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部的疼痛不是膝关节出了问题,而是膝关节周围上下左右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出了问题。 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损伤 练习太极拳引起的膝部疼痛有生理性疼痛,也有病理性疼痛。病理性疼痛来自于病理性损伤。病理性损伤又分软组织性损伤和骨性损伤。引起膝部病理损伤的运动有很多:如跑步、登山、快走、各种球类运动。太极拳运动与其他剧烈运动不同的是:太极拳运动是讲究阴阳和调的运动,运动中务求做到上下和调,左右和调,内外和调,意气和调,太极拳运动中讲究的缠丝劲就是在和调中产生的。运动中要求刚柔相济,因此,只要老师教授得法,一般是不太会带来大的损伤的。练习太极拳引起的生理性疼痛大多都会自愈。 我们主要讨论一下病理性损伤,太极拳练习中带来的病理性损伤大多是软组织损伤;直接造成骨性损伤是很少见的,但也有因长期的软组织损伤又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从而引起骨性损伤的偶见病例。从解剖学上讲应该是膝部损伤,膝关节只是膝部的骨性结构部分。膝部的疼痛不是膝关节出了问题,而是膝关节周围上下左右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出了问题。 运动损伤是如何发生的? 太极拳运动中,讲究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由脚而腿而腰,总要完整一气;所以太极拳是腰髋膝踝脚为根的联合运动,这其中膝部是着力的重点。在运动中发力的肌肉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股四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股薄肌,缝匠肌;腓肠肌,腘绳肌;内收大肌,内收短肌,内收长肌;髂腰肌等。这些肌肉是以肌群的形式来参与运动的,那么运动损伤是怎么发生的呢? 先说在太极拳运动前。我们必须清楚在任何一种系统运动前都必须有一个基础训练来增强我们对这种系统运动的适应能力。有一些年轻的运动基础好的人,可能用很短的基础训练时间就可以适应未来的系统运动。而有一些年龄大、运动基础不好的人可能就要用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基础训练。还有一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本身可能已经有腰髋膝踝脚的软组织劳损性病变,这些人则需要经过推拿按摩、针法、灸法、拔罐等中医的系统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后方可参与太极拳运动。 再说说在太极拳运动中。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较易造成膝部软组织损伤的还是中老年参与者,他们因年龄较大而肌肉更易于劳损,而又自愈能力下降如继续练习太极拳致使劳损加重。因此练习太极拳的方法就成为了重要问题,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最忌急于求成,一定要循序渐进,制定一个长期计划。学拳练拳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是三两天学完了事的随便儿戏。 我们来看一看膝部疼痛和损伤是怎么发生的。膝部的损伤与膝关节的运动直接相关,与髋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上面提到的肌肉分布于腰、臀、大腿、小腿。膝部的损伤早期是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劳损、缺血从而引起软组织的疼痛。初期的疼痛是生理性疼痛,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身体好的人,年轻人,运动基础好的人很容易自愈;有一部分人可以通过休息后自愈;而有一部分人没有自愈并且一直坚持进行练习太极拳运动使这种生理性疼痛变成了病理性损伤。这种病理损伤仍然还是软组织损伤,这个阶段损伤的主要症状有膝部的疼痛,肿胀,有坐姿站起后不能马上行走,普通步行不能超过六百米,怕凉,阴雨天膝部疼痛加重等。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举痛论”对疼痛的认识论述的很清楚;对各种疼痛的病因病机都有论述。其中有“帝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它描述了寒气入经后致使局部“血少”和“气不通”的“卒然而痛”这在今天的临床实践中经常能见到,有大量的病例。中医认为疼痛有属实和属虚两种病机;属实者为血气稽迟,涩而不通,不通则痛;属虚者因脉络收缩,血气衰少,或因局部瘀阻致血流不畅,组织失其温养,因而发生疼痛。那么我们因练习太极拳产生的膝部疼痛是实症还是虚症呢?这种运动产生的膝部疼痛属虚实兼杂之症。早期是血气不通的疼痛,属生理性疼痛,属实症;疼痛时间长了,病久局部血气衰少,组织局部缺血、痉挛、疼痛愈来愈重,就变成了病理性疼痛,就变成了虚症。 膝盖伤痛的治疗 在生理性疼痛期,年轻人,运动基础好的人,可通过休息自愈;也可通过物理治疗解决问题;外敷膏药、拔罐、针刺、也都可以。中老年人,运动基础差的人就要加上推拿按摩治疗了。这一时期只要治疗合理愈后都是好的。病理性疼痛期的病人就必须而且也只有推拿按摩治疗可以达到有效治疗了。并可以辅以拔罐、物理治疗。 千万不要选择不正确的治疗!现代西医对这样的问题动不动就是手术,是完全错误的,完全是过度医疗行为!我呼吁全中国的中西医骨科医生们拿出你们的良心与良知来帮助病人! 亲爱的读者您好!如果你喜欢武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功夫之神(GFZS119),与各路英雄相互切磋武艺,提升自我,得到更高的修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