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百麦阁主 2017-01-16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 【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清凉山,是我青少年时代经常去游玩的地方。几年前,返回故里期间,在朋友陪同下,仔细地游览了一遍。游走之后,方觉得名胜古迹众多,相比较儿时仅记住了扫叶楼一处。
    清凉山,古名为石头山、石首山,位于南京城西,广州路与虎踞关交接处,因建有清凉寺而得名,南唐帝王以此作为避暑行宫。前唐时,清凉山临长江,经江水冲击成悬崖峭壁,吴大帝孙权在此建石头城,作为江防要塞,也因此得石头山名。传说,诸葛亮评金陵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之势,其中虎踞江岸便是指清凉山。唐后,长江西徙,因雄观不再,地名仍存。
    沿广州路西行,穿过虎踞关路,便见到粉墙黛瓦牌坊样的三个拱形门,中间大门上有“清凉山”三个大字,细观方知系扫叶楼主龚贤题书。两旁门眉上分别有“六朝”、“胜迹”题字匾额,清凉山到了。
    踏石阶,入拱门,向左看,熟悉的扫叶楼呈现眼前。沿着翠竹簇拥的石级而上,见到粉墙黛瓦间,大门匾额上“古扫叶楼”四个大字醒目显露。扫叶楼,是明末清初画坛享有盛誉的“金陵八家”之首龚贤的晚年故居,龚贤生前自画像----手执扫帚作扫落叶状,由此得名“扫叶楼”。大门一侧,在青松、翠竹、山石与绿草环绕中,有尊用太湖石雕刻的龚贤立像,其身后背景墙壁是巨石阴刻的清凉山图,观看,犹如龚贤在清幽画卷中迎接客人。
    入门是一小院落,白墙上有数方题刻,墙角有山石细竹点缀。再登石阶,入洞门,先看到一座玻璃门窗的“同读画轩”,此乃画斋也。画斋门旁对联“一径风声飞落叶,六朝山色拥秀楼”,引见出右侧的“扫叶楼”,它是一座三开间两层翘角的木结构楼房,山墙上题写“龚贤故居”四字。“扫叶楼”门上匾额题为“龚贤纪念馆”,门两旁抱柱对联是:“楼留扫叶怀高节,地号蟠龙起壮图”。馆内正中悬挂着龚贤执帚扫落叶画像:执帚老人,皓首愁绪,衣裳飘零,仰望长空。馆内还展出与龚贤有关的书籍和画作,正厅背侧是登上二楼的楼梯。
    龚贤(1619~1689年),字半千,江苏昆山人,著名画家、诗人。他关心国家兴亡,不事权贵,保持晚节。明亡后隐居清凉山,以卖画授徒维生,死于贫病。由挚友《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料理后事,并撰写诗四首《哭龚半千》,以悼念他。
    穿过扫叶楼,见高台亭轩,通幽小径,花窗粉墙,树高林密,碧绿葱郁,踏步于下山的古道,清爽、静谧、幽深之感,沁入人的心脾,果然清凉。印象中,这些还是旧时的模样。
    下山后,见到了刻有《看牡丹》的诗碑,又见到了《李煜礼佛》的碑刻。不远处看到了“清凉古寺”,它处于清凉山南麓,始建于921年,砖木结构,清凉山因此寺得名。南唐后主常来此拜佛颂经,以此为避暑行宫。殿前广场的“清凉问佛”大型石刻,吿诉人们这里是“金陵四十景”之一。殿内有鎏金菩萨和18罗汉,造型优美。寺内广植树木花草,假山堆砌,构成清静幽雅的宗教胜地。
    经过清凉寺庙,来到红墙寺后,找到了“还阳泉”,人们亦称“还阳井”。它位于重檐的六角亭子内,壁上有“还阳泉”题字和介绍的碑记。此井又名“保大泉”,传说,寺里僧人用此井水,虽然年老,须发不白,故称“还阳井”。
    离开寺庙,看到了“清凉画馆”。沿着地上兰花图案的方砖行走,见到了兰亭,我知道,南京的兰花协会便设在清凉山。一侧建筑是清凉苑,它是花卉园,有兰艺馆和兰圃,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兰花展览。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六朝胜迹清凉山(上)【魂牵梦萦之三十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