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s Path 自然小径 来自DeepWork 00:00 05:56 有时候,我们做某件事时,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当中,废寝忘食也是常有之事,那种状态是忽视了空间、时间,甚至本我的存在,是驰骋于万物之上的。 其实,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心流(flow),亦可称之为福乐、沉浸、神驰、化境。心理学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通俗点讲,心流就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一种心理状态,如自媒体人在写稿时、程序员在敲代码时、设计师在做图时等都可以产生心流,而人们处于这种情境时,往往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曾描述道:“你感觉自己完完全全在为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连自身也都因此显得很遥远。时光飞逝,你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发展。你觉得自己全神贯注,所有的能力被发挥到极致。” 可随着我们面对的人事越加复杂繁琐,周边的空间也日渐喧嚣拥挤后,却难以进入那种状态,那种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事中,狂喜、专注、不想被打扰的状态。 心流的产生往往符合三大原则:目标清晰、即时反馈、挑战与技能匹配。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挑战与技能的匹配,也就是说心流的产生是依赖于个人能力与这个事件挑战难度的匹配。 自身技巧水平较高时:当挑战水平也较高,我们就比较容易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进入心流(Folw);挑战水平中等,我们则会感觉到对此事有“掌控感”(Control);而挑战水平较低,我们做起来会感到放松(Relaxation),显得毫无压力。 自身技巧水平中等时:面对挑战水平较高的事情,我们则会被“被唤醒”(Arousal),有兴奋感、紧张感,会被激励,向心流状态迈进;可面对挑战水平较低的事情,我们就会觉得太无聊(Boredom)。 自身技巧水平较低时:面对挑战水平中偏高的事情,我们就会对这件事感到不同程度的担忧、焦虑(Anxiery,Worry);面临挑战水平较低的事情,我们就会对这件事感到无聊,同时又做不好这件事,很容易让我们陷入一种“彻底的无感(Apathy)”里。 那么当我们发现一件事情充满挑战,而自己能力不足时,该怎么办呢?一个人的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当我们处于“焦虑”的状态时,应该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以提高自身技巧水平来应对挑战,帮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相反,当一件事情挑战不足时,应适当地增加难度,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心流状态。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点什么来帮助自己进入心流呢? 1. 去尝试更多的事情。 正如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所说,“在为喜欢的事情努力时、当内在动机存在时,人们会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而只有通过实践去尝试做一件事,你才会真正知道自己对它的感受,靠想象、分析和测试都是并不能真正帮你做到这一点的。 ” 2. 设立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并主动寻找反馈。 当目标越明确时,人们对于自己能否胜任就越清晰,也越能够专注地努力,而不会左顾右盼、犹豫拖延。而寻找反馈,能够帮助人们根据反馈做出及时的调整,避免反复碰壁而消耗热情与精力。 比如我们在玩游戏时,目标是清楚可循的,如打下敌机、打死怪兽、组合图形、寻找宝物、累积分数等;其次,每个游戏动作的成败皆立即得到回馈,每局的成败皆立刻揭晓,大部分游戏成败是即时可知的。 3. 另外,在完成某一项具体的任务时,以下的小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心流”更多时候是一种在回溯中才能被意识到的状态,而这正是因为如此,处于心流中的人,是投入而忘我的,甚至丧失了对自我意识、感官,乃至对周围时空的觉察力,当然这也因人而异。 所以,当我们太过刻意地想要去寻找心流时,可能不仅会破坏随时出现的心流,还会适得其反。 从热爱到投入,从投入到忘我,此乃心流的基础核心。 所以有时候,忘记自己,就跟看见自己一样那么重要。 DeepWork 新型的工作方式 自然静谧,放松身心 解放思想,快乐高效 原生态工作生活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