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自己在焦虑里走向平庸

 快读书馆 2017-01-19

焦虑,是这个时代最藏不住的“时代病”,因为它写在脸上。

 

地铁里、写字楼里、哪怕是深夜便利店里,每个匆匆忙忙又一副被掏空模样的年轻人紧缩的眉头,都深深浅浅刻着“焦虑”二字。

 

但你是否真的认真思考过,为什么我们如此焦虑?



 


这里有一个神奇的科学的模型可以告诉你“焦虑的真正逻辑”到底是什么。

 

这个模型叫Mihaly Csikszentmihalyi表格(Csikszentmihalyi是克莱尔蒙特研究生大学的教授)。


通过这个图你会发现,焦虑的反义词,实际上是“无聊”。




上图的纵轴代表了我们所承受的挑战(Challenges)。横轴代表了我们的能力水平(Skills)。

 

我们可以看到标出了A1、A2、A3、A4四个点。我们可以将其比喻为我们职场上的四个状态。

 

  • A1:能力低,责任小

  • A2:能力强,责任小

  • A3:能力低,责任大

  • A4:能力强,责任大

 

当我们面对的挑战超过我们的能力时,我们所处的就是图片左上方的区域A3(anxiety),我们会感到“焦虑

 

反之,当我们的能力大于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时,我们就处于右下方A2(boredom),这时我们会感到很“无聊

 

而当我们的能力和所面临的挑战相匹配时,就会处在心理学家所说的“最佳状态”——既不感到过分无聊也不感到过分焦虑。

 

这个区域介于无聊和焦虑之间,Csikszentmihalyi把这对角区域叫做flow channel(心流)。

 

这下你明白了,所谓焦虑,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因为“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

 

年轻人在职业生涯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免不了焦虑。


即便是那些今天已经成为“大神”的人,也都难免有过焦虑的青春。

 



领英洞察专栏作家李一诺, 96级清华本科,UCLA生物学博士,6年成为麦肯锡全球合伙人。2015年4月离开麦肯锡,担任盖茨基金会中国区负责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