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裆专下弧”在太极推手和技击中有重要的作用。裆的位置在两大腿中间,是人体中节的末端,它是人体姿势是否中正的标志性的部位。所以在太极身法里有 “裹裆”“收臀”,的要求,这样可以促使尾骶骨中正,从而使腰脊端直。脊柱正直了,重心也微微下移,使身体达到平衡稳定。另外,从太极内功、气功的角度看,裹裆是为了收缩肛门内的托约肌,不要让中气从肛门跑掉。敞膝裹裆,裆开一线之后,两腿间好象变成圆形,“裆要圆,圆则稳”,裆圆之后,下盘能稳固,中上盘也轻灵了。再则,由于裆所处的位置特别,它中心区的器官有肛门、会阴、男子的两肾囊也在其中,是人体最薄弱环节之一,太极拳运动中要采取裹裆,吊裆等锻炼方法,用来改变人体这一薄弱环节、增强其抵御击打的能力。
 “裆走下孤”或者说“裆贴砥行”,是太极拳技击特点所决定的。太极拳技击的特点是抛击,是发打。化、引、拿、发,是在保住自己重心稳定的前提下,破坏对主的重心造成自己得机得势,对方不得机不得势,而后趁机击打之。正象拳经所云:“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裆走下弧”正是这种先下后上,而产生将对方拔了根再抛击而打出去之劲力。
对于这一点,陈氏太极拳先贤陈鑫在《太极拳发蒙缠丝劲论》讲到身法时说:“其周身规短,顶劲上领,裆劲下去,(要撑圆,要含住)……”“裆劲下去”之意就是要气沉下去,裆要压住,稳住重心,走下弧形路线前移,目的在于掀起对方之根。象铲车一样把对方撮起来,而后扔出去。
对于“裆专下弧”所产生的内劲,我深有体会。记得在2002年太极拳宗师杨禹廷诞辰115周年纪念大会上,我和师兄李宗蒲表演定步四正推手,高壮飞师兄和他的学生跟我们同台同时表演。在什刹海体校表演大厅里,主席台坐西向东、南北拉开,足有十多米宽。高师兄他们对着主席台南端,我和李宗蒲对着主席台北端,两对推手的人至少相距八、九米远。我和李宗蒲兄推了几个回合,先是他发我几次。我寻机而动,他挤我按转腰圈朋时,发动挑打,以右手向斜上方挑其右臂,变左坐步为右弓步,左手向他右肋间推出,这一掌打得好脆,只见他嗖地向后飞出,咚地一声落地,再咚咚向后退,朝着高师兄脚下倒去。高师兄反映极快,当即将李宗蒲抱住,如果没有高师兄抱住,恐怕他还得向后出去一两米。他有一处脚疾,也在落地时震裂了血管出了血,说来也巧了,歪打正着,这脚疾因这一震,彻底地好了。与会的吴式门同仁及各地参会的武术家们见证,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推手表演。我在当时真没有想到一掌能把人发出八、九米远。事后,我们两人总结这次推手之所以成功,其一是我一直控制住重心比他低,其二是在我右手上挑时有一旋转劲带动,他身子走偏,他失中,我得横,造成我顺人背之势,其三是我变化重心时,左坐步变右弓步而发起攻击运用裆走下弧(裆贴砥行)先拔其根而后击之,骤然见效。可见裆专下弧在推手中有重要的作用。
点击 ? 悦太极历史好文 国家拍摄的1983年太极纪录篇。
你总是在练习太极拳,你能得到什么?
中国十大国粹,中医第三,京剧第四,它竟然排第一!
太极就是你最好的气质
拳品即人品
最好的时光,就是你在练太极!
天安门前打太极超有气场!原来是这条视频。
36岁以后开始练太极,该做些什么准备?
中央又出大招了!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太极拳培训班开始了。
国学永不老,太极八十年。
寻找一个爱太极的人做朋友。经典中经典
美女打拳,冬季暖心。
【围观】天宫上打太极到底有什么好处?
太极虽好,不要贪多哦!
大美,杨式太极!
床上咋能练太极???这娃儿要火了
陈式太极拳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

附:《陈氏太极拳图说》 陈鑫著。1933年由开封书局出版。今有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1月出版之本,内容字体仍依旧版。此书著者自1908年写起,用功12年,手抄4本,寒暑不辍。书中有拳经谱、拳经论、缠丝劲述、拳势图解,实为陈氏太极拳最系统最全面的经验理论总结,为陈氏太极拳理论集大成者。陈王廷创拳以来,代有名手,著述几无。经七代传至陈鑫方有此巨著。此书未出,世上论太极之书、溯太极之源之人甚多,独陈沟无闻,故谬说流传。唐豪访源,此书刊行。世人方知陈氏太极拳发源流变。
广告
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