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治漩涡中屡陷险境,为何科涅夫总能大难不死并最终创造辉煌?

 q1338 2017-01-15

政治漩涡中屡陷险境,为何科涅夫总能大难不死并最终创造辉煌?

军武次位面作者:老瓦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名言: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两位大将鲁肃,周瑜分别擅长打伏击和水战。而将这句话套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苏联,或许更恰如其分。军迷们一定不会陌生,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的将领中,朱可夫、科涅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可谓是苏联卫国战争的三大基石,被誉为“苏联陆军野战三驾马车”。那么,如果说朱可夫是苏联红军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擅长大兵团作战,站在战略的角度上通观全局。罗科索夫斯基被称为“逆境将军”,他头脑冷静,处变不惊,时常能够绝处逢生。而科涅夫,则是一位进攻型统帅,号称“苏维埃之锤”,他擅长步炮协同作战,能把强大的炮兵火力和步兵出奇不意的进攻完美无缺地结合起来。他在1943年后打出了一系列经典的攻击战,直至在柏林战役被朱可夫抢去了光芒。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与众多出身步兵、骑兵、炮兵的统帅相比,他是少数由政工干部转行的统帅……政治漩涡中屡陷险境,为何科涅夫总能大难不死并最终创造辉煌?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元帅礼服像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1897年生于洛杰伊诺村(今属基洛夫州波多西诺韦茨区)。1916年应征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国内战争开始后参加红军,历任装甲列车政委、步兵旅政委、师政委、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政委,积极参加对日本干涉军作战。国内战争结束后任步兵军政委和师政委。1934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卫国战争爆发后任第19集团军司令,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历任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乌克兰第2和第1方面军司令,参与组织实施了莫斯科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布拉格战役等,对解放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等地,以及攻克柏林、布拉格等地做出了重大贡献。战后,科涅夫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荣获7枚列宁勋章,1枚胜利勋章、3枚红旗勋章,2枚一级库图佐夫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同时科涅夫元帅先后担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华沙条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等职,从1952年起一直担任苏共中央委员,1973年去世,享年76岁。

政治漩涡中屡陷险境,为何科涅夫总能大难不死并最终创造辉煌?

卫国战争胜利庆典,科涅夫元帅作为方阵排头走过红场

纵观科涅夫的履历,细细品读,发现他的军旅生涯跌宕起伏,每时每刻都似乎有贵人相助,从而化险为夷,曾经因为在国内战争中击败日本干涉军而受到当时的领导乌博列维奇的赏识和提拔,后来在险恶无比的大清洗中因为伏罗希洛夫的帮助而逃过一劫。而在卫国战争初期,苏军由于大清洗的恶果导致军事指挥员无论是数量还是素质均严重不足,加上准备不充分,使得战争形势急转直下,一溃千里。科涅夫驻守的西部方向是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自然第一个“遭殃”。德军最为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来势凶猛,在明斯克围歼了苏军西部军区的主力,直扑莫斯科的最后屏障斯摩棱斯克。科涅夫在这惊涛骇浪的危急之秋,从容镇定,首次显示出他睿智果敢,才华出众的指挥才能。他一面指挥部队顽强固守,拼死挡住了德军凶悍的进攻;一面集合有限的力量发起反攻,有力地钳制住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突击尖刀——第3坦克集群。让德军一向引以为豪的“闪电战”在俄国的土地上第一次掉了链子,同时苏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于科涅夫在1941年初德国猛烈进攻中顽强反击、寸土必争,使他被称做“永不后退的将军”。

但是随后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攻防战他却因为种种原因走了麦城,这耻辱性的一仗是他一生永远的痛。那场战役,苏军3个方面军共有8个集团军被德军合围。德军宣称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两大包围圈内共俘获苏军67万3千人,苏军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几乎全军覆没。在如此的大的罪责面前,科涅夫难辞其咎,命运岌岌可危。人们都认为,科涅夫毫无疑问会步不久前因丢失土地而被斯大林处决的西部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和几位集团军司令员的后尘,变成处决名单上的一个名字而已......然而这个时候,又有贵人救了他,那就是未来“苏联第一名将”朱可夫,朱可夫来到西方方面军司令部,亲自打电话向斯大林求情,因为他在白俄罗斯军区工作时了解科涅夫,此人聪明能干,是有才华之人,建议留下科涅夫给自己当副手。斯大林对此表示同意。再加上在中央伏罗希洛夫和布尔加宁也为他开脱,使他又逃过了一劫,后来由于科涅夫指挥得当,多次击溃正面进攻的德军主力,大大缓解了首都莫斯科的压力。1941年12月初,莫斯科寒冷的冬季到来了,苏军对莫斯科城下德军的反攻开始后,科涅夫指挥加里宁方面军首先出击,第一天就突破了德军阵地前沿,随后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也转入进攻,击溃了不可一世的德军,这是德军自二战开始以来的首次大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退却150公里。显然这场决定生死的战役既救了苏联,也救了背负罪名的科涅夫。大难不死的科涅夫再也没有放弃过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机会,利用自己卓越的指挥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拍案叫绝的战例。这为他后来成为苏联最有功勋的元帅之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政治漩涡中屡陷险境,为何科涅夫总能大难不死并最终创造辉煌?

对于经常熟读战争史的人来说,提到科涅夫元帅,肯定有一个人是始终绕不过去,那正是之前保过他的“苏联第一名将”朱可夫元帅,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作为优秀的军人,个性很强的他们不可避免地会为对军队的作战和建设产生不同的见解,众所周知,朱可夫元帅是一个杰出的军人,但却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上级,他性格中的一个重大缺点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从不知道尊重别人的感觉,他很难容忍部下的不同见解,而在战事不顺时,他往往会迁怒于部下,这表现为他多次毫无理由地对部下甚至包括高级将领进行毫无理由地当众辱骂,其中也包括个性同样很强的科涅夫。当然,两位名将的关系最终破裂是在著名的柏林战役,由于斯大林不公正地偏袒朱可夫,使科涅夫失去了“柏林征服者”的桂冠,这让科涅夫对朱可夫的看法一直颇有微辞。但是作为军人,他们都没有在对方落难时趁火打劫。在战争初期因为朱可夫的力保,科涅夫才没有上军事法庭,从而能够在未来的战争岁月里屡建奇功。而战后斯大林向大家出示了有关朱可夫在军队中密谋组织反党组织,阴谋夺取国家权力的“证据”时,又是科涅夫仗义执言挽救了朱可夫。当然这并不代表当时科涅夫与朱可夫已经“化干戈为玉帛”。令他们都想不到的是,只存在于他们自己内部的私人恩怨却被政治家利用,让他们都彻底沦为政治阴谋的牺牲品。据诗人康斯坦丁·米哈伊洛维奇·西蒙诺夫的描述,斯大林在战争期间懂得一将难求的道理,决不让各方面军司令受委屈,而是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威信,并将他们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使他们免遭党内官僚的侵扰。但与斯大林不同的是,斯大林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并不善于倾听将军们的意见。于是,赫鲁晓夫在利用以科涅夫名义发表的“弹劾信”将朱可夫赶下国防部长的位置之后,又找个由头勒令科涅夫退休,最后,两位曾经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挥斥方遒、屡建奇功的统帅,都成为了被软禁的普通老人......政治漩涡中屡陷险境,为何科涅夫总能大难不死并最终创造辉煌?

科涅夫元帅和美军名将布雷德利在一起

1967年12月28日,在科涅夫70大寿的寿宴上,朱可夫受邀参加,与科涅夫见了他们一生中最后一面,这一回,两位老战友真的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康斯坦丁·米哈伊洛维奇·西蒙诺夫也在他的书中描写了此次相会:“命运是如此地安排,戏剧性地把他俩彼此长久分隔。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到更遥远的过去,战火硝烟却戏剧性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在人民缅怀战争岁月的时候,他们俩的名字比其他人更频繁地并列在一起!”然而人过七十古来稀,时间他们已经不多了,几年之后,两人都相继离开了人世......政治漩涡中屡陷险境,为何科涅夫总能大难不死并最终创造辉煌?

科涅夫和朱可夫一起在维斯瓦河前线观察

1973年5月21日,苏联元帅,两次苏联英雄称号、7枚列宁勋章、1枚胜利勋章、3红旗勋章、2枚一级库图佐夫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获得者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在莫斯科与世长辞,骨灰同朱可夫元帅一起,置于克里姆林宫宫墙下,静静地迎接着人们纪念与凭吊......

政治漩涡中屡陷险境,为何科涅夫总能大难不死并最终创造辉煌?

20世纪70年代时期科涅夫与朱可夫元帅的一次会面,此时两人已经冰释前嫌,但是两人的时间都已经不多了……

政治漩涡中屡陷险境,为何科涅夫总能大难不死并最终创造辉煌?

苏联政府为纪念科涅夫元帅而发行的邮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