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钻中国画作品的气韵

 yang102 2017-01-17

   



刘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师范大学国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他艺术思维奇特,作品独具面貌,2012年被评为21世纪最具升值潜力的中国青年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收藏界喜爱。


太 平 有 象 刘 钻 国 画 小 品 专 场


开拍时间: 2017年01月10日 19时00分  结束时间:2017年01月12日 22时00分



    最近看到刘钻教授发来的第一批订单原作后、特别对他的笔墨运用感慨很大、手痒很想写点东东,那就扯几句,在数千年中国文化艺术传承中,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同源泉又同归,书即是画,画即是书,书画即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黄宾虹大师证明的“五笔七墨”即是对绘画的要求,也是对书法的要求,当代人李健在《书法通论》中说:“作画不通书道,则其画无笔,作书不通画理,则书无韵。”这句话也充分说明了刘钻教授书法与绘画创作的一致与协调性。


    
  中华书画之所以宝贵能够传承几千年,不只是因它们离我们久远成为古董而可贵,更因为它们是集几千年中国文化精华的产物,其贵在精神。那书画中的笔墨从何而来?它始于天地间的人类,人类文明积淀了许多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给我们后人提供了学习与参考,只有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这些方法,始得物象得其平正,才能去进一步深化怀素的“折钗股”,颜鲁公的“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担夫争道”等流动自如、浑厚灵秀的美妙感,刘钻教授作品中没有出现呆板生硬、浮滑薄弱、凝滞呆涩、笨拙迟疑之气。如果用笔不充分,用墨不能见其光彩,就无法做到“解衣磐礴”、“气韵生动”;不在水晕墨染,而在笔墨修养之中这几点刘钻教授做的很到位。
   


    刘钻教授在创作的这批作品中我看到了他作品中气有笔气、墨气、气度、气势等流行其间的生韵,他的笔墨生动之处全在笔力,这与他多年的外出大量写生,加上真正学院派深研中国书画史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林壑高深、云泉流动、生动可人,故“解衣磐礴”自然而成。
    清代大画家恽寿平说:“作画须有解衣磐礴旁若无人之意,然后化机在朱,元气狼籍,不为先匠所拘,而游于法度之外矣”。



   从我近期和刘钻教授微信的交流感受到他真的心有主宰,胸有造化,能在精神上不受束缚。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其泣畅的笔意,疏朗的布局,书写了平和静穆的境界,在经意与不经意的精神状态下,运用虚实、疏密、粗细等形成的点、线、面,节奏自然松动,平和之中不激不厉,具有明显的书卷之气,呈现出文质彬彬的审美意境。古朴高雅的格调是刘钻审美品格的象征,老庄讲“返朴归真”,就是把华而不实的外表去掉,才能复归于朴,得到艺术的真谛、刘钻教授做到了。   
 


   世间最高贵的艺术作品莫过于平淡天真,而平淡天真都需要真和朴,刘钻文人学院派修养非常高,大家可以看刘钻教授作品带给大家视觉的冲击力、朴实无华接地气,所以说修养愈高,作品就愈高雅;修养愈低,作品就愈庸俗无味。从以上几件小品就不难看出刘钻教授的笔墨韵味和真实的学院派扎实功夫、清人王国淮《人间词话》云:“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泌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女秀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这就要求我们当下书画工作者多学古人之心态,读书蒙养,提高素质,增强体势,巩固学办。盛熙明也言:翰墨之妙,通于神明,故必积学累功,心手相忘,当其挥运之际,自有成竹在胸中乃能精神融会,或退或速,动合规矩,变化无常而我神超迈,以上几条从刘钻教授作品中都能表现出来做的非常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