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大的孤独和俗世的欢喜,你选哪一个?——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之比较阅读

 普却信的人生 2023-03-15 发布于广东
引言 范仲淹和欧阳修其人

范仲淹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名臣,都官至参知政事,即宰相。文学史上则各有建树。

范仲淹“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是文韬武略的全才;但家世凄惨,少年失祜,留下了分粥苦读的佳话。

《岳阳楼记》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借作记之机,规劝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记叙、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动静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为杂记中的创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

欧阳修生活的时代略晚,北宋进入相对稳定和盛世阶段。虽然4岁时也失去了父亲,但母亲为名门闺秀,又有亲叔叔照顾周全。欧阳修年轻时刚进入官场,就喜欢吃喝玩乐、吟诗作赋。

因为范仲淹等贬官上书分辩,欧阳修被贬滁州。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使得官民称便。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两人分别在于范仲淹主要是一个政治家,欧阳修偏重文史。正如稍后的王安石与苏轼。

一、行文结构各有擅场

《岳阳楼记》以一个问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总起;然后分叙普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原因和情状;最后以古圣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引出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担当和情怀作为结束。干脆利落,掷地有声。

《醉翁亭记》则以一个“乐”字贯串全文,每一段都以乐景乐事组织文字,读者随之俯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二文结构贵在简洁有力,无拖沓冗余,文字也字字难易。

二、人生志趣略有不同

范仲淹属于政治先驱人物,加上身世原因,与生俱来一种曲高和寡的孤独感。欧阳修则少年心境,追求理想与现实合一的快乐。

三、含蓄之意二者兼具

范文序言中点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能一年之内让这个地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但稍查证历史就知道,他自己也处于贬谪之境。因此,结论部分既是自勉也是勉励好友,只有高度自信的人才会对自己有如此期许,凡夫俗子难忘其项背。“微斯人,吾谁与归”即表达了世无知音赏、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欧阳修文章的含蓄之意更甚,与滁人同游同乐还能记录下来,放在今天,他是一群人中张罗、拍照的那个。累并快乐着。贬官滁州,滁人游的基础和前提,必是政通人和、有钱有闲,是欧阳修履职尽责的成果。所以才有“与民同乐”的坦荡和底气。

四、伟大的孤独和俗世的欢喜,你选哪一个?

我也选后者。因为大多数人必将平凡,为芸芸众生。

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实际易行,既享受人生,也实现价值,进而服务社会。余生足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