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金章:关黎的教学从来不讲门派

 自华居 2017-01-17

关山月、黎雄才都是著名的岭南山水画大师,他们一手缔造了广州美院国画学院山水画系。1958年,中南美专南迁至广州成立了广州美院, 关山月是第一任国画系主任。之后,他担任广州美院副院长,黎雄才接替了这一职务。


但鲜有人知,当时从西方引入的美院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国画系”的设置,受西方艺术思想冲击,传统中国画一度被冠以“彩墨系”之名。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关山月和傅抱石一同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议,才恢复了“国画系”,广州美院是最早成立国画系的高等美术学院之一。


陈金章

幽谷鸣泉

2009年作

98*210cm

陈金章访谈录

关黎的教育

从来不谈门派


记者:您是美院教育的亲历者,当年关黎在美院是如何教学的?

陈金章:(广州)美院国画系很多老师访问(拜访)我,我都讲一些观点,我对教育很关注,我说教育不能讲派系,什么道理呢?关先生黎先生在的时候,他们的教育从不谈派,所有全国名家他们都请来学校讲学,你们所熟知的叶浅予、李可染、黄胄、李苦禅、潘天寿、傅抱石、汤文选等等,这些都是全国有名的画家,有些一讲就是一个月。


关黎教学从来不讲什么岭南派,只是为了让学生多学习,多接触不同派系,要学生多学习名家绘画,还亲自做课堂示范,我是受益者。还有,关老黎老还派老师去北京学习,美院的刘济荣教授、陈章绩教授都曾去北京学习。


教育不应该分什么门派,学生今后怎么发展是他们的事情,但作为老师,教给他们的东西,不只是一个门派的,所以从这点说,我认为关老黎老是很了不起的。

记者:关黎的教学传统是否还有延续?

陈金章自从关老黎老去世后,美院的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就中断了,现在很多年轻的老师,看合他胃口的学生就留下,不合胃口的就不留,这很不好。


虽然我离开教学很久了,这些事情我都知道,广州美院国画系山水课的教学,这几年都往下衰落了。作为一个老师,不能按照个人的观点,把学生往自己的方向上引导,我对国画系的领导也讲,这样太自私了。有些老师留下来的研究生,我看不行。


陈金章 

国画作品(1)

现在整个国画系

有点往下走的味道


记者现在广州美院国画系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

陈金章:过去我们教学临摹也是很重要的,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等等,学传统不能离开这些东西。老师最好让学生多学各个门派,让他们的思路打得更开,让他们知道世界这么大,我们中国的传统非常深厚,你不去学,怎么懂?


教学应该要放开,不要固定个人的门户,树立个人的东西很不好,有些(人)不行的还是不行。所以我说,你站在这个岗位上,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门派,现在整个国画系,有点往下走的味道。


我讲这些不是攻击谁,学校要怎么发展,我只是发表自己的观点。你们可以多访问(采访)几个老师,比如梁世雄、刘济荣教授等,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很多事情我都知道,但我没有能力做什么。

记者美院教学质量下滑,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金章:过去规定,毕业以后,要在社会上工作三年,才能回来学校(任教)。不能像母鸡孵小鸡一样,关老都不这样做的。当年林风俗基础还可以也都没留,要先到社会上历练几年,再观察下,所以林风俗回来是因为他的能力。


否则很麻烦,这只会害了学生,他只懂得老师教给他的一点点,他不知道外面天地那么大。很多东西不能按个人意志办事,要集体研究。

记者在广美国画系的教学体系里,相对宋画而言,元明清方面是否相对少一些?

陈金章:关老黎老,包括他们的老师高剑父,都非常重视宋画,宋画是中国的最高峰。

陈金章

云山初晚

2008年作

136*68cm

国画老师60岁退休

对教学不利


记者您挑研究生的标准是什么?

陈金章:我不管你是什么派,你不行就是不行,所以说,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带研究生,首先有个条件,就是要让我去挑,不能光在广东挑,后来领导同意让我挑,周彦生、刘书民、 陈永锵、李劲堃、朱永成等都是我挑的。


我现在回顾带研究生经历,我没有挑错很多人。学生不能局限于某个区域,要在全国范围挑,老师是很重要一环。

记者以前有很好的传统,现在都破坏了。

陈金章:现在中央美院好一点。还有一个很麻烦的是,一刀切的政策。老师60岁就要退休,60岁的国画老师刚刚懂得创作就退了,如美院的周彦生、陈新华、梁如洁都退休了。


现在改到65岁稍微好一点了,对画家来说,60岁后我才真正懂得国画,不是那么容易,我是60以后才懂得国画是怎么回事。北京有个画家跟我说,陈老师,我懂得国画的时候,都60岁了。


国画门路不太好摸,怎么用笔,要花很长时间来训练,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从这方面讲,中国画学习是很艰苦的。你要到生活中去,你不能关在家里画画,中国南北东西,风景都不同,中国山水画素材最丰富,要去体验。


陈金章

春临大地

2008年作

98*170cm

陈金章谈素描


记者在徐悲鸿的教学体系里,把素描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高度,在您看来,素描到底好不好?国画改革应往哪里走?

陈金章:我认为国画一定要学素描,素描就是让你学会造型,你没有对着真人画,没有认真去研究,很难画得好。杨之光老师全靠素描,笔墨那么生动,没有扎实的素描功底是做不到的。


黄胄说,我没有进步,就是没有把素描学好。他后来把女儿送来广州美院学素描。解放前中国人物画没有几个画得好的,唯一一个画得好的蒋兆和就是依靠素描。

记者在没有素描之前,中国山水画也发展了那么久远,您怎么理解素描与山水画创作的关系?

陈金章:关黎都在西北呆过很长时间,他们对着山河画,他们就靠西北的真山真水,这些就是素描。素描是很广泛的,不要一下就否定素描。

记者素描是不是最重要的?

陈金章年轻人一定要过这个关。

记者这跟传统的山水传承是不是不一样?

陈金章:不不不,你学了素描以后,你看《溪山行旅图》能看得更深入,她好像没有素描,但是很立体。

记者现在有个现象,很多素描画得很好的,但后来都不画画了。

陈金章画画很复杂,跟个人的感受、兴趣都有很大关系。


陈金章,生于1929年,中国美协会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曾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


微信:岭南E公社

关注我们,关注岭南艺术动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