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风湿病认识的常见误区

 dsqgc图书馆 2017-01-16

“风湿”是一个熟悉的名词,无论对广大人民群众还是医学工作者,每每秋风骤起、霜雪降临、阴雨连绵的时候,常常听人们念叨:我是不是得了风湿?

  “风湿”是一个古老的名词,远源亘古的扁鹊、华佗,历史茫海中的李时珍、孙思邈,都用它总结自己的医药纪录,

  “风湿”是一个宽泛而模糊的名词,从手脚发冷到肢体痛疼,从皮肤红斑到四肢无力,有时都可用它来概括。

  “风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名词, 从希波克拉底的医案到十九世纪中期西医关于风湿病的探索,从免疫学飞速发展到如今国际风湿病诊治规范的修订,他总在不断充实着自己的内容。

  如今,医学的发展进入精、细、深的历史阶段,各学科的研究不断细化深化,像心脏病学、呼吸病学、肾脏病学、肿瘤学等大多数病种都有了清晰的规范的诊断治疗方法,且已被广大医学工作者所接受,而风湿病学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变,发展相对缓慢,但随着近50年来,特别是近20年的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一系列重大发展,风湿病学有了飞跃发展,人们曾经先后提出使用胶原病、结缔组织病来概括这一类疾病,但因其不够全面,多被弃用。所以,当今临床学者主张使用风湿病这一名称,二十世纪末提出的自身免疫病也仅指风湿病中的一部分病。

  正因为风湿病复杂、多变、有些难以诊断、有些治疗效果差,加之有关医学科普教育宣传力度不大,人们对她陪感疑惑、心存恐惧,从产生一些盲目的、模糊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不但普通民众如此,有些从医者亦如此。下面,就某些方面的错误认识作简单介绍。

  误区之一:风湿病是不治之症    目前,大多数风湿病经过治疗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而人们往往希望吃过药、打过针后,病魔除根,永不再复发。像常见的风湿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变器官多,治疗花费多,复发机会多,生命质量差。所以,人们便以为风湿病是不治之症,恐慌过甚。其实,多数风湿病在急性期强化治疗后便可得到长期缓解,只要平时规律、按时复诊服药,并不影响生活,可以从事一定的工作,有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甚至不影响生育及寿命。我们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很熟悉,终生服药、终生治疗好像理所当然地接受,但谈到风湿病,总觉迷惑而恐惧,其实,现在多数风湿病的治疗有了很大发展,都是可治可控的,我们应像对待高血压一样心平气和地对待风湿病,心理放松,积极治疗,勇敢面对。

  误区之二:风湿病治也行,不治也行    由于多数风湿病都需终生防治,并且治疗效果多数不会立竿见影,像类风湿性关节炎、强值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成人Still病,患者开始时可能积极就诊,随着治疗的进行,往往发现服药多、效果慢、易反复,而这些病不会很快出现心脏、肾脏、脑等重要器官的病变,人们便产生了“治也治不好,不治也不要命”的感觉。其实恰恰相反,及早治疗、最佳时机治疗是风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佳治疗时机在发病后前2年,有些专家甚至主张发病后2月是关键时期,超过2年双手关节会出现骨质破坏,不可逆转,及时治疗可以避免关节畸形及功能的丧失。系统性红斑狼疮更强调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病情,缓解期坚持服药,预后一般较好,20年前,此病的5年存活率不足50%,现在,10年生存率可达75%以上,但如果错过治疗时机,一旦发生多个器官的损害加重,治疗起来会事倍功半。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少年青年人群中的疾病,目前无根治办法,但如果尽早、规律治疗,大多数可以避免关节的融合及脊柱的强直,并不影响生活、生育及从事适当的工作。所以,得了风湿病,积极的治疗才是明智之举。

  误区之三:风湿病西医治疗不如中医治疗    由于西医治疗风湿病有些效果差,药物毒副作用明显,多对肝、肾、血液有损害,有些人便听之色变,避之不及,不敢用药,不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私自停药换药。而中草药在一般人看来,无毒无害。事实上,尽管目前我国为数不少的风湿病患者服用中医药治疗,并取得较好成绩,但在诊治方面仍然是西医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风湿病是以西医命名的疾病,诊治标准都是西医制定的,西医在诊断和治疗上针对性较强。中医在辩证上虽有优势而在辩病上则略显逊色,传统的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也代替不了实验室的化验指标。在多数风湿病的早期、急性期,为了尽快的控制病情,减缓关节及脏器的损害,应以西医为主,规范用药,病情稳定且化验指标基本正常,可以辅以中医调整,长期服用中药可以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复发。

  误区之四:关节痛+抗O高=风湿性关节炎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一种概念,抗O高就意味着链球菌的感染,而链球菌的感染会导致关节炎。于是,每出现关节痛的时候,特别是年轻人,会记着到医院去查一查抗O,如果发现高,就断定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匆忙就医,或自己买药治疗。其实在目前,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过时的、备受争议的名词,过去生活水平低,链球菌感染机会多,医疗条件差,风湿热发病较多,合并关节炎常见,于是医学上用风湿性关节炎专指风湿热伴发的关节炎,现在风湿热发病极少,而人们往往望文生义,把由受凉、风寒、冷冻、潮湿引起的关节痛疼一律称为风湿性关节炎,而关节痛可能是脊柱关节病,也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甚至是骨关节炎、韧带损伤。所以,这个名词在医生和大众之间存在严重的误解、歧义,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混乱,不利于医患交流。因此,有的专家建议弃用。抗O本质上是一种抗体,是机体为对抗链球菌O抗原而产生的抗体,它的升高有两种情况,一是滴度测定明显升高,说明近期可能有链球菌的感染,常见呼吸道、皮肤粘膜、软组织。少数人可由此引发关节炎、肾炎等,这种关节炎一般称反应性关节炎。另一种情况是测定滴度超出正常,但滴度不高,说明以前曾感染过链球菌而未得到彻地治疗,或者体内有隐性感染灶慢性刺激机体,体内存留少量抗体。一般情况下,低滴度的抗O不会对身体产生损害,并且,部分正常老年人、肿瘤患者会出现抗O高。所以,抗高O并不可怕,应积极寻其原因,正确对待;关节痛并不意味着风湿性关节炎,应具体分析,寻根问源。

  误区之五:关节痛+类风湿因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对一般人来说,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最熟悉的风湿病,类风湿因子是最熟悉的化验指标,一般医生都简称RF,出现关节痛了,都会想到去化验三大样;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如果看到类风湿因子阳性,就以为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缘于对类风湿因子的误解,RF本质上是一种自身抗体,由淋巴细胞产生,和自身免疫球蛋白结合,参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它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阳性率为80%左右,是重要的诊断参考指标,但不是特异的诊断的标准,因5%的正常老年人可阳性,随着年龄的增高,阳性率可增高,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人,阳性率可达20%以上。且在其他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肌炎、混合型结缔组织、IgA肾病等,RF阳性率可达5%~90%,在一些常见病如感染、肝病、肺间质纤维化、结核等RF可呈阳性或检测滴度增高。所以,RF高并不意味着类风湿性关节炎,一定要客观分析,最好去咨询专业医生。

  误区之六:女性不会得强直性脊柱炎     对我们大多人而言,这似乎是一条铁律,甚至我们要举例说明疾病的发生与性别的关系时,便往往会拿出这个例子,说强直性脊柱炎以男性发病为主,男女比例约为8—9:1。的确,传统的、经典的教材、医学读物都强调女性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会与可能极低,所以,青年女性患了关节痛、腰痛,医生往往习惯地把强直性脊柱炎排除在外。但近20年来,随着风湿病的发展,风湿病医生发现,女性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不少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5:1,近几年,欧美风湿病学者甚至提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他们发现,很多慢性关节痛、腰骶痛女性患者多数可归类为脊柱关节病,其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少见,给予慢作用药物会收到明显疗效。只不过,女性患者发病较迟,症状多轻,预后总体较好。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也会影响劳动力,甚至致残。所以,我们应当改变旧观念,树立新思维,避免因此而造成的误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