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理 | 中国现代汉语拼音之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金苹果6 2017-02-11

平理  | 经世致用,大气明理  点名关注


百万人关注的最具深度订阅号;新榜每日原创全国前十。真相、内幕、辩证!关注有获,订阅增益。


文 | 徐晗


导读:现代汉语拼音的成功创立,使得西方字母变成了中国汉字的一部分,被中国汉字所吸收消化利用……”


1月14日,参与现在汉语拼音创立团队之一的周有光老人去世的消息,让汉语拼音这个所有人都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由此我突然想起了一部鲜为人知的汉语拼音诞生纪录片,在这里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创造汉语拼音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切要从1949年10月10日,新中国成立的第十天说起。这一天,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了。协会发起人吴玉章也受到了毛主席的大力支持。


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文盲和半文盲占到了总人口的80%。高瞻远瞩的毛主席意识到,群众的文化水平严重影响着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所以制定拼音方案与推广普通话也就成了亟待解决的大事。



此时的中国,已经并存着三种不同的拼音方案。分别是1913年制定的注音字母、1926年制定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制定的拉丁化新文字。



上图是1952年全国扫盲运动中的画面,从中就可以发现,人们依然用的注音字母学习拼读汉字。同一年,毛主席宣布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并表态,汉语拼音字母形式应该采用民族形式。



紧接着,在1952到1954年间,委员会的专家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出了数套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但都一直没能获得好的效果。直到有一天,在园中散步的吴玉章无意中听到敲击打字的声音,突然想起来,能不能把键盘上的26个拉丁字母变化成拼音呢?


1955年正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正式成立拼音方案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除了官方研究,从1949到1955年,民间热心人士总共提供了655种不同的拼音方案。专家们也在认真研读这些群众方案后,提出了六套拼音方案准备提交给十月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


然而九天的会议中,代表们对六种拼音方案却保持了礼貌的沉默,最终没有议定。



同年十月,毛主席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与小组成员们展开讨论。此时的周有光还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那一个学经济的,为什么会被要求研究字母呢?原来在周有光1927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就第一次接触到了字母管理法。鉴于他的对“字母管理法”有研究,所以才被邀请参会



比如最早时英国人认为英文字母是民族的,而实际上,罗马帝国时代就已经在用同样的字母了。


这一点,也同样获得了毛主席的认同。“西方好的东西不用,是愚昧主义。汉语拼音也不是英文字母,而是汉语字母,因为它反应的是汉字。”


所以在1956年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汉语拼音使用拉丁字母的原则。



然而改革总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断有人对这种拉丁文的拼音方式提出反对意见。但是委员会的专家们始终坚持三个“不是”原则:


  • 首先,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汉字拼音方案,不区别汉字;


  • 其次,汉语拼音方案是普通话的拼音方案,不是方言的拼音方案;


  • 最后,这是拼写白话的,不是拼写文言的拼音方案。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终于在1956年2月12日公布了最终的汉语拼音制定原则。采用拉丁字母的字母形式;以北京语音作为语音标准;音素化的拼音方法。



随后经过两年的调整与改善,在1958年2月11日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正式批准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



在普通人看来无比简单的26个字母背后凝结的知识与努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在这里,现代汉语拼音创立的发起者是毛主席,项目牵头人是吴玉章。此外还有周有光老人等一大批专业或兴趣人才,他们当中有些只是因为兴趣,或提供过一部分建议,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对所有为此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因为现代汉语拼音的成功创立。使得西方字母变成了中国汉字的一部分,被中国汉字所吸收消化和利用。从此中国人再也不需要在和其他非英语国家一样,设立专门的电脑输入键盘,或被迫放弃电脑输入。而是可以方便地直接使用字母键盘输入汉字。


这实在是太妙了!


周小平微信内容团队

作者 | 徐晗 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