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馨儿(教育)

 昵称39617277 2017-01-15

现在,在很多小孩子满月或满岁的生日宴上,大人们会用“宁馨儿”这个词来夸奖小孩子。单从字面看,“宁馨儿”毫无疑问就是一个褒义词,“宁”多为“平安,安定,康健”之义,而“馨”是“芳香,好声誉”的意思。可见“宁馨儿”寄托了大人们对这个孩子康健以及美好未来的祝愿。

可是,翻开词典却发现,“宁馨儿”最初的意思并不是如此。

由《辞源》可先查到“宁馨”一词的解释,它是这样说的:晋宋时俗语,“这样”的意思。王若虚《滹南遗老集·谬误杂辨》引城阳居士《桑榆杂录》:“宁,犹如也;馨,语助也。”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诗:“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可见,“宁馨”只是一个指示词,它并不带有褒义的意思。而“宁馨儿”也就是“这样的孩子”的意思。而且,“宁馨儿”不但没有褒义,从他产生的典故来看,更有一丝贬义的意味在里头。

《南史·宋前废帝纪》里记载:“太后疾笃,遣呼帝,帝曰:‘病人间多鬼可畏,那可往?’太后怒,语侍者曰:‘将刀来,破我腹,那得生宁馨儿!’”在这里,“宁馨儿”潜在的含义就是“这样(不孝)的孩子”,太后的气恼和愤恨尽现其中。我想,如今的大人们要知道这一层典故,心里将别是一番滋味,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是一个不孝子啊!

现在不少词典都会在解释完“宁馨儿”的本义后,带上一句“后来多用于褒义”,那么,“宁馨儿”到底何时用做褒义的呢?

《晋书·王衍传》中有句话:“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王衍字夷甫,出身于著名的琅琊世族王氏。东晋士人谈误国论时,把晋室之乱的责任完全归之于王衍等人崇尚浮虚。王衍容貌俊美,风采出众。小时侯去拜访山涛,山涛不觉赞叹:“何物老妪,生宁馨儿!”意思是哪个不起眼的老太婆,竟生下如此标致的孩子。后来,“宁馨儿”一词便成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由此可见,一个词、一个字经过历史的变迁,它的古今义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盲目使用有时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当然,不是说在使用每一个词前都要精心推敲、考究本义,这样未免显得迂腐。但对于现在的我们,多了解一些字词的渊源、典故,本身就是一种增长学识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