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厚甜课徒稿-《大字阴符经》的学习(中)

 柳福兵 2017-01-19


        我们所有的书体、所有的书风、所有的点画,甚至于所有的书法家在完成一件作品的书写的时候,其实严格说来就只做了三个动作:起笔、行笔、收笔,毛笔怎样放在纸上的这个过程就是起笔,去想象这个过程,去再现这个过程,毛笔怎样离开纸的过程就是收笔,行笔是内容最多的,是从起笔到收笔之间的空间过程,是先按后提,还是先提后按,还是边提边按,我们在观察《大字阴符经》这种很细微的变化的时候,起和收就是那简单的两下,但是行的这个过程中有多少东西?我们一开始学习就要机械的去做,追问怎么起,怎么行,怎么收。所以说中国的书法不能抽象的去练线条和训练它的点画,每一个点画在这个字里面构成字的表情,或者是神态,它都是在里面起了作用的。我们对每一个点画的位置、轻重、大小都不能掉以轻心。它的大和小、粗和细怎么来观察?就是观察它的相邻的点画,就是跟相邻的点画的比较。当我们第一横写出来之后,写第二个点画的时候就是以第一个点画的粗细作为比较。在一个字里面我们要看最粗的点画在什么地方、最细的点画在什么地方、一般的点画粗细是以什么为它的基本态。我们要观察它的起、行、收的技术动作,还要观察点画在空间里面的大小、粗细、轻重、距离,是瘦的还是方的,是扁的还是长的,并不是说这个距离到那个距离是几毫米,而是看聚和散的关系。




        你比如说我们在写这个“取”字的时候,左边紧右边松,紧到什么程度,就是“耳”这儿看起来是竖着的长方形,我们看字的时候核心就是要看这个聚散,右边的“又”有下坠感,就是“耳”和“又”形成了一种错动,左边是向上的右边是向下的,你看着是一个扁的字,但包含了纵向的势,所以这个字显得扁但是不压抑,空间很撑开的感觉,最大的空间是“又”的上方,是这个字最大的空间。




        那么我们分析一个字的时候就是从我们观察每一个点画的运用在这个位置上开始的,只有这样的关系才确定了它的存在,它的整个神态、形态就是靠这个关系确定的,所以我们大家在写的时候,在观察的时候就从一个点画到一组点画,一组点画到一个部首和一个部首的关系,我们对《大字阴符经》的这种技术性范本的学习主张首先在字内空间里面和点画的形态,和点画与点画的对比之间着眼,不要去考虑它字与字之间的其他关系,忽略这种关系。我们在做起、行、收的探究的时候可以忽略点画与点画之间,当你把这一个点画的书写,这种技术内容清晰的解读了以后,进一步就要做点画与点画之间的这种关联,聚散、轻重、动静、强弱。然后局部与局部之间的这种是错动,还是平行,是动的组合还是静的组合,要做这种追问。




        你看我们对《大字阴符经》的学习就从一个局部到了一组,这个时候我们对它的学习还是一个感受,那么要从一个表象的感受走向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又需要做进一步的练习。怎么练习呢?我们可以把相同的横,不同的横从字里面把它提出来做对比的练习。还是这个“取”字,当上面这一横处在这个字的顶部的时候它的神态和形态,类似于这种形态还会在《大字阴符经》里面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就要在这里面去寻找,“不”字上面这一横和“取”上面这一横有异曲同工,“圣”下面这一横也是和那一横相近的。我们可以把它相近的点画形态做一组对比练习。反过来,我们可不可以三点水做一组对比练习?其他的竖可不可以做一组对比练习?其他的勾可以不可以?举一反三,都可以让这种点画了解、分析进入到一个非常系统的认识。大家写横的时候收笔处切忌画圈,毛笔在收笔的时候原路折回,就是一个刷子,刷过去反刷回来,而不是去调个头,直接反推回去,边推边提。




        对《大字阴符经》的学习我们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段对它进行消化,如果说一般性的临写的帖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的话,那么对《大字阴符经》的临写应该是在半年以上,也就是说在这种技术细腻、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帖的学习上应该投入半年以上的精力,这半年以上还是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学习,或者是按照我们教学的程序、步骤、要求来逐步的展开,因为我们单纯的靠自己的学习、自修会有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扣紧古人的法帖,在老师的指引下按照科学的程序有计划、有步骤的来展开学习。这不仅仅是学楷书,学哪一种书体都有相同的规律。我们对《大字阴符经》的临写在上面已经说了,除了概括的临写之外还要在技术上有深度的挖掘,就是说我们顺着它做的时候对很多技术的认识都是有局限的,在顺着的基础上还可以反着做,在解析的临写基础上我们还要有意识的对它的技术技巧往反方向做一些尝试和推演,怎么来推演?粗的点画、有对比的点画我们平实都按照它粗我们就写粗,它细我们就写细,它是什么比例我就按照什么比例,它的造型怎样我们就写的怎样,这是顺着做。我们在对它做了详细的分析和体验以后,就可以反着做。怎么反着做?有意识的对它那种和谐进行一些打破。我们改变点画的形态,而不改变它的姿态,你这样做以后对这个字帖的印象就会更加的加深。但是大家要记住,它是建立在对它的基本点画、组合规律和结字规律的基础上来的,就是对它的字做一些在风格内的变异,我们把它的轻重关系、左右关系做一个置换都是能够加深我们对这个风格的技术语言运用的能力。对《大字阴符经》的学习我们可以发挥我们自己的聪明才智,按照我们教学中所提示的这些思路和方法去设计很多很多训练手段。我们做了这种反方向的推演以后对这个帖的认识就会更加加深。




        《大字阴符经》的临写里面它露锋的点画很多,但是露锋的点画它又显得不薄,又厚,是什么原因呢?在处理露锋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动作,如果顿,露锋的感觉就没有了,但是毛笔入纸以后一定要有一个短暂的停留,也叫驻笔。在入笔处,落纸的时候有一个短暂的停留,这个停留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停留,这个线条就是在纸面上,如果有停留,这个线条就在纸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技巧就是捺画,我们在写楷书的时候对捺的书写往往是一个难点,就难在这个捺画的生成过程我们要去写形状,你不写这个形状就理解不到位,写出这个形状给人感觉又是死的,那么我给大家一个提示:毛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它的运动方向只要一改变,它就变粗。很多人以为捺就是按出来的,捺是毛笔在运动过程中变向的运动结果。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变向,又有运动感又有形态,写的过程中毛笔是八面出锋,千万不要去转动笔管,转动笔管是大错特错,毛笔的构造就是中间主毫和副毫的均匀搭配,它每一个方向的运动产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不管哪个方向的运动,只要你一变向它都变粗,我们往往都是不了解毛笔的特性进入的误区。毛笔聚在一块的时候它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变向就铺毫,所以竖画横下笔,横画竖下笔。就是竖画横着一下,一写毛笔就铺开了,铺毫在书法的用笔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把笔毫要打开,变向就铺毫,就是这个规律,这个是毛笔的天然特性,你提它就变细,按它就变粗,先按后提、先按提了再按,你就看得出我们在临写《大字阴符经》的过程中看到的线的这种由细到粗,由粗到细的变化是不是毛笔的自然和人的互相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开发毛笔的特性,在书写捺画的时候,你不要刻意去按,刻意去提,就是在这样一个很微妙的过程中让毛笔的状态发生变化,自然粗细变化也就出来了。所以说为什么古人在写行草书的时候粗细点画的变化那么行云流水,变化那么丰富又丝毫不影响这种感觉呢?就是他善于调动毛笔的状态产生这种效果,他的势丝毫没有改变,只是毛笔的状态生成的那种粗细的变化。不要想着我们只是去写那个形态,那是下下策,写这个过程是上上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