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真山君 中国制造一直以来靠着成本和规模优势纵横全球,然而,近些年,随着中国土地、人力、税收、环境等成本优势的流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新的出路。于是“消费升级”好像成了中国制造突破枷锁的良方。 在未来的5-10年,“消费升级”能不能让企业免于消亡在性能雷同、价格战和产能过剩这三道催命符中?我们究竟要怎么做,才能真正让“消费升级”? 与消费者建立互动式关系 产品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当然最主要的,我们需要与人产生连接。现在的市场,我们的主力消费者都是哪一波人群呢? 前些时日,在一次共计5万人参加的“新锐中产调查”中,我们看到,现在的新锐中产阶层大多是那批80后的青年,他们现在成批步入而立之年,也在短短数年间成为新崛起的消费主力。 自然而然,产业角度的消费升级,首先,需要面向80后这个群体,给其中的中产阶层提供满意的商品与服务。 传媒,或许是和他们产生互动式关系的最佳媒介。《鬼吹灯》《盗墓笔记》,当视频网站已经让我们习惯,在播放途中不合时宜地跳出广告的时候,我们在这些剧里,看到了“别样”的露出。 他们保留人物形象,制作有剧情代入感的插片广告,并将它贴在剧集中,通过这些IP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降低观众在情节中断时的厌恶感。 研究、建立属于自己的1%的核心技术 产品是要通过技艺来传承的,而科技的发展,给了工匠精神新的定义。不断地研究与创新,让工匠不再是默默无闻、每日“磨针”的机械化劳动者,而是为世界带来改变的创新家。 把自己定位为全球性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的IBM,去年在美国获得了8088项专利,其中有2700多项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云计算发明,1000多项是机器学习专利……这些专利毫无疑问是IBM核心竞争力的组件,筑造起这个庞大的“创新帝国”。 连续24年位于专利数量榜首的IBM,拥有人工智能Watson,用大数据来为商业提供支持;三星的可折叠屏也许会催生前所未有的新产品;佳能的相机让人们可以记录下美好瞬间;高通的无线技术让信息交流更加便捷;谷歌的AlphaGo为我们打开了AI的新一页…… 就像Master不经意地刷了我们的屏幕,智能的变化我们有目共睹,因为它们一直走在创新的前沿。然而,技术的突破不仅仅是科技领军企业的核心,即使像中医这门古老的学问,也在不断地寻求突破。 以青蒿素“一举成名”的屠呦呦老师,在刚刚过去的1月9日,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老吉则凭借“中草药DNA条形码物种鉴定体系”项目,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技术与传统的结合,让创新更有迹可循。 产品定价摆脱成本依赖 “物美价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处在中产阶层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会在更大程度上为产品的附加值买单。就像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钱买一只设计师手工定制的茶壶,即使有一款相似的茶具可以选择。这,就是我们要的价值增值,摆脱成本依赖的产品定价。 附加值,是新锐中产对生活的认知,他们愿意为理念消费、为情感买单、为健康环保付更多努力。他们会挑选与自己品味相符的产品,他们会选择那些有故事的设计品,他们开始选择电动车代替燃油,他们渐渐食用有机天然无污染的食物,他们愿意为“健康”“绿色”买单…… 就像消费者对无糖、低糖王老吉新品的热情一样,降低糖分的摄入,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减少患糖尿病、肥胖、痤疮等的几率,是符合新锐中产价值观的。 企业开始为产品增加附加价值,其实又何尝不是对细分市场的一次符合逻辑的创新尝试呢?互动式的消费者关系、1%的核心技术、摆脱成本依赖的定价,作为企业革新需要注意的三大因素,也是王老吉在消费变革时代实现逆势增长的关键要素。 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没有最好的制造,只有以创新适应于时代竞争格局的新制造,“消费升级”始于认知,始于探索,始于突破,不断地认识消费者,用技术为他们提供价值增值,或许正是我们寻求改变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王老吉科技白皮书》详细记录了1828-2017年王老吉不断探索与钻研的历程,希望随着对中医药认知的推进,可以为我们带来更新的机遇。 注: 1.“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体系”:通过对中草药及其易混伪品的DNA条形码进行实验研究,获得DNA条形码序列,制定“基因身份证”。根据“基因身份证”数据,创建出中草药DNA条形码生物鉴定体系,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平台实现中药资源信息检索、查询以及比对鉴定。 2.本文部分中产数据来自吴晓波频道2016年12月28日发布的《首个新锐中产大报告:爱竞争、缺理财渠道、不喝鸡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