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棣为大明灭亡挖下的那些坑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1-14

开篇明义,很多不太了解明史的人说大明奇葩皇帝多,不上朝的、炼丹的、逗蟋蟀的、恋母的、做木匠的、建豹房的,总之明朝皇帝多任性,好皇帝少,能撑的起台面的只有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那本人的观点正好相反:明朝有作为的好皇帝我认为很多,有太祖朱元璋、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儒家士大夫眼中千年一遇完美圣君)、武宗朱厚照、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而为明朝灭亡埋下祸根的“恶君”我认为有两个:永乐皇帝朱棣排第一,嘉靖皇帝朱厚熜排第二。嘉靖皇帝的主要恶政是取消朝贡贸易致其大明大量海商转变成海盗倭寇(详见本头条号大明为何会发生倭乱又为何倭乱难以平灭——倭乱的惨痛真相)。那么为何说朱棣是明朝排第一的恶君呢?朱棣为大明灭亡挖下的那些坑

大明的九位有为之君

①虐杀文人士大夫,断了明朝文人的脊骨。朱棣作为大一统王朝中汉家皇帝里唯一的残暴之君!2000多年封建历史中,残暴的暴君有很多,但是这些暴君要么是刚走出饮毛茹血的外族之君(比如羯族的后赵政权暴君石虎),要么是割据政权(刘宋王朝暴君刘子业)。大一统汉族王朝秦汉晋唐宋明中,朱棣是唯一一位极为残暴的暴君。方孝儒事件中朱棣一共杀了870多个人,被充军发配的还有1300多人,这可不是方孝孺一个人的悲剧,所有建文朝朱允炆原来的忠臣基本上都是这个下场。有的人会说成王败寇,杀点人死点人很正常,可是朱棣不仅仅是为了政治杀人,他是为了泄愤满足自己变态之心在杀人。比如建文朝有一个忠臣叫高翔,被朱棣抄家灭族,所有高翔的邻居,世世代代苛以重税,为什么?就是要让这些邻居提起高翔就想骂他,而且是世世代代的骂他。这是有多变态啊!心眼是有多小啊!在史料当中还能看到一个例子,这就更惨绝人寰,建文朝有两个著名的忠臣:一个叫齐秦,一个叫黄子澄。这两个人在南京城破的时候就已经死掉了 ,但是朱棣可没有饶过他们,比如他们的姐姐、妹妹、女儿、母亲、妻眷、儿媳妇,还有几个外甥媳妇,朱棣就找来一些士兵,对她们进行轮奸。轮奸的频率是二十个士兵一个昼夜,一直在轮奸,从来不停,直到死去。如果这些女眷被强奸怀孕了,生出小孩,朱棣就说了,男的世代为奴,女的世代为娼。作为一个皇帝,杀一些政敌,也都无可厚非,可是如此对待这些女人能有什么用处,无非就是满足朱棣那变态的泄愤之心罢了,而且每次杀人,朱棣只要有机会就会现场观看。朱棣如此残忍的对待文人士大夫,开启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局面:皇帝和文人士大夫互相之间不信任,这个现象在明末非常的明显,文人士大夫的忠诚度也大大的打了折扣。宋朝末年大量士大夫以死殉国,这是因为宋朝时,士大夫文人的地位非常高,整个宋朝,皇帝杀的士大夫含岳飞在内不超过5人,可是明末大量文人投靠满清,这里面难道就没有当年朱棣造的孽吗?!朱棣为大明灭亡挖下的那些坑

②改变与阉割朱元璋留下来的藩王制度,遗禍无穷。在朱元璋的历史观中,唐朝和宋朝的灭亡就是因为缺少同姓诸侯的护卫,同时朱元璋又吸取了汉晋的七王之乱和八王之乱的历史教训,分封的藩王小而多。明朝的藩王不像汉晋的诸侯,所有诸侯的封国加起来占了国家领土的一半,明初朱元璋时期藩王的封国面积并不大,而且藩王的亲兵数量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单个的藩王造反成功率极低(朱棣造反能成功是一个奇迹,要感谢朱允文的那帮猪队友)。但是多个藩王联合起来,又能起到内防权臣篡朝,外防北元蒙古,拱卫京师的作用。朱元璋的这套藩王制度虽谈不上完美,但是处理的好还比较稳定。朱棣为大明灭亡挖下的那些坑

朱棣入主南京后,怕其他藩王也学他这样来一个藩王之乱,就大改朱元璋留下来的藩王政策。如果朱棣能像朱允文一样来个彻底消藩,或者索性保持朱元璋的藩王政策都不算遗禍后代。可是朱棣选择了阉割藩王制度:藩王不再拥有亲兵护卫,不再拥有封国的地方军事行政财务大权,藩王终生不得踏出封国城市半步,藩王不得参与朝廷议政,各地藩王不得书信往来,藩王不得从事任何行业,藩王除去朝廷供养不得有其他任何经济收入,藩王的朝廷供养按王府的人头发放造成明末藩王无所事事整天只知造人增加人头增加供养。朱棣将藩王政策如此改动之后,藩王彻底失去拱卫皇室的作用,沦为明末300万从没有离开王府,只知造人生子的待宰的猪!!!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明末,这些藩王没有膨胀到300万,藩王都有自己的生计,就不会大量的吸取百姓的民脂民膏,就不会给朝廷带来繁重的财政压力,藩王拥有一定军权,就不会任由闯贼和满清屠戮!这一切都在朱棣时期埋下祸根!

朱棣为大明灭亡挖下的那些坑

③由于改变了藩王制度,而不得不迁都北京,造成明末困局。朱棣迁都北京,大家都知道是天子守国门,可是原来天子是不需要守国门的,后来为什么必须迁都呢?有两个原因:1靖难之役时,朱棣为了取的朵颜三卫的支持将大宁府赐于蒙古朵颜三卫,把朱元璋设计好的北方防线撕裂一个口子,大明的北部压力徒然增加!朱棣为大明灭亡挖下的那些坑2朱棣改变藩王制度,把原来用来守卫北方疆域的五王撤除军权内迁内陆。五王内迁(大宁宁王、宣府谷王、沈阳沈王、辽宁辽王、开原韩王)造成北方防线崩塌,天子不得不迁都亲自上前线。迁都后,朝廷对南方控制力减弱,明末崇祯最头痛的就是没钱,可是东南之富当时却是世界之首,如果首都还是南京那就不至于朝廷收不上税,也不会因为北京一失,政权就崩塌!

④政治宣传意义大于实际作用的永乐五征蒙古。永乐五出漠北三犁虏庭,历史上说的很骄傲,永乐御驾亲征,持续打击北元势力,立下一个不世的功勋。朱棣为大明灭亡挖下的那些坑

可是我们仔细想想就能发现问题,永乐每次出征带着几十万的大军出征 ,这个在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几乎没有先例。汉武帝打匈奴,虽说也是举国之力,但是其实每次出征的人马并不多,霍去病甚至每次也只是带几千人出去,为什么?

朱棣为大明灭亡挖下的那些坑因为草原并没有城市,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你的几十万大军行动缓慢,别说歼灭敌人了,就是碰到敌人都难!我们来看看永乐的五征蒙古:第一次是永乐八年从京城出发,路上走了三个多月,抓到一个探子,然后又走一个多月终于看到一只几百人的蒙古部队,结果几十万的明军追着这几百人的蒙古部队打, 这就是第一次明成祖御驾亲征叫一出漠北。永乐十二年,继续出动50万军队,战绩杀了几百人。接着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基本上都是深入漠北结果连蒙古人都没见到。这就叫五出漠北,三犁虏庭,意思我们已经把人家连根拔起了,地方他确实是到了,但是赶尽杀绝蒙古人这个战略目标,永乐可没有达成,因为蒙古人怎么可能跟他的几十万大军正面对抗呢?那么朱棣为什么要劳命伤财做这种无实际意义的五征蒙古呢?两个原因,一宣扬自己的统治合法性,而为了告诉世人自己五王内迁,改变藩王政策是对的。原先朱元璋时期的对蒙古政策是以藩王守边防止蒙古骚扰,然后以贸易经济措施挟制蒙古分化蒙古诸部,再派多股小部队袭而扰之,达到大明控制蒙古草原的战略目的。可是永乐的五征蒙古既没有达到消灭蒙古的战略目的,又让蒙古诸部在这个时候奇迹的短暂联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劳民伤财,又没达到任何功效,最后还是靠仁宣两代皇帝的努力才重新主导了蒙古草原,可惜后来又被英宗一遭败光。

有明一代,明君其实挺多,开头列出的九位皇帝都不差,可偏偏这九位皇帝被黑的最厉害,而实为大恶之君的永乐和嘉靖却常被美化,历史真的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