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员专栏】医学实验室建设系列报道(六)

 广州平淡 2017-01-17

检验医学人才梯队的建设

实验室智能化的程度越高实际是对人的要求越高,仪器不能替代的事情往往更加复杂,而人的管理本身比设备的管理复杂得多。做好人才管理,提升实验室的软实力,才能把期望的职能有效实现。


检验医学人才梯队建设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检验医学的技术革新,我国大、中型医院在“硬件系统”上取得了长足改进,但在一些“软件系统”上仍与国际先进检验水平相差甚远,其中人员素质问题尤为突出:
1

随着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的广泛应用,目前可用于临床的实验室检测项目超过4000项,这就要求我们的检验人员(尤其是具有较高学历和知识水平的高、中级检验工作人员)能够重视并加强本学科的各项科研工作。

2

某些专业的发展,如治疗药物浓度测定(TDM),仅有的几种可分析药物TDM都在药剂科进行,由一些未经过检验专业培训,对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无必要专业知识的药房工作人员予以分析,且病人血,尿标本可能带有多种感染病原体,这些很难说合理。

因此,依照怎样的模式和方向去建设检验医学人才梯队,怎样合理地使用这些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技术人员,让他们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学有所用,显得尤为重要。 


1.员工培训与考核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1)、新员工入岗前介绍与培训


a)实验室应有程序向新员工介绍组织及其将要工作的部门或区域、聘用的条件和期限、员工设施、健康和安全防护要求(包括火灾和应急事件)以及职业卫生保健服务;


b)医德医风岗前培训:介绍医院历史、医院文化、服务理念、规章制度、信息体系、技术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等内容,以及进行军训及礼仪、拟上岗所需的行为规范培训;


c)检验技能岗前培训,由各组组长负责对本组新职工进行岗位职责及岗前操作规范和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并对其执行指定工作的入岗前能力进行评定。


以上三项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对应岗位。


(2)岗位培训与考核


·  实验室应为所有员工提供培训,包括以下内容:

a)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等;

b) 所分派的工作过程和程序(岗位描述);

c) 适用的实验室信息系统;

d) 健康与安全,包括防止或控制不良事件的影响;

e) 伦理;

f) 患者信息的保密;

g) 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和大型仪器设备需经仪器供应商负责进行使用培训,经考核合格发放培训证书。

h) 年度室间质评总结。

对新进人员需指定专人负责指导,并定期考核,监测培训效果。


·  培训可采用文件阅读、跟岗观摩和业务讲授等多种方式进行。

· 定期举行专题讲座、专项培训或技术交流会、座谈会、标准和规程应用研讨会等业务学习活动,互传互授相关知识和技术。检验科组织的内部培训,按培训计划进行年度考核并记录存档。


(3)、员工能力和表现的评估与授权


· 能力评估

实验室应根据所建立的标准,评估每一位员工在适当的培训后,执行所指派的管理或技术工作的能力。应定期进行再评估。必要时,应进行再培训。评估方法可采用以下全部或任意方法组合,在与日常工作环境相同的条件下,对实验室员工的能力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

a) 直接观察常规工作过程和程序,包括所有适用的安全操作;

b) 直接观察设备维护和功能检查;

c) 监控检验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过程;

d) 核查工作记录;

e) 评估解决问题的技能;

f) 检验特定样品,如先前已检验的样品、实验室间比对的物质或分割样品。

注:宜专门设计对专业判断能力的评估并与目的相适应。


·   员工表现的评估

除指派工作或技术工作的能力评估外,实验室在充分考虑员工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的情况下,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定期对实验室员工进行评估,以保持和改进对用户的服务质量,激励富有成效的工作关系。

注:实施评估的员工宜接受适当的培训。

·  员工表现和能力的评估频次和要求

对专业技术人员,评估间隔以不超过1年为宜;对新进员工,在最初6个月内应至少进行2次能力评审,保存评估记录。当职责变更时,或离岗6个月以上再上岗时,或政策、程序、技术有变更时,员工应接受再培训和再评估,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并记录。


·  工作授权

通过能力和表现评估的合格员工,由实验室管理层授予相应的操作权限,包括LIS授权、工作授权、报告修改授权和大型仪器操作授权等。


(4)、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


实验室根据不同专业的人员,设定不同的培养方向:

a)专业组长以上人员有机会参加卫计委检验中心组织的培训班或室间质评总结会议; 

b)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和室间质评总结会议;

c)根据专业的需求,派遣人员参加各类医学会议,培训结束后应向检验科管理层汇报,必要时举办讲座传授新知识新进展,并上交相关资料存档;




2.员工档案

应保持全体人员相关教育和专业资质、培训、经历和能力评估的记录。这些记录应随时可供相关人员利用,并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教育和专业资质;

b) 证书或执照的复件(适用时);

c) 以前的工作经历;

d) 岗位描述(授权表);

e) 新员工入岗前介绍;

f) 当前岗位的培训;

g) 能力评估;

h) 继续教育和成果记录(或相关证书);

i) 员工表现评估;

j) 事故报告和职业危险暴露记录;

k) 免疫状态(与指派的工作相关时);

l) 主要专业技术业绩、成果、发表的论文、著作;

m) 奖罚记录等。


注:以上记录不要求存放在实验室,也可保存在其它特定地点,但在需要时可以获取。


门诊实验室建设


 前言 

优秀的门诊实验室需要实现病人舒适、工作高效、结果准确的目的。门诊实验室的建设要分别考虑实验室的布局,仪器的配置和管理。


门诊实验室仪器配置


我们通常都需要根据门诊实验室的功能规划来仪器如何配置。一般来说门诊实验室主要承担的工作是样本的采集、接收和前处理、三大常规检验、急诊检测等,不同的医院根据自身的情况规划门诊实验室的主要功能。


在确定了门诊实验室的功能后,需要对门诊的工作量做一个统计和预判,了解不同功能工作区的工作量,比如样本采集量、样本接收的高峰期、前处理的耗时、三大常规及急诊检测的样本量和报告时间要求,以及年度的增长变化情况的预判,可以通过搜集目前的数据进行分析,考虑未来发展的标本增长,结合仪器的标本处理能力,进行科学的仪器配置。

门诊实验室布局


门诊实验室的布局要分别考虑空间布局和仪器的布局。这分别来源于两个维度,一是从病人就医流程来考虑,另外一个维度则是从我们实验室自身检验工作流程来考虑。


从病人的候诊、叫号、采血、报告领取等全流程来考虑布局,避免病人和家属的重复走动,可以针对标本采样的属性,区分不同窗口,甚至可以根据条件设置一些特殊人群的窗口,如儿童采血等。要充分预估病人的高峰流量,考虑足够的等待空间,可以配置叫号系统,以方便病人。


仪器布局是在仪器设置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确定了门诊实验室的仪器型号、数量和配套设施后,就要进行门诊实验室的工作流程设计,比如标本的管理是用条码化管理,还是编号管理;标本前处理使用自动化还是手工进行;标本进入实验室后如何流转等,需要全面综合进行流程设计,根据标本检测的工作流程,对仪器的布局可遵照标本检测量、标本流转距离、标本报告时间要求、操作人员走动距离和频次等因素来完成布局设计。


可遵循将标本量检测大、标本报告时间要求短的仪器安排在标本流转距离短、减少操作人员走动距离和频次的位置上的原则进行总体布局,配套设施整体布局还要考虑人员操作的便捷性和设施资源共享、集中供应等要素来完成。

 

门诊实验室仪器管理


门诊实验室仪器的管理按照实验室统一标准执行,从仪器入场开始完成验收、安装、校准、培训,并制作门诊实验室的仪器清单。在正式使用阶段需要制定标准的SOP、建立每台仪器的档案。


每天完成质控,定期进行和医院其他实验室(中心实验室)比对,参加室间质评,并做好仪器的保养维护、维修和记录。可以专人负责每台仪器的责任管理,也可以集中管理,但每台仪器的运行情况需要门诊实验室管理者知晓和备案。

 

检验设备的维护保养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医学临床。新型检验设备的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技术的发展。检验设备在医院总资产中的比重和设备创造的经济效益在医院总体经济效益中的比重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检验设备对于现代医学的重要作用逐渐变得不可替代,成为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如何保障医院检验设备的完好性以提高利用率和增加经济效益成了医院检验设备科学化管理的首要问题。那种片面注重设备故障发生后的修理,应该说是一种被动方式。留意观察设备日常的运行状态,充分了解机器的性能,悉心保护,做好设备维护与保养工作,防患于未然,不仅可以减少维修中消耗的人力物力,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同时也可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维护与保养是保证医院检验设备完好性、可靠性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研究检验设备维护与保养管理是医院检验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护保养的必要性

1

 仪器维护保养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

如果没有制定检验设备维护计划,对设备进行维护,做好维护记录,那么就不符合准则的要求,属于不符合项目。

2

仪器维护保养是保护仪器、降低仪器故障率的需要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设备的老化或人员超载使用等情况,极易产生杂物、灰尘、受潮、漏气等,从而导致设备运转不正常,故障频发等。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可保护好仪器,使仪器各项参数正常,降低设备故障率。

3

仪器维护保养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的需要

检验设备除了要进行检定、校准、期间核查外,对仪器进行维护也是对设备进行过程控制的一种方法。做好维护工作,仪器就会运转灵活,灵敏,运转高效,工作正常,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检验设备维护保养的措施


进行检验设备维护与保养,应坚持预防为主,以维护保养为重点的原则,实现检验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

1

 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有序的维护保养

建立检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检验设备安全检查制度、检验设备质量控制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备件资料保管制度、值班制度、各级岗位责任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2

编制检验设备维护保养规程

在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中依据规程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维护保养工作,既可保证设备维护保养的质量,又可提高维护保养效率。其规程内容应包括维护保养设备的种类,设备维护周期,进行维护保养的项目,具体的操作方法,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了解设备的相关标准参数。

3

制定维护保养计划

检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不能无目标、无秩序的进行,应制定出一套详细的计划,如:时间安排,维护保养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人员等。根据计划进行日常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完成对设备的外部除尘、加油、紧固及内部清洁、局部检查等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进行。另外,也要进行定期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对设备的主要部分或主要部件进行检查,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以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

4

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仪表、工具等

现在检验设备精密度越来越高,技术参数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允许的误差也越来越小,这就使得设备维护人员不能盲目行事,必需依靠仪器仪表进行,这样可以保障设备的精度,同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设备维护保养做好记录,并存档

做好检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是保证设备完好率的关键,只要我们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有计划、定期进行科学有序的维护保养,一定能提高检验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减少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检验设备维护保养的趋势

1

 维护保养的社会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设备电子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同时为了提高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各种高端的、先进的进口设备在医院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因此在检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中映入社会化服务力量,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效率。

2

与科室的成本效益挂钩

将设备维修费用与科室成本核算挂钩,促进使用科室不仅重视设备平时的维护保养,还要求对设备的操作规范、熟练,减少因检验设备突发故障需大型维修更换配件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等。

3

利用计算机技术,动态跟踪设备的运行情况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适用于检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过程。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设定各种检验设备的技术参数,根据参数的变化,维护人员可以动态结合设备的使用情况,分析参数的变化与设备故障的关系,预先了解设备的故障情况,进行预防性的维护和保养。


讨论


正确处理检验设备维护保养与维修的关系,改变故障发生后的被动维修为主动的预防性维护保养,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树立以预防性维护保养为主的意识和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

1

维护保养时提高检验设备完好率、开机率和使用率的有效手段。

2

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率。

3

注重维护保养制度、规程的制定和落实,实现检验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和规范化。

4

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在使用仪器设备时,要做到操作规范、科学、熟练。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检验设备故障的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仪器设备的运行成本,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

  本文由四川迈克生物提供,

联系电话: +86 28 8782 6777-52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