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明白的话,讲你不明白的事 2016人人必读的历史扫盲课 第11节 南朝更迭与北朝 就在镇压孙恩、卢循起义期间,东晋统治集团的权力之争仍没有半点消停的迹象。安帝元兴元年(402),盘踞于长江中游的荆州都督桓玄,突然兴兵叛乱,攻入建康,杀死司马道子父子及北府兵将领刘牢之等人。次年,桓玄逼迫安帝退位,自己做起了皇帝,国号为楚。 桓玄作乱知之初,靠的是北府兵的支持,东晋大多数士族对此是持默许态度的。但是,桓玄称帝之后,却突然把脸一翻,企图剪除北府兵将领,夺取北府兵权,这就引起了北府兵的反抗。北府兵将领刘裕见桓玄已经失去民心,就团结北府兵的中上级官员,密谋推翻桓玄。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永嘉之乱时,其曾祖渡江迁居至京口。刘裕小时候,家道已经败落,曾靠砍伐芦荻为生。有次他与地主刁逵赌博,因输钱无法偿还而被绑在马桩上,以示惩罚。后来,刘裕参加了刘牢之的北府兵,在镇压孙恩、卢循起义中立了大功,成为东晋王朝的实权人物。 桓玄称帝后,刘裕表面顺从,暗中积蓄力量,于元兴三年(404)在京口起兵,声讨桓玄。桓玄兵败,逃到江陵,不久被杀。刘裕恢复了东晋统治,迎回安帝,改元义熙。 从此,刘裕开始参掌东晋朝政。 刘裕掌权后,屡次率兵南征北伐,相继镇压了孙恩、卢循起义,灭掉了北方的南燕和后秦,威望逐渐提高,权势不断扩大。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掉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建都建康。 东晋亡。 刘裕建宋之后,对门阀政治进行了改革。他承认门阀大族的门第,在经济上给予他们一些优惠,但是削弱他们的实权,选拔出身低微而有才能的人充实政府机构。刘裕在位期间,勤于政务,提倡节俭,大力革除宫廷奢靡之风,与士族门阀的穷奢极欲形成鲜明对比,表明这时的寒门庶族确有一些奋发的气象。 不过,刘裕虽然是个好皇帝,身体却不好,在位不到3年便病死了。刘裕死后,即位的少帝刘义符也仅在位一年。刘宋时代,在位时间较长的是文帝刘义隆,长达30年。 文帝在位期间,比较了解下情,继续实行刘裕时推行的一些好的措施,使刘宋的国势和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呈现出东晋以来少有的繁荣景象,史称“元嘉之治”。 元嘉之治的局面大概持续了20年,后来,由于文帝“欲经略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发生了多次战争,国力损耗很大。 文帝刘义隆之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冲突加剧,宗室诸王为争夺皇权自相残杀。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期间,大量任用寒门子弟执掌机要,以控制宗室诸王,加强皇权。但是,这一做法却进一步激化了皇族间矛盾冲突,发生了多起宗室叛乱,致使许多宗室子弟受到牵连被杀。宋武帝刘裕的百余个子孙,死于非命的就有十之七八。宋孝武帝死后10余年间,共换了4个皇帝。 昇明三年(479),中领军萧道成废宋顺帝自立,改国号为齐,刘宋灭亡。 刘宋与齐,以及后面的梁朝和陈朝,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南朝。由于这段历史不太重要,且深探究起来比枯燥和繁琐,很容易让人犯困,这里就暂不逐一细说了。 而与南朝所在地江南相对应的北方,在淝水之战后的半个世纪里,陷入了更大规模的分裂局面。先是在前秦原来控制的区域内出现了后秦、后燕、西燕、西秦和后凉,继而从后凉中分裂出北凉、南凉和西凉,从后燕中分裂出南燕和北燕,从后秦中分裂出大夏。直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中国北方的分裂局面才告结束。 从北魏开始,经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的相互对峙,迄于公元581年隋代北周,史称北朝。北朝的历史比南朝还要琐碎,可谓杂乱无章,我出于趣味性的考虑,同样暂先不说。好在这段历史不影响本书的整体性,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将来我会单独出本小册子书细讲一下,算是对“鬼脸中国古代史”的一个补充吧。 《鬼脸历史课》QQ交流群:155722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