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弹与旗袍

 苏迷 2017-01-16
评弹与旗袍

 
  “明朝,姑苏繁华地阊门,西北角上桃花盛开之地称之为桃花坞,桃花坞地方上出了一位吴门才子唐伯虎,唐解元为三笑留情的美人秋香追逐到无锡华相府,最后载美回苏终成眷属,今朝伲要说就是这桩桃花风流韵事……”书台中央一男一女两位评弹演员正在说说唱唱《三笑》。
  书场后背中央一个福,两旁一副对联,尽是文人妙笔,书台中间一只半桌,两旁两张稍高的椅子,都要穿上桌围羽被,色彩淡雅绣花素净。台周边略低的美人靠,与台下的评弹听众留那么一点距离。台下中间状元台,旁侧半桌、四方台、茶几背椅,后面一排明净的落地海棠花窗,一派旧时书场布置,有那么点民国风。州宋氏家族的传人,昆曲大家宋选之 喔,在这书场里还能寻觅到流动鲜灵的民国先生的孙子宋宁先生。宋选之与兄 风,在哪里呢?那就是评弹男演员身穿的长衫,弟宋衡之先生曾是昆曲继字辈的老 更显眼就是评弹女演员所穿的旗袍。师,后同赴南京参加江苏省戏剧训练 评弹与旗袍倒是一种情缘。上世纪二三十班(后改名为江苏省戏曲学校)工作,又 年代,时装的演变与追逐,上海是标志性城市,培养了1958、1960两班昆曲学员。宋 当然那时的上海女性穿旗袍对于她们来说是宁先生虽然不善拍曲,但是与昆曲情缘 一种时髦,也是一种身份的体现。深厚,故也赶来参与本次新年雅集。还 评弹在上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发展到有,方才度曲的黄欣先生,也告诉我,他 一个成熟期,出现了许多知名演员,女演员的童年也在苏州度过,姑苏城的一草一 也能逐步在公众场所与男演员同台合作演木,对他现在的人生爱好,都有着潜移默 出,那时女演员的演出服装就是旗袍,当然化的影响。 她们的演出旗袍在用料、色织、款式是格外
  而雅集中,最让人感叹的是吴新雷 讲究,让旗袍凸显精致,色彩缤纷,款式时教授的《金雀记·乔醋》中的一段【 太师 尚,区别于生活中所穿的常规旗袍,穿在引】,他笑称,这是和省昆名笛孙希豪老 她们身上风韵万千,成为评弹艺人的职业师合作五十年的纪念,因为孙老师一来 装。就点名他,吴教授,你今天要唱一段,要 十里洋场一个艺人除了艺术上品之唱就唱【太师引】。“顿心惊,蓦地如悬罄, 外,服饰包装也相当重要。上世纪三十止不住盈盈泪零”——吴新雷教授已经 年代风靡江浙沪的女说书先生——弹八十有五,然而,他唱起这一曲来,高扬 词女艺人醉迎仙,书艺平平,但天生丽低挫,板眼俱佳,气场十足,让人惊叹。 质,十分讲究行头。如演一月,一天日为吴老伴笛的孙希豪老师则是张继青老 夜两场,好比旗袍展示,场场不同,好师多年的合作伙伴,此次他携笛师徐革 不养眼。据传她拥有200多款旗袍,新先生一起为大家司笛。师徒二人端坐 用料上要适合春夏秋冬四季所用,色一席,或专注司笛,或片语论艺,正是一 织要结合故事和人物悲欢离合变化,幅昆曲当代传承图景。 款式上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在式
  此外,白下昆曲社社长孙建昌先生 样和做工上动足脑筋花足功夫,让旗袍一为女演员的美貌形象增添光彩,现场吟诗填词,并手书十余幅分赠雅集二为故事和人物起点衬托辅助作用,众友;黄欣先生手挥七弦,一展古琴意境;吴新雷教授与中医孟河医派传人邹 由此可见旗袍与评弹的特殊情缘了。艺人更讲究追求与众不同的气伟俊先生时隔五十年相聚,讨论红楼梦质风度。上世纪四十年代享誉书坛作者的考证……这些均成为了本次雅集的弹词女艺人范雪君之所以卖座,主令人难忘的一幕。
  要是艺术上创新意识强,吸纳京剧、话雅集中,主持者南京的唐建光先生剧的养分,串插普通话与京片子,为当演唱了《牡丹亭·堆花》中【鲍老催】选段,时年轻一族知识层面的听众所喜。她笔者不揣浅陋,也献上一曲《长生殿惊所穿的旗袍不求花俏,也不求量多,但变》【北石榴花】,其实,我与唐兄在网上私人定制,高雅得体。范雪君若一袭素早已神交,此次雅集中相逢,分外高兴。雅旗袍在身,连出场的台步也显得稳中我们和李银华先生三人约定,要不断交轻捷,优雅妩媚,十分惹眼。她在书台上流切磋,为苏、宁两地的曲友体悟张继青的举步、作辑、掠发还是抟眼在旗袍的衬老师唱腔的艺术魅力搭建一个新的平托下,静若清池,动如涟漪;其一领一衩一台。
  窈窕,她特定的气质,相当海派洋气,万众瞩这样的雅集,聚一次总是少一次。目,心中的女神就是曾经的“弹词皇后”范雪然而,“青韵”四海,却如暖阳一缕,让人君。周身舒泰,恍入阳春。
  如今我们能看到常穿旗袍的人群就是评弹演员,旗袍成为评弹演员的职业装,二者相得益彰,互添风采。
  ▲殷德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