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排针疗法头排针笔记 一,临床应用 头排针主要适合中风后遗症,脑瘫,颅脑肿瘤术后,脑外伤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二,刺法 1、三线分布:平百会划横线为感觉线,向前0.7为运动线,运动区前0.7寸为震颤线。 2、刺入手法:头排针是以35度角斜向针刺,刺入后稍加捻转,熟练后是在针刺入时就配合捻、转的复合手法 3、留针时间:脑卒中后遗症针每次一至二小时,延续时间要看每个病人具体情况。 4、附:蔡氏头排针定位:①、医者站在患者身后以百会定位,针尖向后刺,针柄向前呈15度角进针。用2寸针沿头皮刺入,平百会穴横向画一线定为感觉区,向前0.7寸的距离再平行划一横线定为运动区(百会穴至针柄交接处),运动区再向前0.7寸距离划一平行线定为震颤区(针柄交接处至针柄尾端)。以百会为中心左右一横指的距离0.5寸分为两点,由内向外分别是上焦.中焦.下焦。 ②、枕骨粗隆旁开各1寸为平衡区。 ③、耳尖直上1寸为晕听区,耳屏后平耳尖1.5寸为眼区。 ④、眼眉攒竹穴为下焦区,主治下肢屈伸不利,直刺点到骨面即可;眉中为腰,主治腰部僵硬;眉外侧为上焦区,主治上肢屈伸不利,从外眉尖刺入贴骨进针。 ⑤、前额入发际处分为三区,一区位于督脉正中,呈15度角进针一针;然后旁开各一寸为二区,二区再旁开一寸为三区,共针刺5针可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等。 课程结束后可忙坏了这几位美女,看看她们在面包上扎的头排针,还真是有模有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