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煊隶契 张伯煊先生一周年祭书法艺术展 张伯煊老师仙逝一年了, 仿佛,还在我们身边 ……音容笑貌, ……笔墨神韵, ……师德凤格, ……艺术精神。 遥祝先生 在天顺绥!!! 张伯煊个人简历 张伯煊,男,﹙1955-2016﹚,河南汤阴人,生前供职于安阳市农业银行工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艺委会委员,中国农工党党员,安阳市政协委员。 作品入展首届国际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览,全国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家展览,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览,全国首届扇面书法艺术展、全国首届隶书作品展览,1998年兰亭奖·牡丹杯全国书画作品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当代书画家邀请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全国当代五百家精品展,中国文字博物馆——篆书名家提名展等。 作品获首届中原书法大赛三等奖,河南省楷书展一等奖,河南省行草书展一等奖,河南省隶书展一等奖,第二届中原书法大赛二等奖,第三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第二届河南书法龙门奖铜奖,全国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优秀奖,第三届中国书法篆刻电视大赛铜奖,世界华人书画展银奖,首届南京书法传媒林散之奖获评委提名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 作品频频被《书法家》《书法报》《中国青年报》《书法导报》《书法》等报刊、杂志、书籍萃选。书法及传记分别被编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作博览》《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等。 谁云寒潭香冷 欣看槛外天新 我市书法家张伯煊先生之书法作品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观者云集,且无不啧啧称道。余习书法凡数十余载,不可谓嗜之不深,然观伯煊先生之大作,倘以嗜书习书自诩,焉不贻笑大方。 伯煊先生幼承家学,出道较早,束发之季大作既入省书展。未及而立,崭露头角,书艺为《中国青年报》专文推介,老书家陈天然先生欣然撰文品鉴褒扬。继之,于砚田苦心孤诣,先后得张海先生、沙曼翁老先生及以擅长甲骨书法之刘顺先生指教,腕底毫端终见千年文脉气息。博观约取,翰不虚动,谁云寒潭香冷?厚积薄发,意不因循,欣看槛外天新。振翮有年,终成自家风貌。遂享誉中原,驰名海宇。 关于当代书法,其责任与追求安在?或云,重现传统经典之笔墨真谛,恢弘堂皇正大之笔墨气象,追求儒雅中和之笔墨精神,从而达到绍续传统,弘扬传统,构筑人类艺术精神之新体系。如斯,伯煊先生之追求足以当之。 先生为人诚朴无华,温文俊逸,作为书家,其遍临百家,诸体皆能,每操觚必能腕底生风;作为大家,其人书并佳,德艺双馨,谈吐儒雅,满腹经纶。伯煊先生之书法,于古拙之内寓奇巧,于欹侧之中见平正,天真烂漫与醇厚浓烈兼具。笔法、墨法、字法、章法,满纸云烟见灵胸睿魄;空灵、温婉、高迈、典雅,妙造之境见率性慧心。其篆体,法秦昭版,摹汉碑额,笔法自然灵动,用墨流丽润泽,静穆古奥,气格不俗。其隶书尤可为道者,在于其取法广博,可谓集汉隶与清隶之大成。于结构点划中可见爨宝子之严整,简牍之古拙,礼器之瘦劲,石门之苍遒,乙瑛之秀逸,张迁之方峻,金农之简约。冶百家之长,参一己之性,当代书坛鲜见同其面目者,诚隶体之新葩也。其横画多呈右侧欹斜之势,从而产生动感;“雁尾”处或缓笔平收,或驻笔推出,或轻挑上扬,或锋芒微露,变化丰富,绝无雷同。而竖画短而巧,“方框”多逞三角形,避免呆板,顾盼生动。其体势或左抑右扬,或左扬右抑,欹中求正,险中求夷。其偏旁或左大右小,或左小右大,意趣盎然,和谐统一。其章法或加大字距,疏可走马;或压缩行距,密不透风。出人意外而不失法度,反差强烈而疏密相宜,参差错落,开合有致。 洹上擅书契文且以之入国展、获大奖者不计其数,伯煊先生可谓功成名就,然其于五十后复尝试甲骨书法,且一鹤冲天,为书坛称奇。先生之甲骨书法刀笔意趣兼具,下笔自由,濡墨随意,灵动洒脱,痛快淋漓,线条或如鹰击长云,刚劲犀利;或如燕剪春风,优雅流丽,富内含,多意趣,风格独标,挺拔俊逸。 伯煊先生有天资,具秉赋,勤奋执著,功力深厚,堪称当代书坛之翘楚。然先生淡名利,少交游,远尘脱俗,心境纯净,其书如也。近日观其书展,仰望之怀不吐不快,故道其所以,门外之言,庶方家正之。 仲翁于并日斋 作品欣赏 主编:张鹏 责编:郭臻臻 平台合作:0372——31560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