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日为父母,终身拜师傅》的上半部分后,有朋友不太服气,问了一个看起来有点难度的问题:你说父母要向孩子学习互联网的知识,我认可。可是我娃现在还小,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我拜他/她为师,能学到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实在好,那我就再补上一刀。 如果你娃处在这个阶段,那肯定就不能用拜师傅的方式对待他/她了,那要用拜神的方式才行,否则就太不恭敬了。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近似神的人,越小的孩子越像。 成年人穷经皓首搜肠刮肚抓耳挠腮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想出来的东西,其实很多都是孩子玩剩下的。 一位朋友是某国际知名大学的社会学博士,有一天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段和三岁多女儿的对话:闺女一早起来突然跟我讨论起属相问题,问我为什么自己不能属蝴蝶?是谁安排的属相?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就说应该是我们的老祖宗安排的吧,她又问“老祖宗是谁啊?”,我说“是我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结果没想到她竟然说“原来老祖宗都是男生啊,为什么女的不能做老祖宗呢?” 小女孩看似童言无忌的这段对话中,其实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有民俗学,有女权主义,有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发展变迁,有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解构主义等等,就这些信息写一篇研究论文足够了。 孩子为什么能从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问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是因为她还没有被太多固定的思维模式束缚。 我的同事郎宇老师的儿子高老大快四岁了,正处在创造力爆棚的年龄。 早上上幼儿园前,他给自己搭配了一身行头,一只脚穿袜子一只脚不穿,然后从两双款式相似的鞋里各挑出一只配成对儿穿上。 这双右脚红黄左脚青灰的鞋那是相当拉风,让他在路上回头率超高,在幼儿园引来无数赞叹。 看见高老大的行头,我立刻想起了2014年世界杯彪马特别推出的EVOSPEED 系列鸳鸯配色足球鞋,当年那款两只不同色的球鞋可是引领了好一阵子的时尚潮流。 我敢确定高老大绝对没有剽窃那个设计师的创意,因为那时他才一岁多,但我不敢肯定那个设计师有没有“剽窃”另外一个孩子的创意。
高老大不光有创意,还有更让人佩服的地方。 国庆节的时候他到我家玩,我家里有几个工艺小蜡烛,里面有小灯泡,装上电池会亮,但是没有点亮和熄灭的开关。 高老大对这个小玩意儿产生了兴趣,为了把蜡烛弄灭,把它捧在手里使出了吃奶的劲儿玩命地用嘴吹,看热闹的大人都笑得不行,觉得他就像那个用长矛猛戳风车的堂吉诃德。 高老大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就在口水即将用尽之时,突然蜡烛熄灭了! 这下他更有信心了,用同样的办法一个一个把所有蜡烛都吹灭了。 看到这个场景,我的心里拔凉拔凉的,灯泡肯定是吹不灭的,熄灭这个蜡烛的方法其实就是用手猛抖一下或者翻转180度,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实在不好意思说。 买回来时看见这么简单的一个小东西,说明书我都没拿出来,顺手就丢了,后来死要面子,不肯问别人,自己闷头琢磨了三、四天才找到了开关的方法,高老大只用了不到五分钟。 我四十多了,读了18年书,还当过工程师,看起来比高老大强太多,可是他只用一招就秒杀了我,那就是执着。 我试过很多种方法,每种都浅尝辄止;他认准一种方法,不理会周围人的态度,坚持下去,就成了。 演员刘烨曾在自己微博上说到儿子诺一,孩子在幼儿园与小朋友发生冲突,吵架后的诺一十分不快,称自己“心情是紫色的”。 刘烨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都太诗意了。” 这其实不是诗意,而是孩子高超的象征化能力,就是用精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的能力。 心情是紫色的,它不是充满攻击性的红色,因为是和小朋友发生了冲突,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它不是让人无比压抑的黑色,因为我也没吃太大亏,冲突只是暂时的,也许明天又和好如初了;它也不是让人愉悦的黄色,因为毕竟还是发生了冲突,让人不爽。 总之,我的心情就是不太好不太糟又有那么一点沉郁的紫色,再也找不到比这个更贴切的词了。 还有一个孩子描述自己被妈妈指责时的心情:“你对我大喊大叫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心就像这个灯,一下子就灭了。” 就这一句话,把妈妈的暴风骤雨和孩子的卒不及防,以及瞬间眼前被黑暗笼罩的恐惧,用画面一般的语言表达的清清楚楚。 如果成年人都能像孩子一样用语言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就不会只用行为来表达,比如借酒浇愁;也不会只用身体来表达,比如无病呻吟;更不会只用单曲循环来表达: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那你就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我哪里无情!?哪里残酷!?哪里无理取闹!?/你哪里不无情!?哪里不残酷!?哪里不无理取闹!?------ 有的人总是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在人际交往中不受欢迎,看看这个女孩子是怎么夸妈妈的。 女儿:妈妈,这个菜是你做的么? 妈妈:不是,爸爸做的。 女儿:妈妈,那个菜是你做的么? 妈妈:不是,爸爸做的。 女儿:妈妈,饭是你做的么? 妈妈:不是,爸爸做的。 女儿:妈妈,饭是你盛的么? 妈妈:是,妈妈盛的。 女儿:妈妈,你盛的饭真好吃! 只要你想夸一个人,就一定能找到值得夸的地方。 另一位朋友快三岁的儿子活泼好动,尤其喜欢从高处往下跳,有一次距离没把握好,跳下来的时候额头差点磕到台阶上。 爸爸又惊又怕,一把拉过儿子来,在屁股上啪啪就是两巴掌。 儿子不明白爸爸为何突然变脸,哭着向妈妈跑过去,妈妈问他:爸爸为什么打你?儿子嘴一撇,带着哭腔回答:爸爸肯定认错人了! 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这孩子给别人下台阶的能力能打10000分,因为成年人想一年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理由来原谅自己的爹。 网上有个视频,内容是一个两岁左右的男孩子在做智力开发题,把几种动物和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用线连起来,标准答案是狼和羊连,羊和青草连,孩子非要把狼和青草连起来,妈妈拼命纠正:狼吃羊,狼已经把羊吃了,把狼和羊连起来!孩子眼含热泪伤心地拒绝:狼不吃羊,羊太疼了!妈妈还在强调:羊不疼!孩子依然坚持:羊疼!疼!!!最后妈妈也被孩子的眼泪感染了:那行了,放过小羊吧。 孩子用纯真的善良告诉成年人,我们给孩子编写的所谓智力题有多弱智。 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老师问:孔融为什么让梨啊?有个孩子回答:孔融已经吃过一个梨了!另一个回答:孔融不喜欢吃梨!还有一个估计是二胎:孔融要是不让的话,他哥哥会揍他的! 看似离经叛道的回答,准确地解释了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当一个孩子的独享的愿望没有满足之前,所有的分享都是虚假的,是为了讨好大人的违心之举。 很多父母花不少钱送孩子去上以蒙台梭利冠名的早教班,看中的可能是这个洋味十足的名字,或是新颖独特的教具,或是别人的孩子上我家孩子也上,却往往忽略了蒙台梭利教育最精髓的部分,那就是对待儿童的态度。 这位意大利老太太认为:儿童是成人之父。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我们给自己生了个爹,而是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说每个成年人都是由儿童成长起来的,是儿童创造了成人,不经历童年,不经过儿童的创造,就不存在成人。 第二层含义是说儿童是成人学习的榜样,因为“儿童自身隐藏着一种生气勃勃的秘密,它能揭开遮住人的心灵的面纱;儿童自身具有某种东西,一旦被发现,它就能帮助成人解决他们自己的个人和社会问题。” 老太太还发出严正警告:“没有儿童对他们的帮助,成人将颓废。如果成人不努力自我更新,一层硬壳就开始在他心脏的周围形成,最终会使他变得麻木不仁。” 不想变得麻木不仁,就得努力学习,最快的方法就是找个师傅随时指导。 从当爹妈那天起,师傅就在你家了,不另外收学费,管吃管住就行。 师傅忙自己事儿的时候,徒弟要在旁边仔细观察,认真学习;师傅指点你的时候,徒弟要仔细揣摩,认真领悟。 其实师傅教的都不是新东西,他/她只是帮徒弟打开自己身上隐藏已久的开关,让徒弟找回自己被岁月销蚀的初心,因为徒弟当年也曾像师傅一样,是个自带光环的近似神的人。 当然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得慢别怪师傅,学不懂多请教师傅,对师傅不满可以发发牢骚生生闷气,打师傅骂师傅不给师傅饭吃就不应该了。 古罗马诗人朱维诺尔(Juvenal)说过:应该把最崇高的敬意献给儿童。 现在抬头再看一眼你家师傅,有没有感觉对他/她的景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老伍 2017年1月7日 于深圳塘朗山下 相关链接:成长与陪伴:孩子撒欢儿跑,你该如何追? 心理咨询预约: 18129910616 0755-82554655 爱果工作微信号: szaiguo(爱果小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