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在起心动念的过程中,如何能够观察分析,直接抓住无明升起的一刹那,进行觉知,照破这个无明的妄动。 2、《八识规矩颂》就是告诉我们身心的构成,以及平时在种种的境界中,心理和生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如何互动的,众生在这个互动的刹那过程中,是如何迷惑的。 今天,我们继续讲《八识规矩颂》。 上次大概地描述了《八识规矩颂》内容的一些轮廓,我们说为什么要学习它的教理,学习这个教理有各种各样的目的,有的是做为学问来研究教理,研究知识的,而我们呢可能跟这种一般的角度不一样,我们是要修行。通过《八识规矩颂》这些教理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修行。
在平时的修行过程中,不管是座上还是座下,都能够全面的了解经常说的起心动念,什么叫起心?什么叫动念?心有哪些组成?念是如何动的?如果这些都不搞清楚,那你如何面对起心动念,而进行如理如法的观察和抉择,以及相应的应对。所以,我们学习相应的一些佛法教理,对我们的实修尤其显得必要。
我们心中心法、无相密,一方面,在座上通过实修实证,能够迅速启发根本智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座下进行观照。观照,就是要观察好自己的起心动念,能够抓住里面的要点。所谓的要点,就是认真的观察,分析出我们平时起心动念的整个过程和众生在起心动念中,如何升起烦恼,如何被境界所流转,而我们在起心动念的过程中,如何能够观察、分析,能够直接抓住在起心动念的时候,无明升起的一刹那,进行觉知,照破这个无明的妄动,使我们生死的业流,能迅速的被破除。
《八识规矩颂》就是告诉我们身心的构成,以及平时在种种的境界中,心理和生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如何互动的,众生在这个互动的刹那过程中,是如何迷惑的?这样,像我们经常说的,修行赶车要打牛,我们不至于打车,能够看得到无明发起的起源,能够及时地抓住它而不被迷惑造业。
我们讲的《八识规矩颂》,八识,虽然讲八识,实际上它已经涵盖了我们所有的世界,包括主观世界跟客观世界,八识虽然以识来讲,实际上它指的是全部的身心世界。在众生来讲,它就是妄心、分别心、种种的染污心;在佛位来讲那就是大清净心、平等心、无量的智慧。
八识,它是从众生现有的身心状态进行分析,告诉我们众生的心态现状如何?这个现状里面,贪嗔痴的根结在哪里,然后告诉我们该如何进行修证,再进一步告诉我们,修证之后会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告诉我们,最终的究竟的佛果是如何的。所以,它虽然讲的八识,实际上也讲了八识如何转识成智。
《八识规矩颂》,规矩的意思,规矩就是范围,一个是指它的范围,它的境界,它所行的境界,各个都有相应的一些特点,叫作规矩,指它的活动范围,各个识作用的领域,称为规矩。第二个规矩就是它的特性,各种心识的特性。第三个就是指如何修证,称为规矩。我们上次大概讲了一下,八识实际上是分了四个部分,前五识,六识,七识,八识。
前五识,虽然是五个识,它们所关注的对象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性能,以及它们行进的深浅都是相似的,所以一般把这五识归为一类,称为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眼是视觉,眼识;耳是听觉,耳识;鼻是嗅觉,鼻识;身是触觉。这个眼、耳、鼻、舌、身,它不光是针对外在的世界,也针对我们身体内在的世界,所有的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全部涵盖在里面的。如果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五识的特性,就是“感受”,对世界的直接感受,这是前五识。 若获法益,随手转发 灯灯相传,智慧无穷 早期经典回顾 更多交流,欢迎扫码加群 加群管理员微信号:yjy51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