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藏之旅全记录 (手机信息版) 实话实说,我不算是一个十分勇敢的人,或者说,我有些畏高。从八月九日离开北京,到九月十五日返回北京,整整历时一个半月,当汽车行进在滇藏线三江并流地段的时候,我始终吓的手心冒汗,不敢朝外边看,因为一千多米的高差已经使我头晕目眩,晚上战战兢兢偷偷地问司机,你不害怕?!司机不屑地回答:那有什么可怕的?!一脸的平静。汽车穿越澜沧江边上无遮无拦的悬崖,沿帕隆藏布那仅可以勉强通过一辆车的泥路往前晃悠的时候,我已经吓破胆,不想走回头路了,只是虚荣和面子不好意思给同伴们讲。不过反正我是不打算按原计划从川藏线返回。允许我再遮掩一下,因为是第一次进藏,青藏线也没有走过,结果回程我选择了青藏线。
现将次此在西藏期间给朋友发送的信息加以整理,希望大家能跟我一起在再次回顾我的西藏之旅。(大理和丽江的古朴美丽暂且不表,因为是手机信息,过于简单、杂乱、琐碎,请见谅!我们迅速切入正题。)
欢迎您来到美丽的香格里拉,中国移动提醒您别忘记向家人报平安,扎西德勒!您好,我们现在路上,金沙江边,大山绵绵。丽江很有特色,很值得一游!金沙江河谷在此段植被良好。 高原反应刚刚开始,轻浮飘逸,腿软心悸,头晕脑涨,看东西已经增加了几分朦胧美。过几日就要到西藏,或许景色更加朦胧,但是真美。 在海拔3200米的纳帕海,紫外线给了我一个下马威,穿着T恤晒了一个下午,用帽子和衣服遮遮掩掩之下,胳膊还是晒的通红——已经生疼! 从香格里拉西北行不久,路就迅速往下,再次到了金沙江峡谷,这里的风景已经跟石鼓以下河段完全不同,植被很差,到了江边,已经一派荒漠风光。 刚翻过海拔4200米的白马雪山丫口,接着就是不知道多少公里长的大下坡!从海拔3400米的中甸到1300米金沙江峡谷再到3300米的德钦县城,受了点惊吓,回去给你说! 德钦县城在一个山谷中,海拔约3300米,县城本身就在一个斜坡上,从北向南迅速下降。 车就挂在半山腰,过德钦县城不久,路从东北西南走向转为东南西北走向,进入了澜沧江峡谷。 路已经变成了土路。对面的梅里雪山,身下细长如带的澜沧江,我的心啊激动与恐惧纠缠在一起,脸肯定是变了颜色! 终于到了澜沧江边。我现在正处于著名的三江并流地区,一天中从3000多米下到金沙江河谷,再翻越4000多米的雪山丫口下到不足2000米澜沧江谷地! 刚才的路段又让我紧张,依然在澜沧江峡谷,海拔3000米以下,植被很差,跟新疆相似! 我现在眼手并用,汽车轮子悬崖边上一荡一荡的,正紧张着呢! 正在饱受惊骇,汽车正在经历另外一个望不到尽头的大下坡,路也全然没有了柏油,海拔将很快从3300多米的德钦速降到1000多米的澜沧江边! 我已经快被大自然的壮丽浸泡透了,哈!西藏快要到了! 欢迎您来到藏西名珠昌都,扎西德勒!西藏移动服务热线1860。又有信号了,5天的行程刚开始,进入西藏,将这个东西转发给你! 现在(晚上八点多)芒康县盐井镇,地势非常险峻。还有一百公里,三个小时左右到县城!(结果最后五个多小时才到芒康县城,路况很差) 昨天是金沙江、澜沧江峡谷,今天是澜沧江、怒江峡谷。现在我们正在翻越两江之间的山口,海拔5008米。时间中午一点五十分,没有高原反映哦! 正在通过波密然乌湖,湖光山色,高耸的雪山,真是妙不可言。 公路顺着峡谷溪流蜿蜒,仰头可见的白皑皑雪山,眼前湍急的溪流和翠绿森林,不可言状! 从然乌湖到波密县城,一路风景如画,雄浑壮丽依次排列的座座雪山和苍翠欲滴的森林溪流,构成了连绵不断的绝美画卷! 你相信吗?海拔不到2000米的波密县城,风景秀丽,四周都是雪山,而且近在咫尺。我们车子坏了,在次滞留了4个小时,下午三点多才刚刚出发! 波密境内的公路比想象的好很多,一直沿着帕龙藏布西行,出城就碰上了连续的泥石流,我们只好下车走路。到了与易贡藏布交汇的地方,突然险峻起来。大名鼎鼎的川藏线此时泥泞、狭窄,只能供一辆车勉强通行,心又拧紧了起来。 川藏公路在通麦实际上就是一条勉强能通过一辆汽车的羊肠小路,不但狭窄泥泞,而且曲里拐弯,碰到迎面来车,其中一辆还得退回到稍宽的地方,怎么看都不是一条干线公路,数条山涧还把路面冲的凹凸不平,听当地人讲经常有车辆不慎掉入帕龙藏布。我在通过那一段的时候,手心又不停地出汗,不过因为河面与路面的相对高差不算太大,加上周围原始森林和“公路”对面众多瀑布的吸引,是既激动,又害怕,为了回来给朋友们炫耀,只好硬着头皮,一只手拿着相机伸出车窗外,不惜工本地拍照。 夜里八点多到林芝,住了一夜,第二天就直奔米林,据说那儿接近中印边境,以前还是军事禁区,出入要凭边防证。 米林南面的山沟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每天为他带来丰沛的雨水。我们现在距边境线十几公里的林间沼泽中,周围全是自然枯死的松柏,树枝上挂满了厚厚的苔藓,环境基本处于原始状态,偶尔有零散藏民、几只牦牛或者边防军滑过,远处溪流的轰鸣声和稀落的几声乌鸦叫显得异常清晰! 在中印边境原始森林呆了两天,没有信号!刚有信号往米林县城赶。进去出来坐在车上,颠的我肠子疼,一把老骨头都要散架了。 米林正在修建机场,主要工程已经完工,据说明年通航,到时候来林芝看西藏江南就不必到拉萨贡嘎机场,更加方便了。 多吉次仁是某边防连副连长,脸庞黝黑,身体结实而挺拔,典型的军人做派,说着“新疆普通话”。我连续问了他两次是否是新疆人,他回答说:“林芝本地人”。 阿热是米林县米林乡米林村村民,今年41岁,已经有两个外孙,大的8岁,小的3岁,实在是让人惭愧地无地自容。自己的儿子还不知道在那里呢? 美丽的林芝,富饶的尼洋河谷,壮丽蜿蜒的雅鲁藏布、尼洋曲交汇处,牦牛、草地,郁郁葱葱的森林,云蒸雾绕之下,撩咋唠(陕西话)! 雅鲁藏布江在米林境内显得宽敞和悠闲,河里有许多冲积的沙洲,长着茂密的树木。江水浩浩荡荡向东踱着四方步,全然没有下游的咆哮和不羁。在深深切割的河谷中,惊心动魄的叙述显得无力和轻描淡写! 西藏太美,美的氧气都不好意思呆在这里,害的我老是上气不接下气。今天碰到一个老广驴团,看着我们在一片柳树林旁边工作,以为是什么风景,也唧唧喳喳的对着一片无聊的柳树照相,看来还是见到的不多,品位不怎么高嘛! 我们一行三人,以每天100元人民币的价格租了一辆东风小霸王,买了全套的行头,包括全套饮具,土豆、白菜、包包菜、南瓜、大葱、蒜苗、大肉等,还准备了在帐篷,风餐路宿的日子就此开始,从林芝到亚鲁藏布上游仲巴县的帕羊,时间将不少于二十天,行程大约一千三百公里。 从香格里拉沿滇藏公路,除芒康盐井以前讲汉语是云南口音外,其他川藏线处处皆川音,在林芝碰见一个三轮车夫,四川南充人,他骄傲的对我说:林芝八一镇百分之八十是四川人。真是很佩服川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处处闻川音呀!顺便告诉你,通过这些天的练习,我的川话更加娴熟了。 八月二十六日,林芝八一镇,马上又踏上去拉萨的路途。 前天在米林招待所遇到一个从北京骑山地车到西藏的勇士。他自称为北京通县人,人大毕业,曾经在雀巢北京办事处工作,因失恋辞去工作,在地铁中卖过唱。 下午在八一镇又与他不期而遇,他正在街头卖唱,吉他套子里只有几张一元纸票。人显得很疲惫,说想回拉萨,但车票他承受不了。我在帮与不帮中犹豫。明日出发踏上去拉萨的路途,由于中途会停顿工作,日程不定,加上自己本身就是随朋友行动,没有决定权,他听说后殷切希望搭我们的车去拉萨,并且可以付50元钱,并帮助我们背包。我说可以回去与同伴商量。让他晚上8点半打电话给我(他没有电话)。我与同行的王教授一讲,教授欣然同意,并且一起到下午他卖唱的地方寻找他,结果一无所获,找遍八一镇漂亮的深圳大道也不见踪影。或许他是找地方支帐篷露营去了,心里不禁释然(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今天2005年8月27日在北京小伙卖唱的广场转了最后一次,还是不见他的踪影,没办法,我们出发踏上了向西的征程! 我今天三次去那个小伙唱歌的地方,一直没有他的踪影,没有办法,我们要出发了,只能祝他一路顺风,安康走出青藏高原! 这次他是从北京出发,从成都沿川藏北线进藏到拉萨,然后再沿雅鲁藏布江南岸到达米林,由于从贡嘎到米林基本上是没有硬化的土路,其中有些路段失修。所以期间的艰难辛苦自不待言,更要命的是他没有钱。在拉萨已经通过弹吉他卖唱筹资,他说将从川藏、滇藏线出藏,然后到深圳找工作,而这两条路的艰难和险峻却是北线所远远不能比的。 第一天11点钟从林芝出发,因为要做工作的原故,走走停停,竟然只向前推进了十二公里,照此下去的话,一百天才能走完全程。 哎呀,我关机了。野外没有地方充电,需要节约用电呀! 晚上快七点到了一处有几间房子的地方停车宿营,雨下的正大,急忙搭好车蓬布,洗菜做饭搭账篷,炒菜的时候已经是伸手不见五指,在两个手电筒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厨艺,在东拉西扯中,人已经变成了落汤鸡,竟然得到大家一致赞扬,苦瓜炒回锅肉被瓜分一空。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们露营地隔壁的餐馆老板娘,重庆人,原为随军家属,现老公在八年一镇开出租车,自己在这开了一家餐馆,主要服务公里对面军营里的军人。老板娘姓王,一看就是个能干的人,我们提出要在她那先洗菜给手机充电时,她欣然应允,晚上每个人还美美地洗了一把脸。没有她的帮助,我们当晚很难想象能吃上热饭。 我们的账篷就搭建在车厢里,王教授和一个同事住在账篷里,我和司机就睡在驾驶室,驾驶室太窄,腿无法伸开,可以想象昨天晚上我为了睡觉而辗转反侧,变换各种姿势的残状。这还是初夜,以后的近一个月时间可怎么过? 林芝地区河谷两岸,可比内陆许多地方好多了。 不到林芝,不知道西藏的秀丽。以前因为看过了过多青藏高原的描述,青藏给我的感觉只是荒凉高耸,大气稀薄。但林芝森林密布,由于人为干扰相对较少,原始森林分布广泛,青山几乎天天被云雾缠绕。我们在林芝期间就一直下雨,显得有些阴冷,不过太阳偶然冒头时,又会即刻感到酷热难耐。 林芝县百巴镇风景如画,小河、青山、不远的雪山,马上进入工布江达。 今天(28日)中午,在俭陋的环境中用高压锅做了一顿土豆烧肉,结果连锅都被饿狼们涮水喝了,哪还象有知识得的人!路不远处又有雪山,我们现在正行进在林芝到工布江达的路上,听着“高原红”。 终于阳光灿烂,深蓝的天空,洁白如絮的云朵,连绵清秀的群山,仿佛还听见了远处村舍的公鸡叫。 手背和胳膊开始脱皮,那是在香格里拉纳帕海一天太阳暴晒的后遗症。 依然山青水秀,不过空气已经明显比林芝干燥。 由于内陆各地对西藏的援建,在西藏旅行会看见许多不同景象扭挤在一起,一方面很原始,另一方面又很现代,而且西藏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远远超出内陆人的想象,尤其是林芝地区沿318国道两边的区域。 延尼洋曲进入工布江达县境内后,河谷渐渐收紧,公路就紧挨着尼洋曲东弯西绕,向前蛇行。 进入工布江达不久,随着海拔的抬升,植被变得稍显稀疏,没有林芝那么茂密。 刚刚通过工布江达成县城,蓝天白云,尼洋曲越来越小,山上的树也越来越少,海拔约3000米。 蓝天越来越宽广,由于天非常蓝,显得云也特别白,高原阳光终于扬眉吐气,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多日的湿衣服终于干了,必须要臭美,搽防晒霜了,不然脱皮就是直接结果。 天已黑,我们刚吃完饭,在西距工布江达县城约30多公里的尼洋曲一个荒无人烟的山边露营,这里海拔大约3200米,听着汽车音响放的藏歌,很浪漫哟! 因为没有电,晚上9点,就不得不困在车上,对于在城市里习惯晚睡的我们来说,并不快意。西藏的蚊虫很少,谈虎色变的蛇和蚂蝗,也是在藏南的低海拔地区才横行霸道。听说有狗熊,但我们没有遇到,或许只是在公路沿线活动的缘故。手机只好关机。充电?今天看来是不行了。 早上起来,吃完饭,我们继续朝西行! 昨天(8月29日)下午15点左右,我在海拔3600米的西藏高原洗了一个“天”浴——高原处女浴。不要想歪了,叫天浴是因为西藏叫天上西藏,况且我还穿着红裤头。当然洗澡不是在尼阳曲里河里融化的雪水寒冷彻骨。我是在公路另一边的集水坑里洗的,水温稍高,但是刚一下去,就马上将我冻回到岸上,迅速打上香皂后,慌忙下水一涮就上岸穿上了衣服,完成了个人高原处女浴。颤抖中将手机掉进了水坑,差点痛失了给你们发送信息的机会,庆幸吧? 晚上将近7点,在海拔4200米的松多村完成了有生以来的高觉。仰头望着浩如烟海的繁星,真高呀!躺在伸不开腿的驾驶室里,由于睡袋太薄,冻得我一晚上辗转反侧,肯定搞的同伴们也没有睡好,估计晚上温度不到十度。早上起床后,除有些头晕外,无大恙,还不错吧? 今天我们将翻越海拔五千多米的米拉山口,拉萨越来越近了! 近处的溪流、草原,远处的雪山,天蓝的沁人心脾。我站在海拔4400米的公路边为大家做饭:猪肉炖萝卜、醋熘包菜,外加馒头。 刚通过海拔5384米的米拉山口,竟然有信号。米拉山口为尼洋曲和墨竹曲(拉萨河)的分水岭,岭东水气丰富,植物茂盛,岭西就为典型的高原风光,山上渐渐没有了树木。群山连绵,远处清晰的雪山,公路顺着山势蜿蜒起伏,飘然而下,最后细长如丝,消失在无边的沟壑中,山口震响的经幡和着雪山起舞,大气壮美,祖国山河壮丽如画呀! 心慌、气短、眼困,四千米以上鼻子会明显感觉不适,干燥、呼吸困难,有些人会流鼻血。我嘛,基本感觉都有,但是症状不严重,只是眼睛渐渐睁不开,手机又没有电,不行我得关机睡觉了! 昨天我们,夜宿在位于米拉山下墨竹工卡县的拉萨市东郊木材检查站,海拔约4400米,打破了前夜刚创造的本人睡觉最高记录。又是一个不眠夜,冻的我晚上缩成一团,确实是感冒啦! 车坏了,我们依然窝在墨竹工卡县日多乡西边的公路边。眼皮抬不起来,只好在驾驶室里睡觉。不一会儿又开始下雨,太阳出来热,乌云遮住冷,下雨阴森,这就是西藏。现在九月一日18点40分,烈日当空。 我们的车刚出日多乡就坏了,天阴有些冷。昨天晚上本来想借在武警宿舍整理资料的机会在房子里困一个好觉,结果刚睡下就被排长吆喝起来——不允许! 占堆是一个藏族小伙,墨竹工卡人,开一辆微型面包车。认识他是因为他给我们带来了修车师傅。看见他时正在玩着一把一尺多长的刀,刀上有两道血槽。我说:“拿刀干什么?”他说:“打架用,晚上在酒吧喝酒打架用。”我说:“你多大年纪?”“26岁。”“这么大年纪还打架?”“你们老人当然不会打架!” 沿着墨竹曲往下,河水越来越大,谷地也渐显开阔,林芝已经收割的青稞,在这里还是绿油油一片。电线也顺着公路伸向远方,表明河谷里已经有电照明了。 干完活,天已经黑了,没有办法我们将夜宿在墨竹工卡县仁青林村普仁小学门口。 刚刚摸黑吃完饭,天不停地下着雨,仁青林村一片漆黑,第一次在完全藏族居住的村庄宿营,心里不免紧张,因为村里男女老少都不懂汉语。晚上全村人还象内陆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样赶大哦其中一家有电视的家庭看电视。好象有一个移动电话发射塔,使我还能继续发送信息。 一夜醒来,周边的许多山头竟然已经是白雪皑皑。仁青林村海拔整整4000米,所以一夜大雨过后,周边山头出现雪景也算正常。 过了墨竹工卡县城河谷渐宽,拉萨不远了。 林芝到拉萨四百公里路程,我们走了整整六天,九月二日拉萨终于不远了。 内陆的支援对西藏发展建设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林芝地区是由广东和福建援建的,切不说八一镇和各个县城的变化,就是许多藏族民居,也个个建设的象小别墅,宽敞、高大、时尚并兼具民族风格,让内陆的乡民相形见绌,红色、绿色、兰色的屋顶在绿色群山的怀抱中,构成惹眼的风景,煞是好看!相比之下墨竹工卡就差多了。 我们今晚将夜宿在达孜县章多乡完全小学附近,距离达孜县城十五公里,距离拉萨约四十公里。 预计今日到拉萨。从林芝到拉萨约四百公里,我们且走且工作,用时八天,平均每天五十公里左右。达孜县城西距拉萨十七八公里。 昨晚我们夜宿达孜县城,因为西藏四十大庆,所以在寻找宿营地时候遇到了些麻烦。最后由该县公安局安排到了公路检查站附近才了事,不过到很安全。 达孜县章多乡完全小学上六年纪的索南百胜,是我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个懂一些汉语的当地人。他帮助到处找他们的老师以便我们可以宿营在学校,不过最终无功而返。 索南百胜的家就在著名寺庙——甘丹寺所在地的山脚底下。据他讲甘丹寺的老主持就住在村子的旁边,他说自己希望考上初中,到内陆的西藏中学去上学,如果考不上的话,他准备去山上的甘丹寺当和尚。 早上十二点左右,我站在路边,已经可以看见布达拉宫。 我们九月三日15点30分抵达拉萨,踏上了她的土地。 拉萨喜夜雨名不虚传,进入拉萨境内露营三天,夜夜闻雨声,但白天每每太阳又会钻出云层,现在蓝天有开始露头了。 有人说我象藏族人。我买了一顶礼帽,长相又黑,加上胡子也没有剃,就更加象藏族同胞。在拉萨随时都会可以看见驴族,不管是布达拉宫(广场),还是北京路、八廓街等,都充斥着许多来西藏观光寻梦的人,但看打扮和神情就一目了然。 九月四日13点50分,我们离开拉萨赴山南。 出拉萨城刚过堆龙德庆,就碰到一位在路边扬手拦车的背包客,停车捎带上。原来姓陈,江西人氏,来自广东中山,徒步和沿路搭车从成都沿川藏南线来到西藏,花了十四天行走墨脱。他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学习经济管理,文弱而单薄,实在看不出是一个人走天下的那种类型。他第一次来西藏,准备一个人徒步走阿里,真是勇气可嘉呀! 顺着亚鲁藏布河谷往西走,云彩越来越少,空气越来越干燥。在林芝的时候,天空总是有大量的云团,而在日喀则,现在已经是万里无云。 走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有一个奇特的自然现象,就是沿着谷地的两边山上分布着许多沙丘,有的甚至从山下一直绵延到山顶。不知道的人开始以为是山体自然风化造成,而实际上,那是因为西藏有雨季旱季之分。在每年十一月到第二年五月旱季的时候,大风将河滩上沙子吹起来而造成的。 昨夜宿营在曲水县南木乡南木村,结果被警惕的村民投诉到乡政府,多亏来处理的人是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这里工作的小李,不但没有驱赶我们,而且还让我们到乡政府休息,睡了我自从八月二十七日从林芝出发后的第一个好觉,困在他们会议室的沙发上。 今天在曲水县南木村的一个水塘工作了一个上午,现在仍然在曲水县,我们要去山南,大约三四天。 曲水县茶巴镇生长着一种叫香蒲的水生植物,果实就象一个个穿起来的烤香肠,颜色和形状都非常诱人,据专家讲它有很好的止血效果。 前几天在松多、日多露营时冻感冒了,今天有些不舒服,困的不得了,过了贡嘎县城,早早就上驾驶室睡觉,养精蓄锐。 昨晚(九月五日),我们夜宿在贡嘎县城东边的一个养鸡场,鸡场有两个藏族女养鸡工,很友好的接待了我们,还给我起了一个藏族名字:尼玛(太阳)次仁(长寿)。 通过山南行政中心泽当镇,再次体会到了川人的勤劳和吃苦精神,满街都是做生意和卖菜的四川人。 下午三点多,我们进入桑日县境内。 由于雅鲁藏布江在此段没有合适的工作条件,到桑日县城,我们做了一顿饭,问桑日小学的藏族老师要了一些报纸,就调头继续我们的西行之路,迎着西斜的阳光,汽车行进在雅鲁藏布江畔,阳光在灿烂和云彩的遮挡中变幻,在河谷和山上印着大块的图案。 太阳在光芒四射和落山中转化很快,瞬间就不见了踪影。在此过程中,周围的群山峰顶出现了一团团红色云彩,我估计那团团红云下面,就是看不见的座座雪山,促使我可能理解了藏族人为什么尊称雪山为神山,雅鲁藏布江西边尽头的雪山在落日余辉的照耀下,象镶了一条华丽的金边,光芒四射,在傍晚的天空中显得分外耀眼。 我们夜宿在扎囊县城边,所谓城边的意思是到处都是边,到处又不是边,因为县城稀稀拉拉的几座房子还不连贯,之间隔着大片的空地,如果说桑提县城不象城的话,扎囊在我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城”。西藏没有我们道听途说和想象的那么荒凉和令人难以适应,但毕竟艰苦。 我们已进入扎囊县,亚鲁藏布河谷宽阔悠闲,河谷尽头的雪山和白云点缀的蓝天,只能在心里赞叹:美! 几天之间,一部分白杨树叶已经从绿色变成了黄色,衬托着远山近水,显得十分好看。 现在我们的车停在318国道4717公里路段的村庄旁,蔚蓝的天空阳光明媚,牛群在田间吃草,村庄依偎着不远的雪山,好一幅安详美丽的图画。 昨天在泽当向西远眺所看到的一条耀眼的金边原来确实是太阳照在雪山顶上反射造成的奇妙景象。我们现在朝日喀则行进,来到了这一系列雪山脚下。 九月七日17点40,日喀则已经历历在目。 因有变故,我今日(九月八日)从日喀则自助返程。 听在日喀则卖馒头的陕西老乡说在路边挡车便宜,于是我首先背着行囊走到日喀则城东去往拉萨的路边加油站,刚好碰到了两位从聂拉木返程的拉萨导游,于是我们一人五十块人民币,挡了一辆去往拉萨的桑塔拉,十二点二十出发,风驰电掣,十五点已经站在了拉萨的街道上。车主是一位甘肃临夏人,显然在西藏做的十分成功。 考虑到道路的危险程度、时间和费用等因素,我决定走青藏线,拉萨——格尔木——兰州——北京。今天中午乘坐拉萨格尔木的班车,明天中午到格尔木。 从拉萨一出来,就看见新修的青藏铁路伴着青藏公路蜿蜒而行,时而缠绕,时而并行,时而各自撒一阵欢,由于铁路的后发优势,线路的优化更加明显,相对于公路发盘旋和起伏,铁路显得更加舒展大方。一个隧道,一座桥梁,公路的小气和羸弱毕现,相信铁路开通后进藏会更加方便舒适。 车子接近羊八井,一溜雪山就扑面而来,查地图才知道原来是念青唐古拉山。因为地处高原,相对高差不大,雪山并没有想象的巍峨和高耸。近处的草原牦牛成群,满眼的高原风光。 车子在当雄县城休息了一会,司机们酒足饭饱后,我们继续北行。 18点50分羌塘高原的阳光晒的我只好把裸露的双手压在屁股底下。这里平均海拔接近五千米,难怪雪山变得矮小敦实,随手可以触摸一般。 怒江在其上游那曲,突然变得神闲气定,甚至有些懒散,没有了峡谷里的咆哮和哀怨。此时的藏北高原广阔和缓,大气而不失清秀。咦,青藏铁路怎么一下不见了? 山在海拔接近五千米的那曲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土丘,要不是有人流鼻血,你会以为正在内蒙美丽的大草原驰骋哩! 刚刚翻过念青唐古拉山分水岭,不远处胖乎乎的雪山悠闲的站在阳光下,闪着银色的光芒,那曲快到了。 20点20分到了傍晚的那曲,中铁十三局建设的那曲车站无疑是世界上最高的几座火车站之一。 稀里糊涂地睡了一觉,醒来风景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起初山势更加的和缓,雪山在晨光的映射下柔美而安详。渐渐山上没有了青草,呈现出一种荒凉的美,一条小河伴着公路缓缓流淌,想来已经是格尔木河。铁路贴着公路,山也变得狰狞起来,不过在接近格尔木的时候,已经又是一马平川了。 今天九月十日中午十一点三十分我们来到了格尔木。 在火车站,碰到了昨天在拉萨乘车时认识的藏族学生,日喀则人,目前在北京科技大学学习,四年级。一起乘公交车游览了格尔木市区,晚上他乘车到西宁,我乘车到兰州,由此我的西藏之行正式结束,真是不虚此行呀!
后记: 从离开日喀则之时,我就已经在心里开始盘算下次到西藏的时间表。 沿青藏线回程,正是夏末秋起,树木和青草在旅程的滑行中渐渐透出成熟的气息,泛着即将丰收的金黄。看着美丽的羌塘草原和巍峨的念青唐古拉、唐古拉山、昆仑山……座座圣洁的雪山,已经让我魂牵梦绕。 那么多尚未涉足的奇山秀水——珠穆朗玛、阿里……错过的羊卓雍湖、纳木错……还有古格王国的神秘、班公错…… 西藏——我还会回来的! (虽然蜿蜒起伏的青藏铁路时时会提醒你人类的伟大,但是谁能料到西藏过几年没有世俗的嘈杂,得抓紧,时不我待呀,驴友们!) 关注汉子之家,跟汉子一起行走万水千山…… |
|
来自: 昵称35955286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