鄘风·相鼠 题注:《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一章) 注释 毛诗正义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视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人无礼仪,何异于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人而无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二章) 注释 止容止。《孝经》曰:“容止可观。” 无止,则虽居尊,无礼节也。俟 待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三章) 按:相鼠三章,章四句。 注释 体支体,此专此四肢。无礼 不循礼法;没有礼貌。遄(chuán)死 犹速死。毛 传:“遄,速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 汇评 诗经通论严氏曰:“旧说『鼠尚有皮,人而无仪则鼠之不若;以人之仪喻鼠之皮』,非也。诗言鼠则只有皮,人则不可以无仪;人而无仪,则何异于鼠?如此,语意方瑩。” 此说是。民权素诗话 蒋箸超 《小叙》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记曰:“温柔敦厚,诗教也。”盖诗之为道,不特自矜风雅而已。然所谓发乎情者,非如昔时之个人私情而已;所谓止乎礼义者,亦指其大者、远者而言。如有人作为歌诗,鼓吹人权,排斥专制,唤起人民独立思想,增进人民种族观念,其所谓止乎礼义而未尝过也。若此者,正合温柔敦厚之旨。或曰:如子之论,叫嚣极矣,岂有合于孔圣之诗旨耶?不知《巷伯》之诗,讥刺奸佞,恶之至甚,乃欲“投畀有北”。《墙有茨》、《相鼠》诸诗,其措词亦不尚含蓄。可知孔子所以不删者,正以为有合诗教耳。夫“温柔敦厚”四字,岂可专于其词而决之乎?决之于诗人之心而已。苟其人以温柔敦厚之心出之者,词虽激,又奚伤于大雅乎!不然,无其心而专以和平柔顺之言以取悦于世,又曷贵哉!孟子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馀之论诗,其亦庶乎免矣。说诗晬语 沈德潜 巷伯恶恶,至欲 “投畀有北。”,何尝留一馀地?然想其用意,正欲激发其羞恶之本心,使之同归于善,则仍是温厚和平之旨也。墙茨、相鼠诸诗,亦须本斯意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