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真武汤证治研究

 乐山有大佛 2017-01-15

真武汤是汉代张仲景创制的名方,由茯苓、芍药、生姜(切) 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所组成,主要功效是温阳化水,故以北方水神真武名之。本方在《伤寒论》中凡两见,一是第82条云: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二是第316条云: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就这两个条文中所叙述的内容来看,真武汤临床应用的证治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在六经中涉及到两经,五脏中几乎全部涉及。

 

1 应用于六经病变

 

1.1 应用于太阳经病变

 

在六经病变中,真武汤首先可用于太阳经的病变。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下项循背至足,与少阴经相接,为少阴之表,两经中一经发病,很有可能影响到另一经,古人云: “实则太阳,虚则少阴”之说。《伤寒论》第7条云: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即病发于太阳; 发于阴,谓病发于少阴。病发太阳者,多为外感,治之应予发汗,但发汗时,一应注意的是“遍身漐漐微似汗出,不可如水流离”; 二应注意的是,若太阳外感而兼见少阴虚者,则应兼顾少阴。若汗之不当,则不惟太阳之表不解,且会损伤正气而引发少阴病变,《伤寒论》中第82条所述,即属此例。

 

病在表而汗出不解,发热头痛诸症未退,且又增加了心下悸动不安,头目眩晕,全身抖动,更严重的会抖动到病人难以自持,几乎摔倒在地,这些证候的发生皆因少阴之气不用,心肾之阳被伤,水气不化,泛滥成灾而导致。水气上逆,上凌于心则心下悸,上蒙清窍则头眩; 水气外泛,经气受抑,风生水荡则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真武汤之用,全在附子振奋阳气,白术培土制水,茯苓导水下行,芍药敛肝熄风,生姜温通内外经络,发越遗表之风寒,一举而两得,用之得当,如响之应声。

 

1.2 应用于少阴经病变

 

少阴居太阳之里,主心肾而宅阳气。心肾阳气旺盛,则上以治天,下以治地,五脏行健,六腑承顺,若元阳衰微不振,则天地浑沌,四维大乱。伤寒病一旦至少阴,说明邪气已穿越数道屏障,可见其阳气之备受戕伐,于是阴寒凝惨,阴水浸淫,内外泛滥,上下波荡,则五脏何安,六腑何宁。阴寒内凝则腹必痛,气化失司则尿不利,水气浸淫则四肢沉重疼痛,寒水下趋则大便下利,寒水上干则或咳或呕,故以真武汤温心肾之阳,化阴寒之气,所谓“治病必求于本”者如斯。



 

2 应用于脏腑病变

 

从杂病证治的角度分析,真武汤之应用甚为广泛,各个脏腑病变几乎皆可涉及。

 

2.1 应用于心系疾病

 

心系疾病常以“心悸”为主证。《伤寒论》第82条之云“心下悸”,实为“心悸”之另一种表现形式。“心下”在《伤寒论》里所指的部位是胃之上脘接“虚里”处,《素问·平人气象论篇》: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心脏有病,悸动不安,轻则仅觉心悸,重则波及虚里,故心下悸,乃心阳虚不能自持,阳不化水,水气上凌于心而致,故凡心肾阳虚之心悸、心下悸者,皆可用真武汤以治之。

 

2.2 应用于肝系病变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谓凡眩晕振抖颤之类病变,皆与肝脏相关。《伤寒论》第82条所言“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虽水气波荡为患,但水必借风气之鼓荡,风水相激而后方为病,真武汤之芍药正所以敛肝以熄风也。

 

2.3 应用于肺系病变

 

肺居上焦,娇嫩而清虚,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之所有功能,亦皆阳气之所为,阳不用事,则宣不能宣,发不能发,肃不得肃,降无以降,水气不化,水道何通。病至少阴,阴盛阳衰,水气因而不化,水道因而不通,浊阴寒水,逆而上冲,故《难经·四十九难》云: “形寒饮冷则伤肺”,于是肺失宣降,气逆而上,发为咳喘。此等病例临床十分多见,不辨阳虚不化者,每治不愈,若知真武汤之用者,则效如桴鼓。



 

2.4 应用于脾系病变

 

脾者,后天之本,人赖以生,司水谷而主运化,清浊之升降,精微之转输,皆脾胃之专主。然脾之所以能具此等功能,又须赖阳气以为施化,此阳气者,本于命门,源于肾也,故肾阳虚则脾阳虚,脾阳虚则诸病生。《伤寒论》第316条之少阴病而见腹痛,四肢沉重疼痛,即脾肾阳虚之所为。脾为至阴之脏,无阳则无以化,阳不化则阴寒凝滞,阴寒凝滞则气机不通,故腹痛; 脾又主肌肉及四肢,脾无阳气之运,则水谷精微不能四达,寒湿之阴不得宣化,故而四肢沉重疼痛,用真武汤振复命门火,温阳化气,则脾土得温,温则通,通则枢机利而诸证可愈。

 

2.5 应用于胃肠病变

 

胃主纳谷,以降为常; 大肠者,传导之官,通降有节。若见“下利”或“呕吐”,则为胃肠功能失司。少阴病之见下利,一因寒盛不化,二因水气下渍肠道; 少阴病见呕,亦为胃中寒气不降,反而上逆所使,皆因肾阳虚引起。肾阳旺盛则阴寒能化,何致殃及池鱼? 所以用真武汤温阳化水,暖胃煦脾,脾胃温则肠道和,故少阴病之下利或呕者,当选真武汤治之。

 

2.6 应用于膀胱病变

 

膀胱者,州都之官,职司气化,小便之利与不利,皆由膀胱主使。然膀胱之功能,又必借肾阳以主持,肾阳旺盛则膀胱气化可行,肾阳式微则膀胱贬而无功。少阴病出现“小便不利”“或小便利”,皆为膀胱病变。“小便不利”是尿不出来或尿不畅; “小便利”是有尿即尿,尿不自禁(这里的“小便利”不是说小便正常) ,此病证截然不同,而病因病机皆肾阳虚,使膀胱气化失司而致。所以都应用真武汤温阳以化气。



 

3 临床应用与鉴别

 

真武汤之应用,以上几个方面已基本论述清楚。临床掌握要点全在阳虚之见,尤须注意的是: 必是肾阳之虚。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本,是生命之根。《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明代大医家张景岳说: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 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所以,必须要固护并守持住这轮真阳。真阳者,即肾阳是也。肾阳一旦虚衰,诸经、诸脏及诸身之阳皆虚,阳气一虚,诸病皆生。因此,凡真阳之虚者,皆可选用真武汤以治之。

 

《伤寒论》中之治阳虚水泛者,惟真武汤一方而已。但又有与真武汤之治疗作用相似或相近者,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需与真武汤进行比较与鉴别。《伤寒论》第67条云: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本条所言病证,与真武汤之所主治者,非常相似,但若详加分析,则病因病机不同。

 

首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形成原因,是伤寒表证误用吐、下而致,吐、下之后损伤的是脾胃之气,脾胃气伤则不能运化水谷,土亏则不能制水,水饮停蓄中焦,不能气化而发病; 其病机是土不制水,水气上冲; 临床证候表现为“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这与真武汤之汗伤真元或邪害少阴之元阳虚衰者大相径庭。本证虽复经发汗而损伤经脉,证见“身为振振摇”,类似真武汤证之“身瞤动,振振欲擗地”,但病因病机不同。真武汤证之病变部位在肾,在肾阳虚耗; 而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之病变部位在脾,在脾阳损伤。真武汤证病在少阴,病势沉重; 而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病在太阴,病势轻浅。真武汤证是阳虚水泛,重点在寒,故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腹痛,小便不利,或小便不禁,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或咳,或呕,或遍身水肿; 而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是脾不运水,重点在水气上冲,故不见心下悸,而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不是头眩,而是起则头眩,不动则不眩,亦不见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而只见身为振振摇,因非阴凝寒冽,所以更无腹痛,四肢沉重疼痛,以及咳、利、呕、肿、尿不利或尿不禁之症。此则两方同与不同之处,需在临床应用时加以详辨。



 

另外,尚有《伤寒论》第305条之附子汤证,原文为: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本条所述的病证,与真武汤之“四肢沉重疼痛”颇为相似,临床往往难分其“身体痛,骨节痛”与“四肢沉重疼痛”之孰是孰非,再则附子汤之药物组成与真武汤之药物组成仅有一味之差,附子汤有人参二两而无生姜,真武汤则有生姜三两而无人参;其余药物皆同,惟附子汤之附子用二枚,真武汤之附子用一枚; 附子汤之白术用四两,真武汤之白术则用二两; 故在临床应用方面亦当斟别。

 

附子汤与真武汤所治相同之处都是在少阴病,都为少阴肾阳虚、阴寒盛; 而所治异同之处,则附子汤在寒与湿,重点是湿,此由方中白术用至四两可以测知,其病变部位偏重在骨节,故临床证候特征是周身之骨关节冷痛; 而真武汤在寒与水,重点是水,此由方中生姜用至三两可以测知,其病变部位偏重在五脏及全身经脉,故临床证候特征是心下悸,头眩,腹痛,小便不利或小便不禁,自下利,或咳,或呕,身瞤动,振振欲擗地,以及四肢沉重疼痛。其中“四肢沉重疼痛”是指经脉、肌肉沉重疼痛,疼痛不在骨节是其明显特征。再则就是真武汤之所治多以“水肿”为特征,张仲景只言水气为患( 此为有水气) ,省略水气为患之见证,后人多有不明,久经临床者自知分晓。故附子汤之用与真武汤之用,在此稍加留心思索,即可明了无误。

 

以上是对真武汤临床证治中的一些探讨,该方所治范围甚广,且疗效颇著,关健是运用得当与否,所以,研究《伤寒论》者,必潜心细研张仲景的字句,方能获其真谛。

 

【本文来源:柴瑞震.《伤寒论》真武汤证治研究[J].河南中医.2011,31(10):1085-108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