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烛字

 黄毅弘 2017-01-16

烛 zhú 形声字。繁体字从火,从蜀,蜀亦声。"蜀"指"有孔眼的网罩"。"火"指"火苗"。"火"与"蜀"联合起来表示"带网格灯罩的火苗"。本义:带网格灯罩的蜡烛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古代对四川的称呼。,甲骨文蜀,西南古国皿,盏盘火,用于照明的光焰),表示古蜀发明的有托盘的照明用具。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盏中之火省略成“火”造字本义:名词,古蜀人发明的有托盘的照明用具,一种用动物脂肪为燃料的微型照明用具,光焰较小;后来人们用蜂腊等代替动物脂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烛”,用近音的“虫”代替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蜀”;同时“”也有“萤火虫”的意思,比喻“”的光芒微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燭,庭燎,火燭也。从火,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烛,庭中照明的火把,火烛。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蜀”作声旁。


《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

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

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标准的难题

  宋代《竹坡诗话》记载,山东有一位太守,夜里拆信,见信中所写乃家事,连忙命人熄灭官烛,取来自家蜡烛点起检视;阅毕,才又令人重燃官烛。这就是有名的“灭烛看家书”的典故。


  “灭烛看家书”在今天被作为公私分明的典范,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段故事的记录者周紫芝却评曰:廉白之节,自古推崇,然而像这样矫枉太过的,就成了弊端。太守之举,一方面,严守界限,令人敬佩;另一方面,是不是又有些刻意迂腐,甚至近乎矫情?这种令人矛盾的心理,实质上正反映了标准的难题。

比如,面对不正之风,自然是标准要严,执行要严,决不允许搞法外开恩、下不为例。然而,现实生活往往是复杂的,一把尺子有时难以一量到底。在遇到一些特殊的人和事时,人又希望标准能够更人性化,问题应当区别对待,执行不要一味冷冰冰的没有温度。可是,口子一开,会不会又被争相援引,最后特殊情况变成普遍情况,旧有习气卷土重来,重新陷入“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
  孔子曾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无疑是自由的最高状态,是自律与他律的完美结合,是一种“中庸”的和谐,然而,圣人的境界岂能轻易达到?也因此,如何使标准既不走样又兼顾平衡,就成了考验管理者、治政者智慧的一道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