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昵称39904727 2017-01-17

  布什政府全球战略的调整,首先表现在战略侧重点的调整上。同克林顿把对外经济关系列为外交的首要支柱不同,布什政府把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列为其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9·11”后布什政府发表的一系列政策报告和领导人讲话,都深深刻上了右翼保守、单边主义、追求绝对霸权的印记。在当前,美国要全力以赴打击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极端势力;而从长远来看,还要阻止任何国家挑战美国“领导地位”的企图或努力。2002年9月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技术的结合确定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威胁”,提出美国“最迫切的任务”是“摧毁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组织以及任何试图获得或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其制造材料的恐怖主义分子或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

  把国际恐怖主义和和所谓“邪恶轴心”挂钩,是布什的国家安全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2002年1月布什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提出,恐怖主义是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还指称伊拉克、伊朗和朝鲜构成了世界上的“邪恶轴心”,而且“他们可能向恐怖主义分子提供这些武器,让他们得到发泄仇恨的手段”。 “事实证明,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与试图开发或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是同样一些国家”,这样,布什政府就更加明确地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邪恶国家”和恐怖主义联系起来,提出要防止它们“联姻”。后来美国还指责古巴、利比亚、叙利亚、苏丹支持恐怖主义活动,把这些国家也列入“黑名单”。

  美国用武力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以后,又把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目标锁定在伊朗和朝鲜两个国家身上。伊朗对联合国核查机构采取了较为合作的态度,而朝鲜则坚持要在美国提供安全保证和经济援助的前提下,才考虑放弃其核武计划。因此,朝核问题在美国战略中十分突出。

  但是,朝核问题现在还不可能发展为美国对外战略的中心问题。“9·11”后的一系列事态,特别是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进一步激化了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教激进势力,成为美国眼中的主要安全威胁。为了对付这一长期威胁,布什政府企图通过一些阿拉伯国家的“重建”,在中东地区推动“民主化”,以“改造”伊斯兰国家。

  “9·11”之后,美国决策者在伊斯兰世界和全球范围推出“非友即敌”的“布什主义”。但出于策略考虑,避免打击面过宽,美国未将恐怖主义同伊斯兰直接挂钩。它把朝鲜放在“邪恶轴心”中,后来又把古巴加进“支持恐怖活动”的“黑名单”里,既反映了对这两个国家特别是对朝鲜的敌视和警惕,又有掩人耳目的考虑,即避免给人以美国仅仅以伊斯兰世界为敌的印象。其实,无论从客观上看,还是从美国战略家的主观意识上看,西方世界同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明冲突”都是难以掩盖的事实,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和情结。当然,这种冲突不仅仅是长期的民族、宗教矛盾积累而成,而且有经济、社会矛盾的深厚基础。但是,出于种种的政治和战略考虑,这一层薄薄的窗户纸,美国决策者是不能捅破的。因此,为打击穆斯林激进势力,美国人不惜编造伊拉克同本·拉登勾结的口实,并纵容以色列以暴易暴,军事进攻巴解组织。然而只要美国坚持偏袒以色列的中东政策,它在伊斯兰世界就会继续触犯众怒,所谓“改造伊斯兰”的目标就根本无法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