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策略应对行业挑战,百盛转型之路迎逆势增长

 源源不断 2017-01-15

近几年接连倒闭的百货店不胜其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百货关店席卷了17个省市、14个品牌、63家百货门店。很多人把百货行业的萧条的原因归于电商的发展壮大,抢占了一部分市场,甚至百货商场正沦为电商“试衣间”。


然而,除了电商冲击的因素,百货业自身也存在问题。如忽略消费者升级的事实,线下实体门店体验感较差,商品差异化不够等现象。许多传统百货店已经意识到,要在“闭店潮”中存活下来,就必须谋求变革。不过,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必将经历较长的摸索期,从而造成传统百货真正转型成功的案例非常少。


在市场大环境一片萧瑟之时,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百货——百盛,在2016年第四季度的业绩却获得了同店同比增长1.4%的良好业绩。百盛如何直面新市场新环境,从而取得初步的转型成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升级门店策略


百盛转型的重点策略之一即是升级门店。针对表现欠佳的门店进行调整,为每家门店量身定制转型计划,并积极开拓新的经营形式。


例如,2015年12月,百盛在上海开出百盛优客城市广场,以“优价,优品,优趣,要去”的理念为都市主流人群打造一个“价实质优,玩购一体”的综合型品牌生活俱乐部,提供多元化的商品及用餐选择,实现了到店客流、营业额翻倍。


2016年4月,百盛在青岛开出了自己的购物中心--金狮广场,包括超市、自营服装品牌和餐饮品牌等,定位于“精致生活、精品百货”,通过空间布景和不断调整的商品陈列为顾客带来极致的购物体验。

 


升级零售业态


基于门店经营的升级,百盛优化现有百货门店的表现并发展新零售业态,致力于为顾客提供从线上到线下无缝衔接的一站式购物,并超越以往单一的传统百货销售思路,提供场景式的消费体验,迎合时下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对体验式消费的需求。


例如,2016年9月,百盛在上海协信星光广场开出了自己的百盛精品超市,定位“西式生活本土化”,以独特的商品策略和增值的会员服务为本土客户带来世界领先的健康生活方式。



2016年10月,百盛独家引进的台湾知名面包店Hogan哈肯舖,其中国大陆首家品牌形象店在上海新天地开幕,开业短短数月即一跃成为上海新晋网红面包店,抢占各大美食榜单前排,获得了消费者好评。


与此同时,百盛于2016年6月正式推出移动购物应用“百盛商城”,消费者可以从不同平台精选产品种类,于线上即可实时浏览门店商品。此外,消费者亦可选择线上预定,线下门店取货,多样的消费方式有效促进了线上至线下实体店的导流。



 

整合市场营销


成功的转型离不开对于市场的精准把握。针对如今更为年轻、个性、时尚的消费群体,百盛推出了一系列品牌活动,藉此满足这群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例如,美妆一向是百盛最活跃,也是百盛大力投入营销资源的业务板块之一。从线下体验到线上的互动体验,再到各种渠道的大规模线上线下广告宣传,百盛的美妆节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人气。于2016年8月推出以“美妆游乐园”为主题的秋季化妆品节活动,通过线上美妆游戏互动,吸引众多年轻、爱美的时尚女性关注,并最终亲临门店感受百盛全新面貌和精彩活动。


近期百盛推出的美妆代言人活动,更携手炙手可热的美妆直播达人一同打造美妆狂欢,利用网络直播形式吸引了数千名选手参赛,几万粉丝投票,活动涵盖各大城市,影响人数超过一百万,更重要的是百盛通过这种形式快速开拓时尚年轻消费族群,用更贴近他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营销手段来提升品牌好感度和用户粘性。


此外,在2017年迎新之际,百盛将传统民俗与摩登文化相结合,推出以新年心愿为灵感的“How are‘酉’”主题活动,让消费者既可在移动端上传自己的新年心愿,又能前往各大百盛门店同步感受焕然一新的“酉”年气氛。 



 

优化会员管理


从2016年到2017年,百盛在逐步改革的过程中也愈发重视会员管理,打造全新的会员项目与针对性活动,使会员能更为了解和感受最新产品和福利活动,享受百盛优质的关怀和服务。


百盛会员可享受生日双倍积分、积分换礼等礼遇,还有机会免费申领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演出的百盛VIP包厢门票。


2017年新年期间,百盛更推出了多重面向会员的优惠福利,如任意消费满额即可领取金鸡纳福利是封,让会员能享有更好的消费体验。

 


百货行业的转型之路道阻且长,挑战也是机遇,百盛目前的成功基于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及对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的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