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平乐:沧浪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看文章识格局

 兰博2000 2020-05-16

上士闻道,默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确然,当面对道时,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针对不同的理解,同一件事中,又有不同的行为准则。所以,识人断物,就是要看在同一件事情上,不同人的处理方式,以此来甄选人才,辨别心性。

最近看《清平乐》,看到宋仁宗女儿发脾气,对着怀吉抱怨,说道:“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舜钦的《沧浪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太难背了。”此实乃是为万千学子发出来的吐槽之声。然笔者却在此三篇文章中嗅到了些许内容,故而今日录出,与诸君共享。

清平乐:沧浪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看文章识格局

清平乐赵徽柔形象

《沧浪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此三篇文章,皆是出自被贬谪的大臣之手。然而面对贬谪,同一件事,三人却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文以载道,苏舜钦、欧阳修、范仲淹亦将各自的思想情感,人生三观都表露无遗。那么,笔者从三篇文章入手分析三人的格局,进而分析三种格局造就的三种人生。

开头是文章的关键。识人识面,脸占五分,一篇文章当中,开头的第一句即文章之门面,也将奠定文章的情感基础。

直抒胸臆,发泄不满的苏子美

苏舜钦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接就写“予以罪废,无所归”。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将自己心中的郁结之气抒发出来了。然后,这样的直抒胸臆作为文人来说是值得表扬的。可作为一名官吏来看,就是在表达对大宋官家的不满。简简单单的一句开头,就看出苏舜钦的书生意气,对于不满之事,定要说上几句,不论他是什么身份的人,都要图个口上痛快。这样的开头也暗示了整篇文章都是心中郁积之后的产物,抒发的都是自己的愤懑之情。

清平乐:沧浪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看文章识格局

清平乐苏子美形象

沧浪亭记原文

同时,也看出苏舜钦的性格,是一位火爆之人。火爆之人,定把宠辱之事看的极重。重荣辱之人,所思所想即全是自身之得失,无暇顾及天下之安危。哪会考虑治理天下,辅佐君王呢?此乃是格局不足也。

寄情山水,众人同乐的欧阳永叔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是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的开头。开头简单,只是描写了滁州俊秀的山川。然后,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欧阳永叔在开头就写山,可见此人是对山是极其喜爱的。这也反映了欧阳修在贬谪后,自适的心态。他没有抱怨,而是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在滁州这个地方,他就是以一名刚上任的知州来自适,不再去思考京城的是是非非。

清平乐:沧浪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看文章识格局

清平乐欧阳修形象

清平乐:沧浪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看文章识格局

醉翁亭记原文

所写之山,先是环看群山,而后再点出西南所美,最后再在西南诸峰中,评出神秀之山。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可见欧阳修之胸襟之广,处事之细,办事之规。观山者,思其山之巍峨,总有一登而上之心,欧阳修却一改此心,他所关注这乃是林壑之地,即山谷。两山之间为之谷,观山谷者,已经熄灭了争夺荣辱之事,深知居其雄守其雌之意。由此可见,其格局相对于苏舜钦的自怨自艾要高出很多。

无忧得失,一以贯之的范希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从山水写起,反从被贬谪的滕子京写起。谪守巴陵郡,可以看出滕子京是左迁之官。被贬之人,多是会有怎样的表现?要么如苏舜钦一般,自怨自艾;或者与六一居士一样,寄情山水。总之,身遭贬谪之人,少能再有大的作为。可是滕子京确是异类,因为他在任第二年就政通人和,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清平乐:沧浪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看文章识格局

清平乐范仲淹形象

范仲淹此时也是贬谪之身,他在做此文时,未写其它,只是先说朋友的政绩,为何?是表扬朋友吗?非也,人皆有同理之心,写滕子京就是在写自己。不怨天,不尤人,范仲淹想借着书写好友政绩之时,一吐自己一片赤诚之心。君子素位而行,思不出其位。想来已是不能在朝中总揽全局,处理朝堂政事,那就身处地方之远,做好父母官,造福一方百姓。

清平乐:沧浪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看文章识格局

岳阳楼记原文

不写己,而写人!虽有后文之辩白,系滕子京嘱咐我来做序,但实乃是作者拳拳之心的展露。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此时的范仲淹心中哪里还有个人的荣辱得失,亦不曾有了那山水之乐,他的心就像他所写的滕子京一样全在百姓身上,无我之所存。其格局又在寄情山水的醉翁之上矣。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文章的好坏,还要看它的结尾如何!亦如做人一般,卒章而显志,只有在最后之时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是非忠奸。

引物抒怀,于山水之中,苏子美领悟自胜之道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苏舜钦在《沧浪亭记》的结尾处这样写道,人本来就是因为外物而动的,人的情感横在体内,那样真性情就伏藏起来了,必须要通过外在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然后才能使它平顺下来,真性展现。

沧浪亭图片

苏舜钦有物伤其类之意,所做的沧浪亭,实乃是五代时广陵王之旧址。富贵之地,一片萧然,曾经的荣华有何处去寻,白云苍狗间,后代竟然不能守其祖园。苏舜钦为何选此处,其用意不以一目了然吗?此园之败落,与自己之废黜何其之像。

沧浪亭图片

苏舜钦在最后体会到了,寄情山水的乐趣,知道了自己所悲之事,乃是古今常有之事。故而他不愿成为千古以来的才哲君子。他想做个奇人,希望自己能有自胜之道,能笑闵万古。这是好事,然后此等好事,不宜说出,就像不以身为圣贤,而以所为而成圣一般。察其言,观其行。言到不如行为,苏舜钦有所说,有所意,可还是没有实行于自身,最终因不能排遣自身抑郁而去。

回归太守之职,欧阳修打开格局从独乐到众乐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此乃是,欧阳修《醉翁亭记》的结尾,从山林禽鸟之乐,写道众人之乐,又从众人之乐写道太守之乐。可见太守醉时,能与大家众乐乐,醒时又能自娱其所行,做到独乐乐。

醉翁亭图片

清平乐:沧浪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看文章识格局

醉翁亭图片

从寄情山水的醉翁又回到太守之任,从林间众人玩乐扩展到滁州百姓安居乐业,可见虽是寄情山水,欧阳永叔也没有忘记造福一方。可是也许是太骄傲了,欧阳修的自适山水,是自己对贬谪之事的无声抗议,在他心中被贬永远是一根刺,只不过这根刺随着山水之情,渐渐地变化了。

孔门真传,一以贯之,范仲淹无愧于文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清平乐:沧浪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看文章识格局

岳阳楼图片

岳阳楼图片

范文正公就较苏子美、欧阳永叔大气多了。他就没有把贬谪之事放在心上,真正做到了吾道一以贯之,得了孔门真传。在朝堂之上,他就总理山河,为帝王分忧;罢相出京,他就造福一方,为百姓谋福利。丝毫没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放在心上,自然也就不需要寄情山水排解心中郁结。

结语:三篇文章、三种格局、三种人生,格局决定人生。

有人从个人得失想到了寄情山水,借以此事来排遣自己心中忧闷;

有人以寄情山水而领悟独乐不如众乐,于是思不出其位,从而使得滁州百姓安居乐业;还有人心中就不曾有过宠辱得失,他的心中一以贯之,全是社稷安危,百姓康宁,所以他从来就没有升迁与贬谪之分。

穿越千年,事相更迭,道理不变。重个人得失者,能求一时之快,却将苦闷一生;寄情山水者,排遣郁结,终能造福一方百姓;无有宠辱,一以贯之者,必将有所成就,名垂千古,世之典范。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然而每当意难平的时候,我们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审视自身的格局。深思熟虑过后请回答这个问题:你所处的位置是不是你当下应该处的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