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议实录 |西南财经李建勇教授:金融科技的发展与风险控制

 晨晓光 2017-01-17


李建勇:现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博导、教授。曾任西南财大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经济学家》杂志创刊者之一。曾任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总裁。西南财大广东校友会首任会长。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南湖,共同研讨金融科技的发展。


李建勇在12·25南湖互联网金融学会成立大会

暨第一次闭门研讨会上发言


我们关注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等新兴科技与金融在更深层次上的融合,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提供方式等带来了深刻影响,金融科技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金融科技一般被定义为技术带动的金融创新,它不仅以去中心化的姿态在金融行业内部持续渗透,更以占领“长尾”市场[1]的方式改变着金融体系的竞争格局。用科技的力量改善金融服务,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结合自身优势对金融科技的发展积极布局。(2015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吸收融资金额191亿美元,共1162笔交易,截至2016年6月,全球共有超过1362家金融科技企业,来自超过54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企业除了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外,以电商、社交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和传统实业公司也都在积极布局)。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已经暴露的和潜在的风险也引起高度关注。研究和揭示金融科技的风险生成机制、风险扩散与传染机制、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将成为金融科技研究的主要内容。


金融科技的风险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源于传统金融业务的风险,二是由新技术和金融结合产生的特有风险。


金融科技涉及的金融业务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金融科技的信用风险,一是由于金融科技企业经营不合规,内部缺乏完善的风险处置机制,最终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而不得不退出市场。二是部分金融科技企业的初始目的就不纯粹,出现一些“集资”以后便卷款跑路的案例。三是由于金融科技具有虚拟性,参与者分布广泛且交易双方不直接见面,加之中国征信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决策地位不对等。


金融科技的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科技企业由于资金错配(客户短期投资资金被投入到长期贷款项目中)、网络问题(网络系统瘫痪使得企业无法及时得到足够资金以支付到期债务,金融机构无法及时应对集中赎回行为)、企业不自律以及投资者不理性等因素,导致资金短缺而无法兑现消费者的提款指令,一旦出现客户集中赎回或大量提款,流动性风险便会暴露。


金融科技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误操作行为导致的风险。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员工素质和操作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科技行业面临着较强的人力资本约束问题。特别在我国,金融科技还处于发展初期,多数金融科技企业历史都不太长,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尚未理顺和规范,从业人员培训不够系统、及时,这些因素都使得出现“乌龙指事件”的可能性增大。


金融科技特有的风险可以归纳为数据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和适用性风险。数据安全风险,一是源于外部黑客的恶意攻击造成数据的篡改和丢失。系统的技术漏洞可能吸引大量黑客盯着网站不停地研究和分析,他们实行高效的信息分享和协同作战,攻击手段层出不穷,形成了极强的整体攻击能力。二是内部人员误操作和恶意的破坏行为导致数据损坏,或者系统设备故障造成数据损坏。


网络安全风险,源于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登录、查询、交易都是通过网络进行操作,部分互联网平台没有建立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机制(如保证用户鉴别信息、交易信息等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或只是采用较弱的密码算法,很容易被攻破。一旦客户的资金、账号和密码等敏感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遭到泄露或篡改,将给网络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适用性风险。源于企业研发的金融科技设备没有统一标准而导致兼容性的问题。比如,某些金融软件只能在某一系统中运行,兼容性差会导致闪退、卡顿,设置完全无法使用。兼容性问题会给用者带来很多不便,影响用户体验度,甚至会给用户带来损失,影响金融科技的运用。


最后,金融科技没有改变传统金融业务的风险属性,其鲜明的互联网科技特性改变了金融风险的分布并强化了系统性风险。金融科技所具备的开放性、互联互通性等特征,使金融风险变得更加隐蔽,致使潜在的系统性问题更加突出。从理论上讲,金融科技的功能在于发挥“网络效应”、“规模效应”、“范围效应”和“长尾效应”,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但是相应地,对系统的串联和改造过程使金融体系内部的相关性和复杂度极大提高,危机一旦爆发,风险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路径无法控制,其影响范围迅速扩大、传染性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强。因此,风险防控与治理将变得更加困难。


除了以上风险种类以外,还有一些因素也需要高度关注。一是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人才配置带来的改变。金融科技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技术替代已成为普遍现象,许多金融业务流程不再需要人工完成,比如ATM、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替代银行柜员的工作,智能投顾替代理财顾问的工作,大数据技术替代数据分析员的工作。要关注金融技术导致的劳动力需求降低和金融行业职业技能转型所产生的压力。二是金融科技的监管面临挑战。金融科技企业的监管偏离了长期监管传统金融的监管机构的“舒适区”,金融监管当局亟需储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对新技术本身的架构、优势、局限性以及和金融业务的结合点,都需要一个学习和熟悉的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监管时滞。


总之,金融科技的发展促使我们在努力实践的同时,需要不断进行总结和探索。这在客观上需要有相关学术性组织对金融科技进行系统性理论研究。刚刚成立的南湖互联网金融学会就肩负这一使命。学会现有100多名会员,既有具备全球视野的国际精英,又有熟悉国内行情的海内人才,既有学界的资深教授,又有业界的实践先锋,既有金融领域的英才,又有科技领域的专家,既有传统金融机构的从业者,又有初创金融科技企业的探索者。汇聚大家的智慧和经验,必将会给金融科技的应用型研究注入新鲜空气。我希望各位会员积极为金融科技的发展献言献策,使学会成为一个金融科技信息交流、思想交锋、成果传播的平台,为金融科技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1]“长尾”市场指个性化很强、差异化很大的那部分用户构成的“小众市场”,他们虽然有不同需求,各自的需求只有一点点,但是积累起来就非常可大。


--------------------------分割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