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0公里海岸线、领土90%被别国占领、首都设在难民营准国家

 金色年华554 2017-01-17

900公里海岸线、领土90%被别国占领、首都设在难民营准国家

西撒哈拉地图

900公里海岸线、领土90%被别国占领、首都设在难民营准国家

摩洛哥蚕食西撒哈拉过程示意图

西撒哈拉(WesternSahara,西班牙语Sáhara Occidental),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撒哈拉沙漠西部,北邻摩洛哥,东、南接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900公里。境内大部分为沙漠和半沙漠地带,西部沿海地势低平,东部为高原。高原中间有深谷,以萨基亚哈姆拉干河谷为最大,又称萨基亚哈姆拉盆地。境内无长年性河流。属热带沙漠气候;西部沿海气候湿润,东部干燥。降水量极小,植物稀少,多为不毛之地。面积26.6万平方公里。

西撒哈拉磷酸盐矿藏量丰富,建有现代化磷酸盐开采场。此外还有钾、铜、石油、铁、锌等资源。多数居民从事畜牧业,主要饲养羊和骆驼。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居民以捕鱼为生。

【人口】

约50万(2009年)。主要为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和法语,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

【行政区划】

西撒哈拉是一个有争议地区,摩洛哥声明对此地区拥有主权。另外,当地的一个独立武装组织——萨基亚哈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简称西撒人阵或波利萨里奥阵线Polisario Front)仅统治著该地区内的极小部分领土,其余大部分均为摩洛哥所占领。

摩洛哥控制区:

摩洛哥现实际控制西撒90%以上土地,根据1997年摩议会通过的地区法,摩洛哥在西撒哈拉设立4个省的建制,并且建立了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和地方会议、协商会议。摩洛哥十多个政党也在西撒哈拉积极活动,设立了各自的支部。摩洛哥在西撒哈拉投资十多亿美元,大兴土木修建城市。在首府阿尤恩修建了哈桑二世国际机场。摩洛哥控制区发展迅速,首府阿尤恩市由2万余人的小镇发展为拥有13万人的现代化城市。摩洛哥在西撒哈拉的驻军及附属人员共15万。

西撒人阵控制区: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把西撒哈拉分为5大行政区,但实际上仅控制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交界的狭窄地带;自然条件很差。西撒人阵难民营设在阿尔及利亚,分4大营地,下分几个小营。各营地有学校、医院、卫生所,并进行生产活动。难民总数约15万人。联合国难民署每年向西撒人阵提供援助约350万美元,欧盟和西、北欧国家向难民营提供部分食品援助。截止2012年11月,共有51个国家承认该武装政权所领导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为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之一。

【首都】

阿尤恩(Laayoun)。

由于阿尤恩位于摩洛哥占领区,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政府目前的行政中心在阿尔及利亚西部廷杜夫省的撒拉威难民营内。其总部设在拉伯尼营区,位于廷杜夫省南部。另外,有些政府官员派驻于西撒哈拉领土东部的伯列罗、提法里提和其他几个由波利萨里奥阵线所控制的“自由区”内部城镇。

【历史沿革】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西撒哈拉地区。

15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入侵此地。

1885年,西班牙将布朗角到博贾多尔角一带划为它的保护地。

1934年,西撒哈拉成为西班牙殖民地。

1958年,西撒哈拉改设为西属撒哈拉省。然而,西班牙在该地区的殖民统治遭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以及毛里塔尼亚等三国的反对。

1973年5月10日,在阿尔及利亚的支持下,萨基亚哈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简称西撒人阵或波利萨里奥阵线Polisario Front)宣布成立,同时决定通过武装斗争争取西撒独立。5月20日,西撒人阵打响了反抗西班牙军队的第一枪。

1975年11月6日,摩洛哥组织绿色进军,35万名志愿者开进西撒。11月14日,西班牙、摩洛哥、毛里塔尼亚三国签订《马德里协议》,规定西班牙必须最迟于1976年2月26日撤离西撒,并将北部萨基亚阿姆拉地区交给摩洛哥,南部里奥德奥罗地区交给毛里塔尼亚。但是该协议遭到了西撒哈拉的另一个邻国阿尔及利亚的反对。

1976年2月,西班牙履行协议,开始陆续地将其军队全数撤出西撒哈拉。摩、毛随即签订分治西撒的协定,摩占领北部17万平方公里,毛占领南部9万平方公里,但此举遭到了阿尔及利亚的谴责。

1976年2月27日,西撒人阵流亡政府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目前该流亡政府所在地为阿国境内廷杜夫省南部的拉伯尼难民营。此后,摩、毛以及西撒人阵三方之间的武装冲突不断发生。

1979年8月,由于无法抵御游击队的进攻,毛放弃对西撒的领土要求,与西撒人阵签订和约,宣布放弃对里奥德奥罗地区的领土要求,承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对该地区的控制权。但是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立即宣布吞并毛里塔尼亚放弃的地区,并派遣摩洛哥军队加以占领,并不断向西撒腹地推进。

1984年,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加入非洲团结组织;同年,摩洛哥退出该组织。

1986年4~5月,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摩洛哥和西撒人阵在纽约举行两轮间接谈判,各自阐述了对西撒问题的一贯立场。

1987年,摩控制了西撒90%以上的领土。与此同时,摩逐渐在西撒建立起6道总长达2720公里的防御墙,并派遣军队驻守和设立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7月,双方在日内瓦举行第三轮会谈,讨论了联合国派遣技术小组去西撒哈拉进行实地考察。

1988年8月15日,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会见摩西撒外交代表,向他们各交一份解决西撒问题的和平建议,摩洛哥表示原则同意、西撒人阵表示有条件地接受。

1989年6月,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访问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西撒地区,并组成西撒和平计划实施技术小组。

1990年6月19日,德奎利亚尔发表西撒局势调查报告,提出了和平计划的执行计划。

1991年4月29日,联合国一致通过690号决议,批准秘书长关于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的修正案。决议要求设立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简称“联合国西撒特派团”),负责监督双方停火状况,并组织让西撒哈拉人民决定该地区未来地位的公民投票。摩洛哥和西撒人阵同意了联合国的停火解决计划。公民投票原定于1992年,但由于冲突双方在确定选民资格等重要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公投一拖再拖,西撒特派团的任期也一再延长。

1991年9月6日,摩洛哥和西撒人阵宣布正式停火,结束了长达16年之久的军事冲突。下一步就是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西撒哈拉的前途。

1997年3月,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艾迪生·贝克三世(James Addison Baker III)出任联合国秘书长西撒问题私人代表,在贝克的主持下,摩与西撒人阵先后在里斯本、伦敦和休斯顿举行了四次谈判,阿、毛以观察员身份与会。谈判就重新启动公民投票进程的所有问题基本上达成一致。选民身份查验的工作从1997年12月1日开始。至1998年9月已完成14.7万选民的身份验证工作。但摩与人阵在摩边境地区的h41、h61和j51/52三个部落选民资格问题上仍存分歧。

1998年11月和12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后访问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廷杜夫,向有关各方提出加快解决西撒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允许现有争议的3个部落共6.5万人以个人身份参加选民身份验证,启动其他已被查验者的申诉程序;难民署开始遣返难民工作;全部选民验证工作1999年4月结束,12月举行西撒公投。安南的方案先后被有关各方接受。但由于与前同样的原因,特派团任期一延再延,公投无限期推迟。

2000年5月14日与6月28日,贝克在伦敦先后主持了两轮西撒问题当事各方的直接会谈,会谈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2000年5月31日,安理会通过1301号决议,决定再次延长特派团任期,并首次提出在努力执行联合国《解决计划》的同时,寻求一切途径和方法解决西撒争端。后点招致西撒人阵与阿尔及利亚的强烈不满。

2000年9月28日,在贝克主持下,摩与西撒人阵代表在柏林会晤,摩提出在西撒主权属摩的前提下讨论西撒问题的解决办法,人阵则坚持执行联合国的《解决计划》,会议无果而终。

2001年2月27日,安理会通过1342号决议,将特派团任期延长到4月28日。2001年6月,贝克提出《西撒地位框架协定》草案,核心内容是:西撒最终地位由当地居民在协定执行五年内举行公投决定,此前西撒享有高度自治,但外交、国防由摩负责,参加拟议公投的选民必须在投票前一年全年在西撒居住。

2001年6月29日,安理会通过1359号决议,强调《解决计划》继续有效,同时鼓励有关各方讨论《框架协议》草案及其他政治解决办法。此举遭到西撒人阵与阿尔及利亚的强烈反对。为此,8月27日至29日,贝克邀请摩、阿、西撒人阵三方赴美磋商,但未能达成任何谅解。

2001年11月26日,安理会通过1380号决议,决定延长西撒特派团至2002年2月28日,以争取时间促成有关各方达成妥协。

2002年2月,安南秘书长提出未来解决西撒问题的4种设想:(1)重启《解决计划》;(2)修改《框架协议》并交双方执行;(3)摩洛哥与西撒人阵分治西撒;(4)撤出西撒特派团,承认联合国努力未果。有关各方均反对第四种设想,但其余三种设想无一得到一致认同。

2003年1月14日至17日,贝克访问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和廷杜夫难民营,与上述国家及西撒人阵领导人会谈,提出了解决西撒问题的“和平计划”,核心是在摩主权下予以西撒人民自治权,四年后再由西撒选民通过公投方式决定西撒的最终地位。贝克希望就此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2003年3月25日,安理会通过1469号决议,将联合国驻西撒特派团任期延至2003年5月31日。

2002年1月、7月和2003年2月,西撒人阵先后释放316名摩洛哥战俘。至此,自1975年西撒冲突爆发以来,西撒人阵共释放了1101名摩洛哥战俘。

2007年4月,摩洛哥推出“西撒哈拉自治计划”,希望以此重启西撒问题和谈进程。根据这一计划,西撒哈拉将在摩洛哥主权范围内实行高度自治,摩中央政府控制西撒哈拉外交与安全,西撒哈拉自治政府则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充分权力。然而,“西撒哈拉自治计划”遭到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的坚决反对,认为摩方此举完全背离其先前同意西撒哈拉自决的立场。

2007年4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54号决议,呼吁西撒问题有关各方、地区各国与联合国通力合作,结束西撒问题僵局,并在谋求政治解决方面取得进展。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西撒问题和谈进程在停顿近10年后再次启动。有关各方在2007年7月、8月和2008年1月的三轮和谈中未能取得进展。2008年3月,第四轮西撒问题会谈在纽约郊区曼哈塞特举行,会谈没有取得显著进展。

2009年4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871号决议,将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任期从即日起延长1年。决议说,安理会欢迎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同意举行小型的非正式会谈,为第五轮谈判作准备。

2010年2月10日至11日,西撒哈拉问题有关各方已同意在美国纽约州威斯特彻斯特郡举行非正式谈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西撒哈拉问题特使克里斯托弗·罗斯主持了此次谈判,西撒哈拉地区冲突方——摩洛哥和西撒人阵,以及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的代表出席。同年11月,西撒哈拉问题第三次非正式会谈在纽约长岛举行。与会各方进行了“广泛、坦诚”的会谈,但并未取得实质进展。12月16日至18日,西撒哈拉问题第四次非正式会谈在纽约长岛格林特里举行。会谈公报称,西撒拉问题冲突双方摩洛哥和西撒人阵拒绝将对方提议作为未来谈判的唯一基础。

2011年1月、3月、6月、7月,西撒哈拉问题第五、六、七、八次非正式会谈在美国纽约州长岛举行。西撒哈拉问题冲突双方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分歧严重,仍拒绝将对方提议作为未来谈判的唯一基础,西撒哈拉问题的解决依旧毫无进展。

2012年03月11日至13日,西撒哈拉问题第九次非正式会谈在美国纽约长岛举行。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克里斯托弗·罗斯在会谈结束后发表声明称,西撒哈拉冲突双方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仍拒绝将对方提议作为未来谈判的唯一基础。

截至2012年,有47个联合国成员国承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