汉学家傅汉思。

有过一次去日本留学就机会,没成,周有光就一边在光华大学教书,一边在江苏银行工作。

周有光和张允和的结婚照

工作和家庭都稳定下来了,但是个人的奋斗敌不过历史的进程,抗战开始了,时代在动荡,到处都在打仗。

政治局势风雨飘摇、拖家带口四处迁徙、6岁的小女儿因为盲肠炎不治身亡……国家的灾难和家庭的变故都没有击败他,死里逃生的一家人,更加珍惜战后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

抗战当中真正是死里逃生,经过了抗日战争的困难,“文化大革命”无所谓了。家里的财产无所谓,这样的思想对我们大有帮助。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百废待兴。上海银行业为了尽快恢复元气,就派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去美国学习。

未完的留学梦,兜兜转转,现在终于可以实现了。

上班学习美国银行的运营,下班就泡图书馆,周末还会去附近大学听课……

1947年,周有光在纽约

工资高、福利好、生活也幸福。但是经历过抗战的周有光,还是决定选择回国。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体会不到我们当时的感觉……我们都认为中国有希望。解放之后,中国最缺乏的也是经济建设,所以我就立志回国搞经济。

1949年6月回到上海,他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还兼任新华银行秘书长、人民银行华东区行第二业务处处长。

身兼三职,总想为国家多出点儿力。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奈很多自己学到的知识,都不被接纳。

紧接着是三反、五反,运动不断,身边很多人都受到迫害,周有光感觉不妙,就退出银行,一心在高校教书。

就像他所说的,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50岁以前,全心全意搞经济。

正所谓五十知天命,前半辈子差不多就这样了,后半辈子还能蹦跶到哪里去?

但是周有光不,他转行了——从理科的经济学,一下子跨到文科的语言学去,重新出发。

1955年10月,因为写过几篇相关的文章,周有光被推荐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1955年文字改革会议

会议结束,最终决定,要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也就是我们英语课学的26个字母)来标注拼音。

在领导的挽留之下,周有光答应留在北京,加入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负责起草这个改革方案。

他开始自己的第二辈子:语言文字学家。

我觉得任何一件事,只要搞出成绩,对国家有贡献,就好。我认为语言学方面还是要更新,因为整个中国要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每个方面都要更新。

搞经济,是想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研究拼音,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咦,他不是搞经济的吗?为什么会突然去了研究语言?

其实从大一开始,周有光就对语言感兴趣了。圣约翰大学都是用英文讲课,让他平时也爱上研究语言学。

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有识之士在默默和汉字较劲,激进派甚至提倡废除汉字,用字母来拼写。周有光也赶潮流,参加过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在这一行早不是新手司机了。

来到北京之后,周有光担任拼音化研究室主任。

光是做好这个拼音方案,周有光和另外两名同事就足足花了三年。

这个方案,可不是拍拍脑袋就可以出来的。想要做好,就得去要去研究语言学、文字学、字母学等,国内材料不够,还得让国外的朋友帮忙寄到国内。

很多细节性问题需要考虑,比如说读音“基欺希”应当选用什么样的字母对应,读音“知吃识”可否采用双字母标识,字母“ü”的确定,调号的形式及标注的位置等等,都是让人绞尽脑汁的难题。

周有光回忆汉语拼音的制定过程

他根据“一音一母”的原则,用26个拉丁字母作为注音基础,对一个字母反复推敲、试验和分析;

再比较了三百多年来历史上涌现的上百种有关汉语的拼音资料,不断推敲汉语拼音的字母选择、字母与语音的配置、音节拼写形式、拼写规则、分词连写、声调等。

1958年起草的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方案最终确定下来。同一年的秋天,这套方案就走进了全国小学的课堂,成为了每个小学生的必修课。

人家跟我开玩笑说,你们几个字母搞了三年。今天想起来,这3年时间花得很值得。假如当初马马虎虎地搞一搞,有什么漏洞,现在在弥补就很麻烦了。

没有拼音,我们小时候认字可能就没那么方便;就连现在手机、电脑打字,没有拼音,可能也不那么快捷。

拼音为中国的文化普及、消除文盲发挥了重大作用,周有光功莫大焉。

经验表明,《汉语拼音方案》是一座现代化的文化桥梁。它一方面方便人民大众走向文化,另一方面方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起草了汉语拼音方案之后,他们还花了3年时间将它推向国际,周有光也写了几本关于汉字、拼音的书。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用的拼音输入法,也是他提倡的。

77岁时,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汉语内在规律和中文输入技术》,提到按词定字和拼音变换汉字的原理,提倡以语词、词组和语段为单位的双打全拼法。

同一年,一家日本公司按照他的理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中文打字机,输入拼音就可以打出汉字。

为了报答周有光,这家公司还给他送了一台。从那时候开始,周有光就开始用打字机来写信、写文章。

周有光在教张允和用打字机

本来只是门外汉的周有光,最终阴差阳错成了语言学、文字学专家。但是一向谦逊平和的他,不太喜欢人家称他为“汉语拼音之父”。

我对语言学和文字学是外行,参加文字改革工作是偶然。所以我的外孙上小学时对我说:“爷爷,你亏了!你搞经济半途而废,你搞文改半路出家,两个半圆合起来是一个〇。”这就是我的写照。

在他的眼里,研究语言文字,也只是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是应该的。

还有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周有光参与了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前前后后一共翻译了好几年。连襟沈从文和他开玩笑,叫他做“周百科”。

50岁以后,影响深远搞语言。

一般人60岁就退休,但是周有光一直工作到85岁才离开工作岗位。退休之后,他依然笔耕不辍。对他来说,退休也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而已。

85岁退休,谁能想到周有光接下来又活了30年,相当于别人的半辈子,而这个传奇至今仍然继续?

这就是他的第三辈子:作家。

周有光一直住在北京一座很不起眼的房子里,房间的简陋似乎与他的名气有点落差大,但是他毫不介意。

半张书桌,半间小桌子,这就是他的世界。困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儿;醒了继续看书读报。跟陋室的颜渊一样,不改其乐。

2012年,在家中写作的周有光

82岁,他学习使用电脑,学习用打字机打字;

105岁,紧跟潮流,开始玩微博,到现在有8万粉丝;

100岁之后,出版了十几部著作。

他在书里谈语文,也谈往事,谈人生,还谈经济,谈发展,谈社会。

这些书,发出了真实的声音,凝结了人生的智慧。

85岁以后,热血真心写文章。

这样的思考,至今仍未停止。

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就会看书、读报、写文章。

我都在看书写文章,要动脑子,动脑子呢,脑子就不容易坏。年纪老了,思想不能老。年纪一年比一年大,思想应该要一年比一年新。

周有光在用电脑打字

这位出生在1906年的老人,一辈子就像是一部浓缩版的中国近现代史,见过清末民初的风云、日本的刀枪、美国的摩天大楼,以及中国百年的风风雨雨。

他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阵痛起起伏伏。

周有光用“三次被扫地出门”回顾了自己一辈子印象最深刻的三次苦难——

太平天国打破常州城,曾祖父投河自尽,这是他们周家第一次被扫地出门;

抗战时被迫从苏州迁到重庆、失去6岁的女儿,这是第二次;

文革,下放宁夏之后回到家中,发现造反派住在自己家,这是第三次。

走过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苦难怎么可能少得了?但一切的苦难,都已经成为历史。周有光没有丝毫怨天尤人,反倒是时常高挂着乐呵呵的笑容。

他常这样解释自己的长寿:

我一生逃过很多劫难,人家说我的命大。我说不是命大,是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我的人生没有什么传奇,就是多活了几年。

纵观他的一生,无论发生了什么,之中保持乐观豁达、从容淡定。就像他的座右铭一样,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不慌乱,不生气,把苦难的时光统统当成笑话来回忆,或许正是因为有了一颗这样的心,他的内心深处才能永远拥有一片纯洁天真、独立自由、充满力量的天地。

与家人庆祝生日时,周有光比起了剪刀手

感谢上帝,还没带走这么一位热血的智者。

我们常说,人的一生重要的不是长度,而是厚度。

周有光的一生却是既活出了长度,也活出了厚度。

时间从来都不是绑架人的桎梏,只要心中有所信念,任何时候都可以走在时间前面。

被岁月剥夺的,同时也会被岁月赋予。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