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拆书法,也叫作便签拆书法。拆书的过程,主要是把书本知识拆为己用。其中RIA三个字母的含义是:R- Reading(阅读)、I- Interpretation(解释)、A(Appropriation)(拆为已用)。 R- Reading(阅读)阅读原文片段 I- Interpretation(解释)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A(Appropriation)(化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并付诸行动 A又分为A1、A2: A1--<指向过去>概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指向过去> A2--<指向未来>以后我可以怎么做。 除此之外,老师还专门介绍一个更高的境界,用来告诉我们使用边界以及延展思维。就是A3:这种方法适合读什么书时使用?除了读书使用,还可以使用在那些范围? RIA拆书法 以我曾经读到的《精进》一书的一段内容为例,我尝试进行一下拆书: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I:那么这段话,用我自己的理解来说,我们做一件事,需要去考虑这件事带给我们的收益,以及这个收益随着时间减少的速度。 A1:过去的我沉迷于手游,总觉得玩一下手机没什么问题,可是玩着玩着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可是实际获得的收益非常少,除了当时的愉悦和成就感。并且这种愉悦,随着自己放下手机,就停止了,因为玩手游也是一个半衰期很短的事情。 A2:以后我需要戒掉手游这样的一个习惯,更合理的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每日写微信文章。通过写文章,我能锻炼文笔,梳理思路,增加微信粉丝,是一件收益比较大的事情。并且随着时间的沉淀,每一次写作经验的积累,自己的写作技术会有所进步。因此这就是一个长半衰期变得事情。 作为一个成年人,不论是出于学习充电的考虑,还是对于知识匮乏的焦虑,我们总是渴望多去读一些书来充实我们自己。当遇到一些打折季,我们就会疯狂采购图书,但是一段时间后,很多书我们又没看完。在看到书桌上落满尘土的书籍,我们内心会焦虑、会内疚、会忏愧。 事实上,我们看书是为了解决问题。对于一本书,我们完全没必要一字一句认认真真看完,可以采用大范围跳读加重点内容精读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发掘出一段话够自己用,这书就不算白读了。 因此,我们在读书之前,就不要给自己太大的读书压力。哪怕读了书中的一章,只要认真思考,解决了我们看书之前的疑惑,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
|
来自: LUOFEI201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