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山寺】 黄鸿蹇(泊云) 丙申十一月,重游包山寺。前番入方丈受茶,即兴画疏梅一株,距今已八载矣。 写梅犹似昨,岁月去逡巡。不复清净地,依然闲散人。日沈浮屿失,风举古槎贫。怅望寒烟里,钟声催返频。 薛遂初评:初来有梅,更兼老僧矍铄,复来斜阳苍霭,幸尚有诸友相从。全诗沈静简寂,一如其人,犹喜“日沈浮屿失”句。 朱文懿评:清新澹雅,亦见眞情。 朱文懿 梵刹何时建,传闻六代初。鲸音开眼目,化雨徧清虚。世界微尘里,人天浩劫余。笑看柏树子,随意落庭除。 薛遂初评:八载后复见文懿诗,愈显从容。读此章可想见其气度,世界微尘,人天浩劫,如云端独坐,衣袂飘然。 薛岩汲(遂初) 登临或起乘桴想,偌大湖山许栖迟。人生适意莫相负,来看万顷青琉璃。忆昔初逢值乙丑,梅花如海香纷披。丙申复遇招提境,屈指已近八年期。拾阶塔势扑苍翠,御碑墨古犹龙漦。石幢寥落宋人墓,官声勋业今于兹。我来尽放尘怀敞,大乘三藏安能羁。皮陆遗踪得眞趣,茂林丰草追轩羲。岁华流水时不待,诸友一半霜其髭。禅钟杳渺烟霭合,苍波白鸟同参差。长风别去云形迹,余意恐被斜阳知。 朱文懿评:列叙景物,唇吻如绘,笔墨从容,娓娓道来。岁华慨叹之情,亦在其中。读之如与故人草草桮盘,青灯对坐。 任淡如(澹庐) 丙申冬,与艺文社诸公过包山禅寺。予见殿前一缸闲水,倒映天地,颇证镜花水月之语。 草木凋零后,梵音莲座前。空中何所有?天外妙闻禅。持此无量水,知吾刹那缘。去来千万影,沈溺复颠连。 薛遂初评:虽觉纤弱,却得浑成。犹记人间甲子后之句,此章不输于彼。佳在二联,七八句从六句出,足见其思。 朱文懿评:余闻古之才媛多妙解禅理者,读此章亦可见一斑。 陆俊(芋水堂) 天寒岁暮百草枯。舟入洞庭包山坞。山下水光天瓢注。山头古寺飞来觚。羣僧坐殿生烟雾。大湖落日坠悬蛛。翠袖无人倚修竹。高枝摇动啼惊乌。石上苍苔老于吾。阶前屈折孤松扶。蒿茅凡庸羣超越。严霜一以俱诛除。地为几席天为庐。大佛有信万人趋。廊下古迹字犹着。以手摩之凉生肤。撞钟斜日幡影纡。空林踏叶声苏苏。旧时老僧问不见。参差人影从诸徒。 薛遂初评:愈后愈佳,深喜“以手摩之凉生肤”句,此祝京兆书千文也。芋水七古,中段开合,恣意收束,皆其胜场。此章犹见用心,唯觉舟入,山头,大佛,斜日处尚可斟酌。 朱文懿评:风味、句法似昌黎《山石》,而清寂之趣溢于毫素之闲。“落日坠悬蛛”一语亦奇警。“坞”、“着”两字误。 梅疏影 丙申冬日与吴中诸子同礼包山寺 旧是南朝寺,寒深碧色芜。浮图依式古,老木得禅枯。来怅三巴远,游怜诸子俱。五湖闲槛外,香火困陶朱。寺有范蠡像甚巨,谓为天下第一财神 薛遂初评:得萧散风致。唯觉三联意尚未写足。 朱文懿评:光景流连之际,亦轸乡井之思,气息隽永已。然“香火困陶朱”一句似不伦,世所谓“蝇矢入大羹”者。 姚杰(畏庵) 包山塔院景犹殊,一路秋深绿未枯。已恨人天成末法,不堪贤圣堕迷途。 鼓钟声里思三界,橘柚枝头眺五湖。荣贵由来谋最苦,万金枉费铸陶朱。 薛遂初评:流畅。眼前之景,心内之思,俱驰于笔端。 朱文懿评:“橘柚枝头眺五湖”一句入画,吾颇吟翫之。 ▼ 【太湖】 黄鸿蹇(泊云) 丙申冬月太湖道中。 天气深寒路绝尘,归鸥时下荻花滨。清嘉多在人静后,万顷澄波孤月轮。 薛遂初评:此章若与“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相参看,则一为人间胸次,一为物外襟期。犹喜二句。 朱文懿评:幽寒清旷,可入敎材矣。 朱文懿 吴越巨浸分,厥维鱼龙国。三万六千顷,顷顷颇瓈色。七十二峯闲,浩荡豁胷臆。嚣滓隔沧浪,暴客不能贼。夐绝远埃尘,大君不能德。邃壑与幽岩,巢许耽亡匿。膏壤与源泉,人民以蕃息。灵威藏素书,到今何由得。毛公遗古坛,斑斓苔藓蚀。阴生已飞升,洪荒渺难测。幸哉名胜区,乃在乡邦域。伊余好事家,往往穷攀陟。翫水旣沈酣,嬉山亦贪冒。甘受古人讥,幽赏诚无极。 薛遂初评:古质雅驯。前贤驱此题,皆不敢语“人民以蕃息”,唯文懿处江湖之远,犹思源泉膏壤为万民生息之本,实可称王孙胸襟。 薛岩汲(遂初) 太湖落日 斗大残阳阔海舒,明珠十万自相如。玄天我立添风景,渐睡骊龙待雪初。 朱文懿评:以“斗”状残阳闻所未闻,英人有“metaphysical conceit”(奇思妙喻)者,此其类与?衣冠制度,有夷夏之殊,然人情物理本自相通。信矣! 任淡如(澹庐) 金缕曲 过太湖 丙申年冬,过太湖西山。尝建书院于小龙渚山傍,历历三载奔波往返于城湖两端,今事如云烟散于太湖,缥缈不可见寻,惟琴庐前芭蕉一株,旧年与书院同植,荣枯几度,今犹蓬勃,独秀一隅。 屈指龙潜月。正无穷,寒飙斜度,水天空冽。露白苇苍都不见,剩有枇杷花发。向归人,殷勤报说。七十二峯还依旧,遍古村野舍吴连越。目尽处,云千叠。 三年共此风烟阔。者三年,料应惯我,急途颠辙。才看春波涨新碧,又送秋鸿孑孑。几回误,梅开似雪。再别琴庐谁相语,只芭蕉脉脉垂青叶。岁已暮,潮应歇。 薛遂初评:深情。至芭蕉脉脉垂青叶处,全篇虚实起伏,景情交融。觉词序尚可再精简打磨。 朱文懿评:百年身是梦中身,梦幻虽多亦却眞。读罢篇章同感慨,深情应让上虞人。 陆俊(芋水堂) 湖上 薄雾来微雪,披豁有湖峯。圆月夜旁落,风烟意已空。飞鸟渺无托,深思心力穷。万里不能尽,奋飞犹在笼。 薛遂初评:深喜此章,如巨翅摩空,郁勃之气,溢于篇外。 梅疏影 临江仙 丙申冬日偕吴中诸子西山观苇花残照 七十二峰临晚照,浪潮淡似心潮。五湖旧事未全抛。扁舟范蠡,载去美人娇。 髡柳衰芦秋已老,痕添鬓雪难消。与谁同梦度寒宵。凄凉红豆,珍重入鲛绡。 薛遂初评:从容。太湖晚照,苇花堆岸,于此各生遐思,芋水若壮士,文懿若王孙,疏影则同逸人。旧传西施墓在太湖中,水落则墓出。(美人娇三字或可避之。) 朱文懿评:置诸宋人集中,当无媿色。 姚杰(畏庵) 极目西山百里秋,雁行已过客登楼。云间有信无由寄,独对斜阳且放舟。 薛评:工稳。云间有信,独对斜阳,犹见情致。 朱评:“云间”一语双关,了无斧凿之痕。全诗亦流利可诵。 张欣威(虚白) 别去西山又一年,荻芦黄叶隐渔船。澄陂万顷秋如画,水影天光两廓然。 薛遂初评:景真。以远视之,则荻芦黄叶中古帆旧舫;以近视之,则澄波万顷,豁目如海。唯觉首句尚可打磨。 朱文懿评:渔船隐于荻芦黄叶之闲,老汉则愿隐于渔船之上。虚白以为如何? ▼ 【题春申寓公像(黄鸿蹇画稿)】 梅疏影 题鸿蹇先生春申寓公造像 黄公笔墨世所珍。写山娟净无埃尘。写花秀逸花自春。写美人如闻其笑见其瞋。然有一种风致非复时下佳人敢效颦。姚公少年任侠今彬彬。倦游归来寓春申。削金凿石老斫轮。洪炉熔铸汉与秦。黄公午后觉来一欠伸。兴起且为姚公试写眞。 相伴翠竹参差石嶙峋。晏坐眞如尧天民。二公同臭交最淳。俱是今之高士长与古为邻。自宜斯人写斯人。岂徒凭阿堵乃至颊上三毛始传神。姚公得此身外身。斋中晤对各主宾。相看不厌日相亲。莫问怡然自笑是何因。且待十年看谁依旧面目新。 朱文懿评:此诗脉络井然,二公情貌交替呼出,有分有合,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乃至水乳交融。句法老道,似不经意,然遗簪堕珥俯拾皆是,令人称叹。朱文懿因为五绝以抒所怀:“我爱梅公子,诗篇迥绝尘。一从吟讽后,不敢鄙巴人。” 任淡如(澹庐) 鸿蹇公为春申公画像录 越湖深峻有高才,中有一庐号欠伸。堂前兰叶生葳蕤,竹间梅花洗心尘。此间主人名鸿蹇,曾与丹青订前身。忽闻沪上名士来,倾盏相语乐夕晨。沪上名士春申公,惯试金石刻嶙峋。公亦风流旧知名,请写音容与精神。兴来泼墨纸当席,倏忽满室意气陈。旁观笑问此公谁,大雅徇徇复彬彬。潘鬓老,白衣新,分明世间两春申。座中人向案前立,珍重垂谢画中人。谢君替我长趺坐,我且替君世间巡。山水他年会相逢,且看容颜若个眞。 二首合评(薛遂初):社题三则,此题有二诗相抗,犹可饱看官眼目。细审诗题,则画中其人,其性,其艺为敷衍铺陈之本,不意二君复以写画之人,画外之人各出灵性才气,佳构长篇。若定二诗甲乙,则疏影诗先出,略胜一地,然澹庐摹写画中人语,机趣巧思纷呈,尽可复夺一城。二君一梅姓,一菊名,且各拈花一朵,同列榜首。 薛岩汲(遂初) 题春申寓公画像 衣尘仆仆出西秦,海上寓居春在申。未过中年头已白,遍经世事笑方眞。银钩素纸舒龙骨,苍石金刀勒铁麟。我诩诗篇君诩印,相看俱是普通人。 薛遂初评:惟末句意可取。二句与二联尾三字句式同,或可避。 陆俊(芋水堂) 题黄老为海上姚杰先生造像 先生刀篆闻海上,白头听鹤松江野。儒林丈人有黄公,风流谈笑入图画。春风婀娜动金石,丝缕游云穷变化。写君胸中秦汉论,凿尽高峯排万瓦。出门看山屡终日,夜谈百斛明珠泻。抱石老境有至味,苍头啄啄如食蔗。大刀入芥挟雷风,蜗痕转坠闻叱咤。默然坐此驻雷霆,佳人色庄谁能者。 薛遂初评:七古正声。唯觉可于高士,篆艺两处复添实笔。 朱文懿评:此章不让梅藳,而气息迥异。梅如邱壑幽人,陆似江湖豪客。然则读者之幸也。爰为语曰:“姚黄并辔,梅陆同骖。” ▼ 【附录四首】 薛岩汲(遂初) 偶记二章 仙家旧事汝为先,夫子重来或比肩。午日偷光梅蕊落,三千初白照其颠。 与朱文懿公越八载同游,立毛公坛观碑。其样貌如昔,唯顶上无发。暗思毛公长绿,文懿发脱,其质一也。 逆贼何堪评上京,南方夫子正其声。水天如此沉沉夜,一树梨花耀眼明。 夜饮于明月湾。席间朱文懿公以帝皇后裔之身,斥乱民胡思之想,实有羣儒舌战之风。 陆俊(芋水堂) 钱穆墓二首 山行欲出高峯上。橘柳千行逐势低。绝顶应知无一物。不妨到此最相宜。 黄花绿橘俱匆匆。胜日停车向此中。雪里生春山有意。行舟不系水无穷。 跋: 薛公性耽吟咏,雅爱篇章,提唱风骚,不遗余力,与同道剏江南艺文社,暇时辄与其徒搜讨名胜。诚诗人之大纛,林壑之知音也。仲冬洞庭之游,余与焉。社友得诗若干,公命跋之。余安敢以不文辞?遂勉题数语,用附珠玑之末。丙申季冬望日会稽朱文懿于玉兰精舍。 ▼ 本期主持:朱文懿 薛遂初 卷首题字:姚杰 春申寓公造像图:黄泊云 摄影:梅疏影、张欣威、陆峻 编辑:任淡如 秋崖春水,江南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