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的印记

 刘峻旭 2017-01-19


春节即将来临了,不由地勾起我童年过年时的一些印记。

在我童年时,每年的腊月初一,大街小巷便飘满了五谷的芳香,家家呼户户都炒玉米粒儿、葵花籽等,外面的胡同里还有蹦爆米花的,不时传来嘭嘭的响声,仿佛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那时我们小孩兜里都装满了炒货,边吃边跳边唱“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生病”。

到了腊八这一天,大人们早早起来熬腊八粥吃过了腊八粥,还要腌制腊八蒜,过年的味道就越来越浓烈了,大人们忙着置办年货,小孩们却掰着小手指头盘算着新年早日来到。每天嘴里还不停哼唱着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爷子要个羊毡帽的歌谣。

过了小年,家家户户去赶集采购年货,在置办年货时,总是希望父母多给买些鞭炮。过年时哪个小伙伴要是能拥有几挂鞭炮,那可是让人羡慕死了。虽说那年月家家户户经济都不富裕,但在各自家庭现有的能力下,都十分注重这个传统的节日,攒了一年的积蓄去赶集买年货、扯布给孩子们做新衣。并把自家饲养的鸡杀掉,生产队还要宰猪分肉,好一番热闹景象!孩子们整天唱着,“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土,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廿九贴倒酉,三十儿晚上坐一宿”。这年前紧锣密鼓的忙碌中,每一天的内容都令人兴奋到了极点。

到了廿三家家蒸年糕,买糖瓜,把墙上的灶王爷像摘下来,用年糕和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虔诚地放到灶膛边点燃,大人们口里不停地念叨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后贴上新的灶王爷像,这新年的序幕就算拉开了。

廿四清晨人们起得很早,因为这天要扫房子。各家各户把屋里能搬出的东西全都搬到院子里,开始了清扫屋顶、犄角旮旯、扫地和清洗各种器皿等。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房子扫干净了,就要糊窗户,所以“二十五糊窗户”。过去窗户并不安装玻璃,而是糊上一层纸。这层纸经过一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难免会出现破损,一年下来窗户上会出现很多补丁,所以过年前一定要换层新窗户纸。糊好窗户纸,墙上贴上年画,窗户上贴上窗花。此时满屋生辉,过年的气氛更加浓烈了。

过去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图个吉利。发面的“发”意喻发财,蒸馒头的“蒸”象征蒸蒸日上。记得每年一到腊月二十八这天,妈妈都会早早起床,把前一天发好的面拿出来出来,那一块块的面团,在妈妈的手里变戏法似地变成“刺猬”、“莲花”等花样,然后再把它们一个个整齐地码放到蒸锅里,很快一屉屉精巧的面食蒸熟了,出锅前打上红点,让人食欲大发。

到了腊月二十九早上,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贴满了门神、挂钱和春联,放眼望去一片红色,春节的喜庆氛围盈满了大街小巷。

 大年三十早上,男孩子们拿出各自的鞭炮,跑到院子里去燃放。那时燃放鞭炮,可不像现在的五千头、一万头的整挂燃放,而是拆下来一个一个地燃放,一挂鞭炮也只有五十头、一百头。就是没有炸响的,也舍不得扔掉,而是掰开后再点燃,这叫点“哧花”。到了晚上,吃罢了饺子,便和小伙伴们打着纸灯笼,三五成群地一起走街串巷玩耍起来,开开心心地度过大年三十。

到了初一,人们早早出来相互拜年,互祝新年快乐,恭喜发财。小孩子们给长辈磕头拜年,能得到一两毛钱的压岁钱。拿到压岁钱不时的唱起“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 歌谣。饺子像元宝,吃饺子象征招财进宝,吃面条象征人长寿,吃合子象征家庭和睦。初二还是接财神的日子,各家的大人们早早起来放炮,挑水,谁家挑水最早,就意味着谁家先请到了财神。初二也是姑爷节,这天两口子甭管岁数大小都得在岳父家过。大年初五这天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因为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据说,这样可以规避周围谗言。春节食俗包容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十五看花会,观花灯,赏烟花。记得我五六岁时,我们附近的夹道村正月十五燃放烟花,妈妈带我去观看。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个村子,到了燃放地,发现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了。有全家人一起来的,有搀扶老人来的,大家都期待燃放的开始。只听见一声巨响,燃放开始了。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半空中,盯着那迸发出来的花朵。有的像蝴蝶起舞,有的像火树银花,有的像凤凰展翅。但让我记忆最深的是燃放的地花“松鼠偷葡萄”。由于在地上燃放,我看不见,是妈妈抱着我看的。那是师傅们提前扎好的烟花架子,当点燃后就出现了满架绿叶紫葡萄,还有一只只明亮的小松鼠在架子上转来转去,非常逼真。这也是我唯一一次观赏这样的烟花,至今还记忆犹新。

十六是烤百病的日子,到了晚上小伙伴们打着灯笼到处捡可以烧的柴禾,聚到宽阔的场院或是野地里、大路边,点起一堆堆的火,大家围着烤火,便是烤百病了。其寓意百病用火一烤就没了。

二十五这天叫填仓节,在头天晚上用灶火灰在院里或屋中撒一个象征粮囤的圆圈,圈口撒一个小梯子形,表示可以上下;中间放上五谷杂粮,然后撕下贴了二十多天的吊钱,包上铜制钱,压在上面,表示新的一年将会物阜民丰。到二十五这一天吃小米干饭和熬豆腐,寓意添仓填仓。为此,年也就过去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质量的提高,过年的习俗有的沿袭下来,有的已经改良,有的已经消失。每当过年的时侯,总是让我思念童年时那纯真、质朴、浓郁的过年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