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传承 | 绍兴这11个省级非遗项目名单出炉,你知道多少个?

 cxag 2017-01-14

近日,浙江省公布了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98项,其中绍兴市11个项目成功入选,入选项目数量在省11个地级市中,紧随杭州、金华,与台州并列第三


        从项目类别看,其中民间文学类1项,传统音乐类2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2项,传统美术类1项,传统技艺类4项,民俗类1项;从地域分布看,绍兴市本级1项,越城区2项,柯桥区2项,上虞区1项,诸暨市2项,嵊州市2项,新昌县1项。如下表:






香榧传说


香榧传说是流传于嵊州及周边县市一带,以香榧为题材创作,世代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故事。目前广泛流传的香榧传说约有百余个,题材多样,其内容主要涵盖有关香榧树和香榧子渊源的传说、与历史人物相关的香榧传说、与香榧有关的地方风俗传说、与香榧有关的地方风物传说、有关香榧子用途的传说等类别。


清音班


绍兴清音班,亦名清音坐唱班,专事民间婚庆寿喜鼓吹演唱。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旧时遍布绍兴城镇乡村。一般由八至十八人组成,生、旦、净、末、丑脚色行当齐全,唱昆(曲)、调(腔)、徽(调)、乱(弹)、摊(簧)诸腔。唱本包括宋元杂剧、传奇本,如《北西厢》、《白兔记》、《双龙会》等。乐器有笙、箫、管、笛、月琴、三弦等。曲牌多达一百余只,比如《醉花荫》、《点绛唇》、《黄龙滚》等。历代著名乐户比如张志宏、韩剑英、小华倌、阿羊、毛鼓板、胡培春。


新昌十番



是流传在新昌县境内的传统音乐,原属宫庭音乐,至今已传承了近200年。又名“圣莞十番”,“圣莞”二字源于《论语》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一语,旨在教育十番弟子要“学圣贤、享欢乐”。它由八支唐代教坊曲牌组成套曲,也参插一些民间小调,如“三六”、“滩簧”、“九连环”、“双看相”、“十杯酒”等曲调,也能演唱苏滩自乐。是新昌庙会等民俗活动中的常客。


绍兴民间棋类游戏


绍兴民间棋类游戏是广泛流传于绍兴民间的益智娱乐活动,亦为越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棋类游戏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牛角棋、西瓜棋、五行棋,绕绕棋、十二层棋、十六层棋等几十种。娱乐性和趣味性强,简便易行,有利于丰富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对少年儿童开发智力和培养耐心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桌凳农具花:


桌凳农具花是上虞区的民间传统武术,从古至今都非常繁盛,且项目众多,各具特色。它主要是以家具如八仙桌、长条凳和农具如扁担、铁耙、柴叉、刮子等为主要器械,有一字长蛇阵、二仪九宫阵、三倚六合阵、四象八卦阵、五行十绝阵和七星阵等阵法,可以分为桌花、凳花、扁担花、棍花、豆凿花等多种类型。



棕编


诸暨的棕编集美术、编织、工艺于一体,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浓厚,历史悠久,具有较大的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等。主要有“棕叶编”与“棕皮编”两大类。“棕叶编”是以棕榈树叶编织如蒲兜箩、小畚斗、青壳蛋以及虼蜢、蜻蜓、小青蛇等儿童玩具;“棕皮编”则是以棕皮及以棕皮抽制成的棕丝(棕毛)编成蓑衣、扫帚、拖鞋等生产、生活用具。它的工艺流程繁琐、细致,比如编织一条工艺龙,则需一个半月之久,要经过选材、取材、制作龙头、定型、制作龙鳞、制作龙角(龙爪、龙牙)、制作龙眼、打磨、固定等近10道工序。


绍兴腐乳制作技艺


绍兴腐乳制作技艺是最具绍兴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之一,也是绍兴一张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流传分布于绍兴全境。腐乳的制作要经过十多道工序。采用优质黄豆作为原料,经严格筛选、除杂去残;再经浸泡、冲洗、磨煮、滤渣、点浆、压坯、划坯成型。随后白坯入笼接种咸亨特别培养的毛霉菌种;在适宜气温下经咸亨传统的发酵工艺培养完成前期发酵后腌渍;腌坯装入坛中,加入绍兴黄酒和特有辅料进行1-2年的后期发酵。绍兴黄酒的合成酯类等芳香物质和咸亨特有辅料的复杂生化发酵过程,形成了绍兴腐乳独特的浓香风味。具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


会稽铜镜制作技艺


绍兴古为会稽,生产的铜镜也称会稽镜。按其形状分,有圆、方、委角、柄形等;按其纹饰分,有规矩禽兽镜、多乳禽兽带镜、画像镜、神兽镜、龙虎纹镜等,其中以后三者为主。其技法经历了从线条到浮雕的变化,镜面多微鼓,以扩大映照范围,经过打磨,光亮可鉴。尤其在汉代制作的透光镜,镜背的图文迎着太阳或灯光时都可以明显地映射于墙壁之上,为绝无仅有的奇迹。会稽镜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铜镜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会稽铜镜的基本功能是照容,但人们赋予了会稽镜更多的精神内涵,从儒家、佛家、道家诠释了传统文化思想。


绍兴修缸补甏技艺


修缸补甏,是旧时三百六十行之一。绍兴素有“三缸”之称,自古酒业、酱业、染业云集,缸甏用量极大,普通家庭中也大量频繁使用。但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磕碰,破损有裂缝是避免不了的。于是,修缸补甏技艺应运而生,并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其操作过程是先凿缝、后钉攀、再补砂,是个技术性极强的手工活,还需较好的体力。主要工具有大小斧头、?子、砂撬,原料是铁砂、铁攀。修缸艺人先顺着裂缝用凿子凿出一条浅沟,填上掺半比例的盐卤和水搅拌浸泡的铁砂,当铁砂锈结变硬时,缸就补得很坚固并可继续使用。其铁砂填缝、铁攀固结、盐卤粘合的方法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人们勤俭持家风尚的体现。


嵊州木鱼制作技艺



木鱼,打击乐器。其制作技艺需要特殊工艺,不同于其他木雕刻。表里结合、内空外雕,异木质、不等厚、空腹腔所引起的变异性,导致木鱼在干燥收缩时易变形、变声、变裂,需要有科学工艺技术进行处理。最初,木鱼主要用于佛教、道教音乐,清代以来逐渐流行于民间,广泛用于各种形式的器乐合奏和乐队中。演奏时,大团鱼形木鱼需置于地面上,小圆鱼形木鱼则用左手托持,右手执棰头呈橄榄形的木棰敲击,发音短促,音色清脆洪亮,是富有特色的节奏乐器。常用于戏剧、曲艺伴奏、器乐合奏、民族乐队和宗教音乐中。木鱼制作是一种独特的技艺,也是一种文化。从木头无言,经打磨成形,精雕细刻,空纳万境到木鱼传音、告诫人生,可谓木鱼制作如人生历练,让人感悟、让人醒世、让人警示,传递着人间的真爱、向善和美丽。


南孟祭礼

南孟祭礼是以宋朝时期迁入诸暨的孟子后裔为主所传承的祭祀礼仪。孟子是儒家文化集大成者,他继承发扬丰富了孔子学说,被后人尊为儒学亚圣。为更好的传承先祖孟子思想、弘扬儒家文化,由此产生了南孟祭礼。八百多年来,祭礼绵亘不绝。宋时为四时专祀,明时演变为春秋两祭,20世纪60年代改为每年一祭,以孟子生辰周历四月初二为期祀。祭礼形态多样,有祭品、祭乐、祭舞、祭文等;奉祭者多元,有官祭、民祭、宗族祭等。仪式内容独特,有启户排班、起乐迎圣、三献礼、行五传礼等,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生动阐释了孟子思想中的“礼乐祭祀”。南孟祭礼传承着孟子的核心思想,传扬了崇学仁善行孝的品行,形成了敦亲睦族、和谐相处的新风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教育传播价值、民俗研究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和谐价值。


来自:绍兴市非遗保护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