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21日,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缔造者列宁卒中第三次复发去世, 时年53岁。 2010年12月31日,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史铁生 突发脑溢血,在北京逝世,时年59岁。 2013年4月8日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在中风后当天早晨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 53到87岁,脑卒中而死。 一个没有明显年龄分界、没有性别差异的疾病,一次次夺走人们宝贵的生命。 如果要说除了癌症,还有什么病最让你措手不及? 我想很多人第一个会选脑卒中。 而它,也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重病。 脑卒中,俗称中风,它不是一类疾病,而是一类「急性脑血管疾病」。有两种脑卒中表现形式,一是脑血管破了,一是脑血管堵了。 就好像水管一样,要么破裂了,要么堵住了。二者都会损害脑部,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一倍。 中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并在世界脑卒中发病地图中处于“高死亡带”。 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每年新发生脑卒中患者达250万,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 中国卒中学会统计数字显示,脑卒中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地区差异,东北地区最高(365/10 万人年,159/10 万人年);其次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死亡率最低(65/10 万人年)。 母庸置疑,东北成为我国脑卒中重灾区,而黑龙江的脑卒中发病率为全国第一。
“这与气候、饮食等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丽梅解释道。
东北冬季寒冷且漫长,室内外温差大,会使血管突然收缩,引起血压波动。而血管比较脆,在气温降低的情况下容易破裂。
东北人爱吃肉食,又多选择烧烤、火锅等方式,脂肪和盐分的含量都很高。 而一到冬季,东北的蔬菜变少,腌菜盛行。腌菜中钠盐多,容易引起血压升高。 加上东北人豪爽喝酒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脑卒中风险。 老人作息一般早睡早起,老人起床后血压波动很大,老年人对中风预防和急救知识缺乏,一旦发生,错过黄金急救三小时,可直接造成死亡。 家有老人,除了每年该带他们常规体检外,严冬季节,还得留意他们是否出现高危提示,是否有脑卒中的症状:
脑卒中发病后的3小时内时脑卒中病人的黄金抢救时间,而4.5小时是有效抢救的极限值。若能在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生命可以挽救,避免终身残疾。 如果发现中老年人有以上类似的症状,可以采用著名的FAST测试:
专家表示,当出现上述其中一种情况时,有72%的可能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若三种情况同时出现,有85%的可能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如果有其中一项成立,请立即拨打120送医。 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控制70%的脑卒中风险,将危险降到最低。生活方式的改善尤其重要。美国心脏协会刊物《Stroke》杂志显示:
总结了就是:大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超重、高油饮食及其他疾病因素可将脑卒中风险加大。 所以,预防脑卒中,要从饮食改善做起,尽量将这类可控因素做到极致,降低风险。 1、多吃蔬果,少盐少糖 多吃蔬果,少盐少糖都是控制血压的推荐饮食方式,《Stroke》杂志推荐”北欧饮食“。 北欧饮食包括鱼、苹果、梨、白菜、根菜类、黑麦面包和燕麦等,是非常健康的饮食方式,帮助你远离脑卒中。 2、减少喝酒、吸烟,增强锻炼。 ![]() 每天坚持30分钟的适度运动,快走、骑行都是不错的选择,要记得一周坚持5次。 3、药物治疗,首推他汀类药物 脑卒中的治疗药物有三大基石: 第一个是抗血小板药物,就是阿司匹林; 第二个是降压药,因为70%的脑卒中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 第三个是他汀类降脂药,如果疾病临时发生,建议选择最强的他汀类药物,而并不是说要吃很大的剂量。 ![]() 在我国目前超过700万的现存卒中患者中,约70%为缺血性卒中,其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就是“坏胆固醇”。 目前,他汀是预防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药物。 就像水管也需要定期清理一样,血管也需要定期清理”坏胆固醇“,才能防止斑块形成。 这时候就需要血管的清道夫了。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体内“坏胆固醇”的合成、并加速“坏胆固醇”的代谢,因此可以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防止血管内斑块的形成,从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支架内再狭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