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里的“吃食”

 斜桥古镇 2017-01-16


   我给“吃食”两字加上引号,意思是这“吃食”,指小孩子新年里吃的零食。
    斜桥是杭嘉湖平原上的一个小地方,富庶的鱼米之乡,旧时主产大米、蚕丝和青蚕豆,当然还有河浜里的鱼虾。由于地少人多,主种粮食,故农民极少种蕃薯、玉米、芝麻之类的杂粮。所以,过年的时候,只“打”糯米年糕,连粽子也不裹。
 浙西山区的炒花生、煨栗子、冻米糖、芝麻糕、蕃薯片,以及用整个小蕃薯晒出来的又甜又糯的蕃薯干,是难得见到的。过年时,我们那里的荸荠、甘蔗、两角老菱等,都是从临平、塘栖等地运来的;水果店里难得一见的朱红橘,则是从很远很远的衢州运来的。年前,有满载着荸荠、甘蔗、菱角等水果的赤膊船,沿石门湾、洛塘河开到斜桥为十多家水果店补货,居民闻讯,都拎着大篮小篮,到水果船上买年货,比店里便宜得多。我们那里也没有花生,花生称作长生果,可见其金贵。南货店里有长生果卖,过年走亲戚,一般只称半斤,由手法高明的南货店官包成一个看上去很大的草纸包,面上衬张红纸,用咸丝草一扎,就是一份年礼。当然,只要有钱,南货店里的吃食还是很多的,桂圆、荔枝、柿饼、油枣、蛋糕、雪片糕、状元糕、寸金糖、葱管糖、蜜糖糕、大小桃片、大小麻饼、猪油酥糖等,应有尽有。
    自己家里过年的“吃食”,主要是炒南瓜子——这是平时烧老南瓜当点心吃,积少成多,特地留下来“过年”的。我母亲手巧,早在重阳前后,她就开始准备过年时吃的蟹壳豆和芽蚕豆了。蟹壳豆是用即将成熟的毛豆夹做的。她买来一二十斤夹夹饱满的青毛豆,洗净,煮熟,摊到竹匾里先晾后晒,晒晒晾晾,等到豆肉和豆壳变得铁骨石硬,就连壳带豆包好,等过年时拿出来,放在阴凉处“还潮”,待豆肉稍软,给父亲下酒,或分给邻家的孩子尝新。芽蚕豆是将蚕豆浸胖,等它发出长长的芽来,再将其晒干,放到过年时再炒来吃。芽蚕豆炒熟后豆壳暗红,豆肉雪白,香脆而带甜味。
    再就是洋大头(洋姜),这是一种很贱的植物、块根。春夏间将它的块根埋在后门外小菜园子的边缘,堆上一些鸡粪、阴沟泥之类的垃圾,到秋天它们能长到一人多高,枝条的顶端开出小手掌大的黄花。霜降后收获,五六棵茎下,可以翻出两三箥箕块茎呢。母亲将这些块茎洗净、晾干,腌冬菜时,将它们混杂在“擎”结了的冬菜甏里,封上泥,将菜甏倒竖着,甏口埋在稻草灰堆里。年前打开菜甏,从冬菜丛中掏出的洋姜,又软又脆,咸中带甜,可佐早餐,可作零食。
    还有芽麦塔饼。做芽麦塔饼最拿手的是高桥头钱家外婆。芽麦塔饼是用糯米粉做的,加入艾青和麦芽,蒸熟后,呈青色,散发出清香的艾青味和淡淡的甜味。做饼时未放糖,吃起来却很甜很甜——麦芽转化,变成了糖。若将芽麦塔饼用油煎一下,味道就更好,母亲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芽麦塔饼好吃:“打巴掌也不放。”

                                                     (2008年2月12日夜 作者:庄月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