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游(5)~平遥古城

 天阳美林湾 2017-01-18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平遥整个城池以“市楼”为中心,由城墙和各大街小巷组成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这个图案构思巧妙、设计严谨、形体完整,加上城内的的古寺、市楼、街道、民宅,向世人展示了平遥古城的历史和风貌:人称平遥有三宝,古城墙、镇国寺、双林寺。由于镇国寺和双林寺均在城外,没时间前去游览,故本集“三宝”只能介绍平遥“古城墙”了;平遥是中国古代商业中“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平遥“日升昌”票号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平遥“县衙”无论是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平遥“文庙”就是“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游客向往的地方;位于古城的南大街,又称“明清一条街”,整条街全都是古色古香的古建筑,走在街上,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传统民居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味民宅建筑的风情魅力,可以深深地感受古城悠久深邃的文化底蕴。鉴此,平遥古城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200~018)。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此作出如此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建设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第一部分:古城墙
平遥古城墙全景。古城墙始建于西周,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由原“九里十八步”扩为“十二里八分四厘”。此后明清两代先后有二十五次维修。至此,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顶宽3~5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内墙砖砌排水槽77个。
城墙南门入口。
上城墙。
南门内侧。
城墙“瓮城”内景。
大炮。
弓箭手。
巡逻兵。
兵器没了扔石头。
古城墙顶。顶和外墙是青砖,内墙是黄土。
第二部分:日升昌票号。
“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覆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日升昌”票号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甚至远及欧美、东南亚诸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柜房”门上挂了一块“价天下”的横匾,大概是告诉顾客,它的存贷利率天下最优。
横匾上写着“汇通天下”,大概告诉我们这间办公室是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的地方。
这是个专门从事存、贷款业务的伙计,应是高级职员,“白领”。
此公专管“兑现”,不仅是“白领”,而且还是“亲信”。
《周行银色歌》是“日升昌”编出来的一套鉴定银子成色的口诀。比如,口诀中南京银叫“顷化银”,含银97%;上海银叫“豆规银”,含银73%。那么,顾客在南京“日升昌”票号存入100两“顷化银”,在上海“日升昌”票号就可取出“豆规银”133两。
《防假密押》是用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法:“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表示1到12个月;“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私,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表示1到30日;“坐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表示银两的1到10;“国宝流通”,表示万千百两。当然,密押会不定期更换,一般是3个月换一套。
账簿及称银两的标准“砝码”。
汇票。
第三部分:文庙
文庙即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悠久的殿宇。平遥文庙坐北朝南,规模宏大,但大门确很小。拍了几张都感觉不像,只好拿块石头来代替了。好像其它帖子也是拿它做首页,不知何故。
文庙“大成殿”。“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高16.22米,宽28.1米,深21.7米。殿内正中悬挂一副孔子画像,四周是孔子业绩图壁画,形神并具。
“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带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
文庙“尊经阁”。“尊经阁”应该就是藏经楼,是古代学宫建制的一部分,是贮藏六经、御制诸书及百家子史,是儒家弟子阅读的地方。
此屋为“文魁”,大概是公布乡試成绩的地方。乡試是中国科举考试之一,一般是指县試。乡試于八月举行,九月放榜(因时值秋季,桂花盛开,所以也称桂花榜),新科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通称“文魁”。他们均由国家颁给20两牌坊银和顶戴衣帽匾额,匾额悬挂住宅大门之上,门前可以树立牌坊。
此屋为“武魁”。查了许多资料,关于“武魁”的解释较多,大致和“文魁”差不多,无非是一个考文,一个考武。
文庙“龙门”。文庙里有二件有趣的物品:一个是“鱼跃龙门”,一个是“独占鳌头”,都与科举取士有关。这张是“鱼跃龙门”。“龙门”是一座古朴而精致的门坊,位于明伦堂前。关于它的故事,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古籍宋·陆佃《埤雅·释鱼》曰:“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讲的是黄河鲤鱼如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后人将其用来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而上,奋发图强。
这张是“独占鳌头”,它位于“敬业乐群”坊后。传说古代羲和人将离北斗柄最远的星命名为“魁”,其部落首领伯益曾在扶爽山鳌头石梦遇魁星,受其点化而著《山海经图》,故后人遂尊魁星为文运功名禄位之神。据此典故自唐代始,考生在迎榜时都让头名状元站在“鳌头”之上,称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喻占首位或第一名之意。许多游客双脚并拢跳过龙门,或者站在石鳌的头上,取“鱼跃龙门”与“独占鳌头”的好彩头,希望自己的生活、事业都能成绩斐然、胜人一筹。
这块横匾上写着“全晋首学”,大概里面是山西最好的儒学堂。
文庙“超山书院”,又称“敬一亭”,大概是文庙里的一座学校,照片的右上角现在也是模拟课堂。照片中间白色的石头雕塑像敬的是徐继畲。清同治年间,曾任广西、福建巡抚的徐继畲因政见不同被罢官后,回乡任“超山书院”院长,教学十年。此公山西五台人,学识渊博,著有地理专著《瀛环志略》。
第四部分:平遥县衙
“平遥县衙”。“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形于元明清。保留下来最早的建筑为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县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禅莅临县衙考察时欣然题词:“平遥县衙,古衙之最”。
“明镜高悬”的县太爷升堂的地方。
“被告”下跪的地方。据说大堂上规定:原告单脚跪地,被告双脚跪地。所以这块石头被跪出了二个坑。
打犯人的板子。听说犯人塞了钱,板子平打,不太痛。没有疏通关系,板子竖打,不仅痛,甚至把骨头打断。看来,讲人情、讲关系是中国官场的历史传统。
导游把我们领进了“监狱”,这旅游有意思!
举旗、讲解的小姑娘,就是我们的导游~小韩,她在分解这个“狱”字。她说,“狱”字一边是狼,一边是狗,中间是言,祸从口出,就要被咬,就要坐牢。看来,中国的文字含义深刻,在封建社会,每个人都要好好地管住自己的嘴,免得牢狱之灾。
“走进”牢房。
挂在墙上的“镣铐”。
牢房里犯人睡的炕。
犯人的游街车。
“观风镂”是古代县衙观察、预报气象的地方。
第五部分:明清一条街和传统民居
“明清一条街”,它也叫南大街,位于平遥古城的中轴线上。在这里集中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店铺遗迹,是古城最重要、最繁华的商业街区,鲜明地折射古城文化的光彩。在这条400余米长的古街上,紧密连缀着78处古店铺,包括票号、钱庄、当铺、肉铺、烟店、杂货铺、绸缎庄等等,几乎包容了当时商业的所有行当。
这是“明清一条街”上一辆供大家拍照的“黄包车”。别小看了,它可是当时老板们的坐驾~“奔驰”。
“市楼”,位于古城中心,贯通南大街南北,旧有“朝、午、夕”三市,市楼由此而得名。市楼创建年代久远,重建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其造型优美,建筑考究,三重檐木结构阁楼,围廊环绕,总高18.5米。屋顶为歇山顶构造,黄、绿琉璃相间。底层面阔进深3间,总占地面积133.4平方米。南北向为通道,东西筑砖石台基,四角立通柱,外包砖墙。市楼整体结构庄重、和谐,与热闹的“明清一条街”及四周的城垣,构成完美的古城画面。登上市楼,眺望古城,使人流连忘返。
“明清一条街”上的“鼻烟店”,现在好像没有此类商铺了。
“明清一条街”上的“镖局博物馆”。
南大街附近的商铺及传统民居。
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平遥古城的传统民居和我们在上集已看到过的“王家大院”的民居差不多,都是二进或三进的四合院。但总体来说,感觉平遥古城的传统民居造得更精、更细、更巧,不信你们看看下面三张照片:
房顶上的“砖雕”。
外墙上的“石雕”。
“市楼”屋顶的“木檐”。
结束语:区区50张照片,实在无法容纳“平遥古城”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民生、民俗等等方面的各类史料。我只能给大家粗粗地聊了一聊,更多的需要各位亲自登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