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刘邦能得天下?

 王阳明王阳明 2017-01-19

刘邦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十分清楚自己能力有限,那么他有又是如何夺得天下的呢?为什么刘邦能得天下?


原来啊,刘邦很善于用人,他在很多方面不如人,但是他却善于组织有相应才能的人去替他做事,也就是说刘邦能给人才施展才干的空间,于是他成了以他为中心的军事集团的核心。

刘邦得了天下,有一天他兴起,在洛阳南宫摆酒宴,就跟手下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为什么他得天下这个话题,他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高起 、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就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刘邦认为,这是他夺取胜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刘邦说了那么多,无非就是讲他的用人之道,那么,刘邦的用人之道究竟有何出色的地方呢?

首先,他不拘一格用人才,人尽其才。刘邦这个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可以说是什么人都有。然后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是一个杂牌军,是一个草头王,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其次,他能坦诚待人。我们知道人才,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一个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尊重。尊重的表现呢,就是要信任他,你要尊重这些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刘邦就有这个优点。

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都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他也不说假话。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说请大王想一想,你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过他。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了这样的问题,说大王自己掂量掂量你的能力、魅力、实力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就是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是由于刘邦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件事情都是如实相告,绝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得到了对方同样的回报,同样的信任和尊重,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这确实是我们一些做领导的,值得借鉴的经验,这是坦诚待人。

再者呢,刘邦用人的第六个特点,叫做用人不疑。而项羽呢,恰恰相反,这也是刘邦在用人问题上战胜项羽的一个地方。我们有一句话老话,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要用一个人,你就要相信他,不要怀疑他,做一个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这是最忌讳的,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他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

最后,刘邦用人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对愿意投降的人都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欢迎。比方说韩信,比方说陈平,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来投奔刘邦,陈平走的路更多,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投奔项王,不能发挥作用再投奔汉王,当时陈平来投奔刘邦的时候,他是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于是刘邦“大悦之”。

总结起来呢,刘邦用人的过人之处就是他知人善任,正是因为这一点,许多别人不用的人在他手下发挥了重大作用,帮助他最终赢得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