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起草了《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里面提到一般不采用人名、地名名称命名,“宝”“灵”“精”“强力”“速效”等字眼也不能出现在名称中。 ◆ ◆ ◆ ◆ 5000多种中成药恐要改名
本指导原则不仅适用于中药新药的命名,也适用于对原有中成药不规范命名的规范。
这意味一些沿用已久的药名着可能面临改名的“命运”。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下这份指导原则里中成药命名的部分原则。
中成药通用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不易产生歧义和误导,避免使用生涩用语。一般字数不超过8个字。
一般不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命名,也不应用代号命名。如:名称中含“X0X”等字样。
不采用地名命名, “云南白药”可能要一脸懵逼了…
一般不应含有濒危受保护动、植物名称。
动物药是中药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贵细中药的主要原料,如“麝香虎骨膏”等,名字已从古沿用多年,不知道改名后中药的这一特色还能否保留住。
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如:名称中含“降糖、降压、降脂、消炎、癌”等字样。
这条在打压虚假宣传方面是有益的。
不应采用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如:“宝”“灵”“精”“强力”“速效”等;名称含有“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词。
上面这一原则引起了不少争议,因为我们耳熟能详的“风油精”“速效救心丸”等可能都要换名。
“宝”“灵”“精”等词语在一些语境下有点玄幻的意味,但在部分中药中指的是精华、萃取的意思,不知道为何就属于“不切实际”了。
根据文中的命名原则,在食药监总局药品数据库国产药品一栏中,输入部分不能提的字样可检索到几千个药品批文,其中光名字中含有“灵”字的药品名称就涉及两千多个、带“降糖”的181个、带“降脂”的190个、带“消炎”的689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