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常规首次血液透析治疗 临床路径 (2016县级医院版)
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脏病5期。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或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3.已有血液透析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人造血管,或者半永久性深静脉置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四)标准住院日为6--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没有替代通路的患者,不在此路径,可参见相关通路路径590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完善检查 1-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超声波检查、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动静脉内瘘或人造血管的血管彩超检查。 (七)开始血液透析日为入院第1-7天(视病情决定)。 1.一般首次透析时间不超过2–3小时,以后根据病情 逐渐延长每次透析时间,直至达到设定的要求(每周总治疗时间不低于10小时)。 2.选择合适的透析器,首选生物相容性好膜面积较小的透析器,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透析效果调整使用,。 3.首次透析时血流速度宜适当减慢,可设定为150–200ml/min,以后可以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4.需要延续营养治疗,控制终末期肾病的各种并发症,如高血压、肾性贫血、钙磷紊乱及肾性骨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等。 (八)出院标准。 1.内瘘、人造血管或半永久深静脉置管透析过程中使用顺利,无需继续住院诊治的手术并发症/合并症。 2.指导患者学会血液透析开始后的内瘘、人造血管或半永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和保养。 3.指导患者改变饮食为优质蛋白饮食。 4.确定长期透析方案,出院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发生紧急血管通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发生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伴有其他合并症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二、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10天
|
|
来自: 名天 > 《2016年新发布的临床路径(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