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英生于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于明成祖永乐5年去世(1407年)。张谷英原籍江西,曾任指挥使,于明洪武年间放弃军职,由吴入楚,归隐于岳阳县渭洞笔架山麓。当时此地到处是茂密的古原始森林,张谷英看到这里四面环山,中间盆地,有大小七座山头连在一起,便选择在此地安家。张谷英的子孙后代经过明清两朝不断扩建,在这里依山建起了延绵四里多的村落——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又称“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位于湖南岳阳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五万余平方米,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古民居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张谷英村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群组成,总面积为51000平方米,大小房屋1732间,天井206个,巷道62条,古屋环山而建,长达1公里。 村中的老屋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其布局依地形采取“干枝式”结构,主堂与横堂皆由数个单位组成,各单元之间有屏风檐廊和巷道沟通分隔,分则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合则贯穿于一体之空间。穿行其间,晴不曝日,雨不湿鞋。 张谷英村古建筑群极具特色,其严谨神秘的排水系统、巧妙的建筑选址、清晰的家庭脉络,体现了明清古民居文化的丰富蕴涵,是中华民族民俗风情及建筑历史的珍贵实料和佐证,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典范。 第一进堂屋天井较小,为宽130厘米、长390厘米的一个小天井,堂屋总体尺寸为进深520厘米,宽585厘米,是大当门主轴上的第一个也是最小的一个堂屋空间。 迈入第二进,过天井,便来到第二个堂屋。两根30厘米的木柱和台阶将堂屋和天井的空间进行划分;第三进堂屋是整个主轴线上最大的堂屋,堂屋中心的牌匾为“孝友宗亲“;第四进堂屋为祖先堂,供奉着张谷英的铜像,匾额上写有“世业宗儒”。 天井在整个大屋中,创造了一个友好的人际交往的邻里关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拥有充足的人际交往机会的适宜场所。家族的成员,可以坐在天井中宴饮、干活、晒谷、乘凉、聊天、戏耍等。这种自然阳光充足的天井院落成为了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温馨空间,满足了人对家庭的依恋之情。 张谷英村建筑群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布局巧妙,设计巧夺天工,建筑别具一格,鳞次栉比,檐廊相接,楼阁参差,复道纵横,屋脊连屋脊,天井连天井。 能看到设计如此巧夺天工,布局巧妙的建筑群,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历经600年完整保存下来,也值得庆幸!张谷英村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与习俗,他们的生活透着一种恬淡淳朴的气息,与都市中匆忙、喧器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建筑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渊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 观看高清版点击“阅读原文”
往期回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