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与欧阳修的交情

 泥盆纪的鱼石螈 2017-01-17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卒于1052年,字希文,今江苏省苏州人,进士及第后,先后担任过盐官,州县长官,右司谏。范仲淹自幼家境贫困,学习十分刻苦,当官后以正直敢言而闻名天下,而正是他的这种性格得罪了当朝宰相吕夷简和皇帝宋仁宗,公元1033年,时年44岁的范仲淹因力谏仁宗废黜皇后一事被贬为睦州知州。七年后,西夏进攻延州(今延安),他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史,改革军队积弊,巩固边防防线,,西夏人对他又敬又畏,称赞其“胸中有十万甲兵”,不敢进犯,为边疆的安定起了很大的作用。公元1043年,54岁的范仲淹迎来仕途的第三个高峰期,担任当朝副宰相,采取革新措施,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巩固边防,史称“庆历新政”,但这一系列新政损害了旧官僚贵族的利益,受到保守派的反对和迫害。被罢去执政,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今山西人。生于1007年,卒于1072年。欧阳修可以说是自学成材的典范,他四岁丧父,在母亲的教诲下刻苦自学,天圣八年,年仅23岁的欧阳修进士及第。
范仲淹比欧阳修大18岁,二人却是忘年之交,他们政见一致,在政治斗争中是同志,战友;在个人生活中,彼此欣赏,又是一对好朋友。范仲淹政治生涯几经沉浮,受到排挤压迫陷害的时候,欧阳修数次为其仗义疏言,打抱不平。
1033年,范仲淹被贬睦州知州。数年后,回朝廷任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此时执政的是吕夷简,此人为相多年,顽固守旧,因循苟且,无所建树,以致用人唯亲,吏制败坏。正直敢言的范仲淹作了一张《百官图》图表呈奏仁宗,说明怎样任命官吏才不失公正,并阐明宰相不该一手操纵用人之权的观点,这件事得罪了吕夷简。后又因契丹威胁,宋廷讨论迁都之事,范,吕二人意见不和,范仲淹措辞激烈,举汉成帝时尸位误国的张禹影射吕夷简,而彻底得罪当朝宰相。被攻击私结朋党,离间君臣,越职言事,贬为饶州知州。事发后,有感于范仲淹气节的朝官如秘书丞余靖,太子中允尹洙纷纷上疏为其鸣不平,但都被免职降职。这时,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为保全自己,划清界限,处处说范仲淹的坏话。听闻他的毁谤,官为馆阁校勘的欧阳修怒发冲冠,慷慨激昂的写下了著名的《与高司谏书》,怒斥其为“君子之贼”,讽刺他“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信末还挑战式的提出:“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不想高若讷真的将这封信上奏朝廷,时年29岁的欧阳修被加上“显露朋党之迹”的罪名,贬为峡州夷陵令(今湖北宜昌)。
1045年,范仲淹等人受到以夏竦为首的保守派诬陷,仁宗虽没有轻信谣传,但范仲淹亦感到不安,自请外任,被罢免相位,新法也随之废止。这时,欧阳修又站出来了,他“慨言上书”,为范仲淹,为新法讨说法,这次触怒了当局者,被借故下狱,接着贬为滁州知州(今安徽境内)。次年,也就是1046年,年仅40岁的欧阳修写下了天下闻名的《醉翁亭记》。
范仲淹与欧阳修的交情至厚,还体现在文章的心有灵犀上。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和经历,同年遭贬,远离京城,同一年分别写下了《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著名的散文。两篇文章风格迥异,思想却不无相通之处。欧阳修被贬后,心情不免郁闷,他曾感叹:“颜催鬓改真一翁,心以忧醉安知乐。”(《赠沈博士歌》),而在《醉翁亭记》中,却写得其乐融融,仿佛毫无痛苦,但恰恰这一点却耐人寻味。纵观全文,它与《岳阳楼记》在精神深处有一致的地方,一方面向当局者诉说着什么,另一方面文章对同遭受打击的战友以告慰和勉励。虽然《岳阳楼记》主要写“忧”,《醉翁亭记》通篇写乐。但他们都在宣扬一种“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古仁人之心”。
总之,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交情是深厚的,他们既是同事又是战友,既是文友又是一对不折不扣的难友,范仲淹死后,欧阳修的思想趋于保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