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科研人员如何走向成功(22)——学术论文(中)

 太平盛世在等你 2017-01-17

年轻科研人员如何走向成功(22)——学术论文(中)

在成为科研人员(或者教学科研人员)之前,你也许发表过论文,也许没有发表过论文(眼下这种情况极少了),但你肯定完成了一篇学位论文。无论在风格上、篇幅上,还是在内容上,学位论文与发表在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是完全不同的,但科学写作的原则十分相似,都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规则和风格。在你动手写一篇学术论文时,你是否真正清楚它们呢?

你从科研和实验中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可以发表的结果。为了发表新的结果,你对手中一些优秀的被称为你研究工作“上位论文”是怎么写出来的大感兴趣。你研究工作中的“上位论文”极大部分是已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少量的是专利、公开或内部科技报告、专著。你于是开始十分仔细地从“他们是如何写的”这个角度审看这些参考文献,特别是学术论文。你把这些论文和自己的科研过程一一对照,你恐怕会发现,这两者并不相同。不仅如此,大量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因为它们通常按照背景、假说、目的、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这样的逻辑和线性过程来叙述。而事实上,大多数科学研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更倾向于不停地尝试各种不同的实验和思路。也许纯粹的数学推导和论证过程是少数例外之一,在那里,要么成功,要么另起炉灶重新推导。在别的领域,有时,最激动人心的成果意外地产生于似乎毫不相干的某一次实验中,“基础的”实验可能直到最后才得以完成,所考虑的“逻辑进程”以及科学研究方法中一个细节接着一个细节看来十分完美的流程,也许直到实验结束以后才最终得以确定下来。你一定熟悉这样一句话:机遇不是计划出来的。其实,科学研究过程也一样。如果一个科学家能够精确地按照做实验时那种时间先后和思考时的前后顺序表述他们的论题或论文,那么他是很幸运的。这种情况其实是比较少见的。更常见的倒是相反的情况:数据整理完之后才能确定逻辑顺序(这也说明及时整理数据是多么重要)。另外一个情况是,你总会有一些疏漏。你写完了整篇论文,这时候你发现了实验中有遗漏(当然这就得补上)。但这仍不算为时过晚。更晚的情况是在评论者或审查者已经提出他们的意见之后,实验的遗漏才得到了填补。

要记住的是,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无论是在整体的科学逻辑上,还是在更具体的写作层面上,表述是最为关键的。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有些人从内心不大愿意写论文。你总是写不出与别人不同的表述。的确如此,很少有科学家是由于自己在读写方面具有天赋和才能而选择科学事业的,也不会有多少科学家受过严格的科学写作训练。不过,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写作能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你不仅仅要发表论文,你还要为申请课题经费写立项报告或申请书,你要为立项时的答辩写辩护报告,在课题进行之中你要在一定范围作内部报告,你肯定还要参与制定教学与行政文件等,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写作。

你也可能会觉得你在得到现在的岗位以前有过科学写作的实践。不错,现在许多研究生课程都要求学生必须递交正规的文献综述、读书报告、进展报告或者“小论文”,才能通过该课程。这样的实践虽然不能让一切都达到完美,但却能帮很大的忙。更不要说有的已经在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多数人不会只有一篇。那时候,你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然而,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一切就只能靠自己了。在有一种情况下,你当然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这就是你主动征求别人建设性的批评。不是所有人都习惯于征求别人的批评,你得学一学如何征求别人的批评。这样做的确有难度,有谁愿意主动挨批评呢?在主动征求批评的情况下,除了遭到某种方式的拒绝,几乎不可能得到赞赏。你不妨自己站在一个挑剔的立场上,看一看自己的科学写作有哪些薄弱的地方容易让别人作为话题批评自己。在申请科研经费时,这样做至关重要:与其让权威专家们说自己的申请书没写好,还不如自己先说(当然你自己对自己说完后得修改过来)。话要说回来,也还有理想的做法。

你正在为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而花力气。你当然希望自己的论文发表后能够受到赞扬。你于是在写完初稿后想到了要请人看一看,得到一些建设性(多数时候是批评)的意见。要想让别人对你的论文给予中肯的评价,你不妨向这三种人请教,这可以算作你修改论文的最理想的做法。你已经有一位博士导师,他指导了你的博士论文(不要忘了你还有过一位硕士导师,如果不是同一位导师),他是你研究领域的专家,你可以向他请教,他会乐于提出建议。这是你该请教的第一种人。这样的人还包括你以及你所在学科组比较亲近的合作者。在你的博士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中也有你该请教的第一种人。

在你所想到的专家中,总会有一些人不像你导师之于你的课题那样专门。能够向这样的专家请教是值得的,他们往往是你所感兴趣的更广一些领域(比如生物化学、环境生物或者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人员,这就是你该请教的第二种人。这些专家的特点是他们能够在一个不同层面(多数不在属于专业内容的层面)上评价你所写的东西。他们会审视你的论文是否容易读懂、是否思路清晰、是否具有逻辑、是否有意义。虽然从课题任务上看,他们和你的研究不在同一个范畴,但有时他们会从所在专业的角度审视你的结论是否能被同行们接受。他们不会过于关注细节。现在要谈谈你该请教的第三种人。虽然他们就在你身边,但这种人看起来并非科技人员或研究人员——他们是那些受过教育、有文化且有耐心的人。由此,他们对你的专业内容是不会有兴趣的,他们关心你的学术论文,和他们关心新近发表的小说是差不多的,他们会苛刻地(但也不乏热情地)指出印刷上的错误、语言上的贫乏、格式上的不统一和结构上的混乱。这种人对你的重要性是另样的,你的同事、曾经的同学,由于“太了解”你这篇文章而会忽略许多值得关注的细节。能够看出你学术论文中其他人容易疏忽的细节的,是第三种人。记住,你的父母、配偶、伙伴和好朋友虽然处于你的事业之外,但他们往往是最优秀的“读者”和“校对者”——他们陌生的眼光可以看出细节上的问题,而且他们具有不辞辛劳的品格,一页一页枯燥无味的文章他们是无所谓的,这有多好!

“如果要找这三种人请教,那我的论文什么时候才能送到学术期刊去啊”,你可能在心里说。你还可能熟悉于有时(特别是在当博士生时)请导师一修改就投寄的做法,“这样省时间”,你会说。这倒值得说一说。你很看重时间,这的确无可非议。但我想拿两个体育比赛形式来说明节约时间(抢时间)有时不在你追求的目标之内。你一定观赏过长跑运动(比如马拉松运动),你也一定观赏过百米短跑(还有像110米障碍跑等)。这两种运动都是关于速度的竞争(注意,它们才是争时间的),但它们是一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在短跑运动中,起跑时的速度至关重要,以至于“抢跑”或“不易发现”的抢跑是运动员们耿耿于怀的“追求”。但在马拉松运动中,一、二秒钟的抢跑是毫无意义的。值得指出的是,作为研究人员,你走向成功不属于“短跑”范畴,一生的成功类似于马拉松运动。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是如何“跑”的?你的成功和他们是一致的。这样看起来,学术论文的质量才是你应该追求的,稍费一点时间,仍然在你走向成功的正常速度之内。记住,你不必为“慢”了一会儿而恐慌!

下面要谈谈学术论文的表述。这个话题是有许多内容可说的,就其中的格式而言,公式、图、表、字母、参考文献等,已经有许多著作和文章,对于其中所提供的详细建议,也没有必要在此作进一步的讨论。我所在学科组开办了一个网页(http://www.),上面有一篇专门讲博士论文的格式问题的文章,其中的许多建议适用于一般学术论文。但许多学术期刊对所发表的论文格式有特别的指南,你得按这些指南中的要求编排论文的格式。

科学技术类文章的写作不同于写小说,也不同于为普通观众把一篇高雅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剧本。学术论文不应该使用文学语言。有的博士生喜欢在博士论文致谢中写上“三年寒窗”之类的文言文,这不但已经不是致谢,而且脱离了对博士论文的基本语言要求。学术论文必须使用科学的和专业的语言,而不是文学的语言。甚至口语式的语言也不应该出现在学术论文之中,除非你的论文正好在讨论这个语言。文学类、口语类语言在科学上缺乏严格的含义。如果一定要表达该语言所含的意思,你可以使用数据或其他科学语言。实在不知道是否合适,你可以尽量采用我们常说的“现代书面语言”。

对学术论文来说,最重要的是精确、简练、清晰,并且具有逻辑性、客观性,格式统一。专业词汇就是为此目的而产生的。你也许会因为缺乏经验,常常在结构混乱的论文中闲扯,堆砌辞藻,追求审美感而不顾曲解原义,这些当然是不可取的。比如,你这样总结了别人的一个结果,“张立等人发现,X对Y有影响,并且随着X的变化,Y的生长率在不断增加”,或者你采取了与之相类似的另一种表述,“有数据显示,Y的生长率的增加是由于X的存在,这证明X与Y有联系”。其实,这两个例子可以更好地表述为,“X使Y的生长率得到增加(张立等)”。在科学中,最简练的才是最好的。我在科研中推导一些数学性较强的学术题目时,常常感叹数学中虽然文字那么少,但美感那么强烈,真是美极了。数学的美,是数学家们这么多年共同创造的风格,你当然也可以为你所在的专业的科学共同体创造出同样的科学之美。

在学术论文的表述中,应该避免把自己的一点点工作往十全十美的方向作结论。有的做了“地球”上的研究,却把它说成是“太阳系”的结论,这是不对的,除非你事先应用了统计分析方法。在另一些场合,除非有十分明显的证据,或者正好在讨论它,一般不要按照语言习惯过分添加修饰词。比如,说到“发展”时,不要写成“飞速发展”,说到“落后”时,不要写成“非常落后”,说到“存在”时,不要写成“普遍存在”,说到有问题时,不要写成“最难解决”。这种情况在初学写作的学生中常见。类似的情况还有,如“降低”与“大大降低”,“突破”与“重大突破”,“削弱”与“严重削弱”,“改善”与“大大改善”,“广泛”与“十分广泛”,“提高”与“大大提高”。有时候,有的论文作者会把“科学”、“有效”写成“最科学”、“最有效”,把“优势”写成“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你应该想一想有什么事实和数据支持这么写?顺便提一下,在论文中,要说“详细讨论”,不要说“用大量篇幅来讨论”。(待续)


作者简介:冯长根,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科技导报》原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