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古代假装有学问,离不开这四样神器

 踽踽独行0822 2017-01-18

自古以来,“武人爱剑,文人爱砚”,

一块石砚,一盒黑墨,一方宣纸,一管毛笔,

就能营造出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气场。

作为“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成为无数骚人墨客的“雅友”。

国学知识卡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洮砚(现甘肃省卓尼县)、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歙砚(现安徽歙县)。

其他书房用具:除“文房四宝”以外,古代文房用具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这些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相关成语、典故、名句:浓墨重彩;笔酣墨饱;秉笔直书;笔大如椽;笔耕砚田;梦笔生花;淋漓尽致;胸无点墨;洛阳纸贵;纸上谈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湖笔: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

在中国书画界,有“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之说。为什么“半部书画史”,不源自才子佳人辈出的苏州、扬州;也不发生在王孙贵族成群的西安、北京,而是花落湖州?只因为湖笔。

湖笔被誉为“笔中之冠”。相传秦朝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据说蒙恬曾居湖州的善琏镇改良毛笔,制成后人所说的“湖笔”。

湖笔又称“湖颖”,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为“黑子”。“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徽墨:一点如漆,万载存真

徽墨,也就是徽州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墨是中国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徽墨是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特种颜料,经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防蛀等特点,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徽墨的另一个特点是造型美观,质量上乘。这主要是因为使用墨模的缘故。南唐的制墨名家奚廷圭造小挺双脊龙纹墨锭,就是用墨模压制而成。奚廷圭制作的精品徽墨受到酷爱书画的南唐后主李煜的青睐,李煜特别赐他姓李,就是后来享誉一时的李廷圭。

李氏制作的徽墨曾为南唐和北宋御用之墨。北宋宣和年间曾出现过“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局面。

宣纸:水走墨留,纸寿千年

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

相传,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看到一棵苍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宣纸具有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性,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墨韵清晰,正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

中国四大名砚:细腻温润,质刚而柔

砚的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就已粗见雏形。刚开始时是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大方便,无法写大字,人们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就随着墨的使用而逐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了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shè)州的歙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洮砚、端砚、歙砚。史书将洮、端、歙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洮、端、歙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

纪晓岚的“砚铭”

清朝大才子纪晓岚不仅喜欢读书和藏书,还喜欢藏砚。纪晓岚曾经用“九十九砚”作为他的书房的名字,足见其爱砚之深。

纪晓岚收藏的砚很多,而且,他收藏的每一方砚上都有砚铭。所谓“砚铭”,就是镌刻在砚的背面或两侧的文字和图案,也称“砚铭文”“砚铭书”,其内容大多是叙述砚的历史、特点,或赞扬砚的构图和雕工。

纪晓岚收藏的一方赤石砚上的砚铭是:“迂士得之,琢雕为朴。”所谓“迂士”,指的是不懂得圆滑处世、有点迂腐之气的读书人,纪晓岚在砚铭中自称“迂士”,并且说“琢雕为朴”,一个“迂”字和一个“朴”字,真切表明了纪晓岚的处世态度。

纪晓岚收藏的一方圭砚的砚铭是:“腹剑深藏,君子所恶。”这句砚铭表达了纪晓岚对那些口蜜腹剑、言行不一的人的极度厌恶。

“大国工匠”周东红:从业30年,每张宣纸误差不超1克

著名国画家李可染曾说过:“没有好的宣纸,就作不出传世的好国画。”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一百多道工序,其中决定宣纸成败的就是“捞纸”这道工序,周东红就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捞纸工,国内不少著名的书画家都点名要他做的宣纸。

所谓“捞纸”,就是两个人抬着纸帘在水槽中左右晃动,一张湿润的宣纸便有了雏形,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络就全在这一“捞”上。

周东红说,这叫“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双手要摆到水面上,不要动,像绳子一样吊着,然后整个手抬起来45°,抬得齐肩那么高。要从正中间下水,用双手舀水往前走大概15厘米左右深度。

捞纸讲究“上下一两”,指的是做成的每刀宣纸的重量不能超过“上下一两”的误差,也就是说做成的每张宣纸的重量的误差不能超过一克。周东红和他的搭档每天要重复这样的捞纸动作一千多次。周东红说:“这三十年来,我捞的每一刀纸误差都不超过一两,这就是我的手艺。”

“直击高考·文化常识”金刊,一本在手,高考无忧!

2017年高考迫在眉睫,

对于全新的“传统文化”考点,你有没有储备?

初高中阶段的文化常识浩如烟海,从头至尾梳理一遍,

你有没有精力和时间?

文化常识仅仅是一道选择题?不用特意备考?

错!

高考阅读文本和高考满分作文,

有多少涉及文化常识,你留意过吗?

《语文周报》想你所想,整理编纂了史上最全、最好用的文化常识手册,

为你解决三大问题:

1.考什么:依据“考试大纲”最新、最核心信息整理文化常识,让你第一时间明确究竟会考什么。

2.怎么考:高考真题和各地优质模拟题直接链接,让你对高考知识点考查方式,了然于胸。

3.如何备考:名校名师给予备考方法指导,掌握最有力的得分技能!

涵盖面宽,讲解详备,针对性强!

这本金刊里不仅有知识梳理和考点综述,更有——

文化常识素材,文化常识趣闻,中高考必背古诗文汇总……

试读章节

2016年高考考的文化常识是“有司”,

且看我们如何梳理官职沿革的考点!

1版:文化趣闻

2、3版:高考试题汇总、课本文化常识梳理、课外文化常识拓展

4版:文化常识素材

感谢关注《语文周报》官微ywzbgf

责编:蓝风

涉及其他版权问题,

敬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