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一线工人】有一种责任叫坚守

 连鹏2017 2017-01-19

  沈永涛,一个上海郊区农民的儿子,有着农民的朴实和勤劳,凭着力气、技术和汗水,使他的名字可以在公司先进的名单里时常出现。他原本以为可以凭借这些挣回他所要的平凡的生活,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企业转型突破的波澜所及,不仅使公司更深地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他也开始了从体力劳动者向管理者转型,引出了以下故事。

  转岗

  去年,作为公司实行管理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沈永涛所在的单位集体转制,他脱离了长期一线辛勤工作的岗位,开始了从工人岗位向管理岗位转轨的进程。于是接近40岁的壮汉坐进了教室,这位习惯于和铁板、榔头打交道的人开始了享受空调却浑身冒汗,敲击键盘会腿痛腰酸的生活。脱胎换骨似的三个月后,他带着新学到的知识,来到刚开工的电厂工地做了个混凝土施工员。虽然来到他熟悉的现场,但是时过境迁,他面临的是要管别人而不是管自己,例如混凝土浇筑的先后顺序、部位、次数、流动的掌握,高、低跨的处理等等,掌控得好与不好等成品出来会完全不同。对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知识,他勤观察,善思考,不懂就问,问不清的就查资料,逐渐积累经验。现场是他最熟悉的,他是到了现场就浑身自在的人,从他在浇筑现场灵活的身影、气定神闲的神态,一会儿大声吼叫,一会开怀大笑,神采飞扬的样子就可以明白,这个人全部精彩属于这个叫施工现场的地方。

  一根电缆的故事

  一天,沈永涛从2号储煤罐出来,看到有工人在铺石子,拦模板,做浇筑道路混凝土的准备工作。他偶然发现从一个配电箱到另一个配电箱,一条手腕粗的电缆横贯道路,中间的部分埋在土里。细心的他马上回到办公室,向负责电气管理人员反映。情况正是沈永涛看到的,如果不及时更正,电缆就会埋到土里,覆盖于混凝土之下,到时候只能两头一剪,好端端的电缆就基本上报废了。于是,他叫来工人,把电缆挖出来,用支架把它架空。

  负责电气的工程师至今依然很有感触。首先,这事和沈永涛是完全没关系的,其次,即便节约了,他也不会因为节约而得到什么好处,完全凭着朴实和责任让他看到的事就要管。还有比这更微不足道的事,例如,一不小心洒落在模板外面的混凝土他一定要让工人铲到模板里面;残留在泵车料斗里的0.4方混凝土和硬管里的混凝土一定要用掉,否则就是浪费。一根电缆,价值不菲,怎能不管。用他的话说:“看到了不管,心里就有个疙瘩,几天都会不爽”。

  让沈永涛骄傲的事

  经过设计修改,工程的沉降观测点由原来的1200个增加到1600多个。这增加的400多个点要通过对立柱进行敲拆,焊接铁板,然后再对边缘进行修补来完成。要做到天衣无缝,修补是一道难题,如果功夫不到位,不是像贴了块膏药,就是像留下了疤痕。另外,工程上使用的混凝土品牌多样,标号繁多,产地不同,每种混凝土都有自己独特的色泽,要使修补十分接近于原来的色泽,知晓其中奥妙的都知道,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做好修补工作,沈永涛用上了做瓦工时练就的看家绝活。他会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上动脑筋,通过添加白水泥的量来调节色泽;他会在操作工艺上动脑筋,通过贴板来回油光的次数、力度来控制色泽;他还会在水泥砂浆初凝时,用砂纸把表面打掉,然后再刷上一层特制的浆。经过数周努力,400多个沉降观测点的添加、修补全部完成,经监理验收一次全部优良,“活儿”干得漂亮

  每当谈起这些事,沈永涛的口风绝对强健,看得出他对自己一手绝活的自信。工人因为自己的技术水平高超而高兴是一种十分健康的情感,它会引导我们向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这一点,沈永涛的骄傲物有所值,货真价实。

  半方混凝土和浇高一公分

  这是沈永涛最经常碰到的事。特别是小方量的混凝土,沈永涛在做预算和方案时,时常会有“半方混凝土”弄出来,比如说需要13.5方,有些人总是说:14方好不好?但是沈永涛坚持13.5方。又比如某个混凝土工程实际浇筑时少了半方混凝土,他还会叫拌站再开半方,有时拌站觉得开半方很麻烦,要求开一方,他也不容商量,半方就是半方,多出来的他可不签字认账。

  2号储煤罐浇地坪混凝土,120米直径的圆形地坪,混凝土浇筑高度按照设计规定是15公分,每增厚1厘米就会多浇筑混凝土600多方。为了准确控制标高,沈永涛自开始浇注起就寸步不离现场。混凝土下面的垫层石子一定要达到标高,同时也不能高于标高。浇注时,他拿着长长的标尺不停的测量,对混凝土高出15公分的隆起部分,施工工人最省事的方法就是推平了事,但是沈永涛解决不允许,坚持叫工人铲到旁边一跨尚未浇筑混凝土的格子里去。

  看到他忙碌和不能“通融”的样子,分包队伍的老板总是忍不住问:“你每月拿多少钞票,这么认真?”

  沈永涛回答后,老板一脸不相信地朝他看看:“你拿我开玩笑啊”,老板怎么也搞不懂工资不高的他会如此尽心尽责。

  沈永涛也笑笑:“叫我来做啥,我就是管这个的”。

  这个老板摇了摇头。

  不是闲话

  伟大成就始于点滴贡献,当人们仰视这些伟大成就时,一般不会记起像沈永涛这样不起眼的混凝土施工员。但正是他们在点滴奉献之中,塑造着被我们称之为精神、理念、文化和操守的东西。也正是因为有了与劳动相伴的风霜雨雪、汗水艰辛,以及渗透在其中的意志、品质、坚韧和不屈,企业才能转型突破、乘风远航。(上海电建 张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