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砚边谈艺】杨正新:海派正新 标高志远

 风影墨客 2017-01-16



艺术史上的每一次突破与创新都有着继承与叛逆的水乳交融的过程,一味的回归最终必然导致自我的崩溃,只有穿越传统文化的厚重沉积、吸收融合各种艺术的精华才能达到艺术的新圣殿。杨正新的绘画艺术的出现使我们认识到:独特的文化构成、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审美的选择,已使传统由重负消解转为一种养分,来自生命激情的冲击和理性的穿透力,使传统水墨当随时代。



杨正新《春鸽图》89×48cm



一、语言的熔铸与纯化


杨正新的绘画语言具有中国画的文化种性和艺术本质,强调精神性的文化内涵。这种精神性的文化内涵主要落实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书法性原则,其二是诗意化追求。从他那深厚的传统功底可以看出其对传统的真挚的追求和热爱。但他在创作时,却不愿落入古人的窠臼,他汲取的是传统文化哲学的境界和意韵;他强调笔墨线条,但他的笔墨都出自他的心灵而不是古人,笔下流露的完全是心灵的咏叹。他的线条,在法中有踪迹,在法外有余意。杨正新作画尽管纵横恣肆,却自有“程式”;尽管放笔直写,却不违法度。



杨正新《荷塘清趣 》78×51cm


杨正新的绘画语言有自己独特的主体色彩、艺术个性和精神体味。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色彩与色彩、色彩与墨之间往往呈鲜明的对比关系,墨、彩辉映显得非常响亮,很有现代感。构图方面,他更注重于点、线、面在画中的平衡与趣味性,着意于形式的表现。



杨正新《井冈山采风》48×60cm


这种色彩与构图的新变化,显然与他曾大量观摩过西方的现代艺术有直接的关系。现代艺术流派自由不羁、异想天开的艺术语言,启发了他的艺术灵感,坚定了他走自己艺术道路的信心。他将自己对于西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创作中,将西方的现代形式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相结合,成为了他自己的艺术体系中的重要元素, 是其个人绘画风格形成的标志。



杨正新《兰芳》48×45cm



二、图式的通权与达变


在图式的创造方面,杨正新的最大特点是通权与达变。他原是以花鸟画而立足于画坛的,他的写意花鸟画更是闻名遐迩。但他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又致力于山水、园林、江南水乡、爱琴海、现代美女等题材的创作。他的园林系列充满张力的红色线条灿烂入目,引着一番姹紫嫣红烂漫撩人的景象,水墨与色彩的交织,线条繁与简的映衬,构成一种新颖的空间思维和视觉感受;江南水乡是他将蕴积在内心的真知灼见由笔墨表达出来----笔意墨韵是流动在心与纸之间的一种生机,是情、意、神的畅游,是幻想与现实印象在精神上的重选与整合。



杨正新《柳燕 》69×37cm


那卡通趣味的夸张形体、那简约的线条勾勒、那朦胧如壁画般的神秘莫测、那色彩绚烂的大胆泼墨……都成为他的艺术养料和创作表现手段,拓展了他的艺术表现能力,丰富了他的个性化艺术语言和创作题材,做到了“临事制宜,从意适变”。



杨正新《枇杷 》68×46cm


其次,杨正新在图式的构成上,常常不为传统中国画的先验性藩篱所拘,而是灵活运用、随机生发。他在画面构成和物象描绘方面巧妙地吸收了西方绘画中的平面构成和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得他的作品从传统的韵致中发出富有现代意味的面貌和情趣。如他的花鸟画笔墨是灵动的,形象是简约的,但构成却是抽象或半抽象的,其独具面目的体格显然已不是传统的花鸟画所可涵盖。因此,杨正新的绘画作品彰显出中国画所强调的诗意化追求和书法原则,并有着极为鲜明的现代色彩和风貌。这便是中国画本体化发展逻辑中的“守常稳定”与“通权达变”的对立统一法则。



杨正新《水乡周庄》68×68cm



三、精神的升华与超越


杨正新是海派名家江寒汀的入室弟子,又长期得到上海中国画院老一辈画师们的指点,造就了杨正新对海派绘画艺术的精神和本质有着真正深刻的理解, 是海派绘画艺术的真正继承者。他从传统到现代、再回归传统,既熔铸了现代的感觉经验,把握了中西相通的艺术真谛,吸收了外来艺术的有益因子,又接续了“畅通”的传统文脉,发扬了笔歌墨舞的写意精神,更大限度地发挥了宣纸与水墨的性能,刷新了传统图式,改变了画面的空间结构,丰富了笔墨色彩的表现力,为中国画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



杨正新《写梅》48×60cm


他以多元求索、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风格样式、尽可能地与当代社会的文化语境相匹配的做法,却是与传统的海派绘画一脉相承的,也是对海派精神的最大继承与弘扬。(本/姚宇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