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hjmhjmhjmm 2017-01-19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译文】  玉石制作的酒杯中盛着上等的葡萄美酒,刚想举杯畅饮,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已在马上响起。

  【出典】     王翰 《凉州词》

  注:


  1、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3、译文1:

    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译文2: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頻催。

    即使醉倒沙場,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译文3: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译文4:

   葡萄美酒注满了晶莹的夜光杯,端起了酒杯正要饮,马上的人儿弹起了琵琶不住地相催。喝醉了躺在沙场上,你不要笑话我:自汉以来出征打战的人,有几个活着回归。

   译文5:

   夜光杯盛满葡萄美酒,刚要喝马上传来催行的琵琶。醉倒在战场上请别见笑,从古至今征战有多少人能回来。


   4、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王翰少时就聪颖过人,才智超群,举止豪放,不拘礼节。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中进士。张嘉贞任并州刺史时,十分赞赏王翰的才能,常以很好的礼遇相待,王翰则自做歌并于之舞,神气轩昂,气度不凡。

   王翰性格豪爽,无拘无束,常与文人志士结交,杜甫诗中以“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之句赞叹王翰。

   他的诗多豪放壮丽之句,可惜很多已散失,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是他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流露出作者厌战的情绪,也表现了一种毫纵的意兴。

   

    王翰家资富饶,性格豪放不羁,以至后来还是“枥多名马,家有妓乐”,“发言立意,自比王侯。颐指侪类,人多嫉之。”因此张说罢相后,王翰便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虽已遭逢如此,但他到仙州后,还是“日聚英豪,从禽击鼓,恣为欢赏”。于是,又被贬为道州司马,未至道州而卒于途中。卒年,据今人傅璇琮所考,约在开元中。

   王翰仕途不得意,吃亏在他的豪放不羁的性格。而他的这种性格,却有助于成为一个名诗人。他的诗,感情奔放,词华流丽,为人所爱。《凉州词》为历代传诵之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当时著名学者徐坚与张说品论文坛人物,问张说今之后进,文词孰贤,张说有“王翰之文,有如琼林玉--”等语,知其文亦为时人所重。杜华亦为当时学士,其母崔氏云:“吾闻孟母三迁。吾今欲卜居,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于此可见王翰当时才名。


  5、《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艺苑卮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葡萄美酒”一绝,便是无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尔。

   此诗在今人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等的著作《唐诗排行榜》排名第71名。该排行榜以“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次数”六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古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38名,现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51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94名,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53名,文学史录入次数排名第51名,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排名第50名

   

 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翰唐)

  

  对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中“欲饮琵琶马上催”的理解,历来颇多争议。其核心是对“催”字的理解,主要有如下三种:A、催饮;B、催人出征;C、急促弹奏。这三种解释似乎各有其道理,但受不了仔细推敲。仔细斟酌就会发现都有牵强附会和生硬之感,这也是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原因所在。笔者下面做一简要辨析。

  

  对于“催饮”之说,军中用琵琶催饮?这完全不符合健儿们豪放性格,也与全诗慷慨悲壮的格调明显不协调。况且,既是催饮,何必“马上”?而且历史上也从未见有琵琶催饮之说。“催人出征”之说,更是有些可笑。不用高豪壮的战鼓声,而用音声细小哀怨的琵琶来催人出征,岂不儿戏?“急促弹奏”的说法还较为可信,“催”字本来就有“使……加快”之意,但持这咱观点者也未能说清“急促弹奏”与上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饮酒,为何“急促弹奏”?

  

  本人认为,“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诗名是在用典,目的是表达军中健儿思乡情切。这可参照同一时代另一边塞诗人李颀的《古从军行》,诗中有“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之句。据《宋书·乐志》引傅玄《琵琶赋》中传说:汉武帝时,以江东王刘建女为公主,远嫁乌孙国王莫昆,为慰其去国离乡之思,途中于马上弹奏琵琶。王翰诗中的“琵琶马上催”用的就是这个典故,为的是表达“慰边疆士卒去乡之思”之意,不是实指当时确有琵琶弹奏。上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实写豪饮,“欲饮琵琶马上催”是用典,意在表达思乡之情。将士们长期远戍边关,饱尝思乡之苦,但“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因此,只能用烈酒自我慰藉乡愁。

  

  另外,因对“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误解,也导致了人们对整首诗的主题和格调的误解。有人认为此诗体现马革裹尸、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壮怀激烈、情调豪放;有的认为此诗反映士卒对戎马生涯的厌倦及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忧伤深沉,格调悲凉;还有人认为此诗“故作豪放旷达之词,而悲感已极”;还有人认为对此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谑语读便妙”,等等。基于笔者上述解析的观点,此诗应是反映将士们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概无疑,格调慷慨悲壮。

  

  此文发表于《福建自学考试》(2001年第二期)


   7、初次读到“葡萄美酒夜光杯”,颇有一种惊艳的美。


  那是在金庸的《笑傲江湖》文中,出自祖千秋之口:“至于饮葡萄酒嘛,当然要用夜光杯了。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岳武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


   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令我眼前所有的光影都暗淡了下来,上好的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的一只三足、形似鼎的夜光杯悬浮在空中,通体晶莹润泽,白皙细腻,于暗夜中散发着淡淡的浅白光晕。


   夜光杯,在我想象中,诠释出所有的美好。


  在我少年时,网络与电脑还不曾像今时今日这般进入寻常百姓家,书籍的种类亦很贫瘠。一次在书店无意中看到一本繁体字的《历代西域诗抄》,迫不及待地买下,爱不释手。书中,便有王翰的这一首《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直向夜光杯里倾来。正想开怀畅饮时分,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高奏催征作战。


   在沙场上醉倒了,醉酒当歌,请诸君不要见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一幅充满西域风情的、波澜壮阔的军旅画卷次第展开在眼前。


   辽阔的夜幕下,星光辉煌繁密,灿若银河。


   沙场上,夜空为幕沙场为席,远山为背景,刀光剑影为点缀。


   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乐队奏起了琵琶,急促欢快的旋律,让酒宴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仿佛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


   在那一望无际的沙场,在那威武肃杀的军营,有人端起夜光杯,举起了葡萄美酒,有人边走边畅饮不止,有人上马摇摇欲坠。有弹奏琵琶的,有打击乐鼓的,有表演歌舞的,也有吹号出征的,有笑得前仰后翻的,有大喊大叫的,形态各异。


   少年时读此诗,只沉浸在葡萄酒与夜光杯的美丽与浪漫里,琵琶与马上的急促弦音,醉卧沙场的洒脱不羁。飞扬的年少情怀,自动忽略了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凉。


   十年后再读此诗,眼前浮现的是一幅凄凉画卷:夕阳西下,残阳如血。风雨呜咽,寒鸦凄鸣。千万将士,浮尸万里。大好男儿,血流成河。


   一颗心,只为几人能回而伤痛。


   在遥远的故里,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倚门盼儿归。


   深闺中的娇妻,日夜相思,只盼夫君早日归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做一对朝夕相守的平凡夫妻,只羡鸳鸯不羡仙。


  幼小的孩子,盼望着可以骑在父亲的肩头,嬉笑玩耍。


  只是,他们是否能够盼回他们远征的亲人?


   《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


   对于此诗,《唐诗三百首》编者“蘅塘退士”孙洙的批语是:“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孙洙不愧知音之士,八个字批语,准确道出了此诗意蕴。


   我深以为然。


   而联系全首诗,首句中三样物件均是自先秦以来国外所进,现正逢出征前夕,让出征将士捧夜光杯而痛饮葡萄美酒,其中隐含之意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祝愿他们早日击退外敌,获得更大的胜利。这样,在对于本诗主要抒情倾向的讨论中,此诗应视为表现了盛唐边将豪迈不羁的气概。


   且不论是豪迈,还是悲凉,战争总是残忍的。


   一场胜利,是千万个破碎的家庭、千万颗伤痛的心换来的。


   对于千千万万普通的百姓来说,再妙的妙笔生花,再妙的诗评读解,又怎能抵得上一颗失去亲人的伤痛的心?


   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评此诗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其意为,本诗自当可作悲伤语读,但若如此便不得要领了,所以就浅。而若作谐谑语读,亦即并不把几人回放在心上,只顾上马冲杀,胜利自是属于已方。这样诗人的豪情壮志就通过谐谑语表达出来了,所以就妙。


   何以作悲伤语读便浅了?


   悲伤与欢喜,死别与相聚,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最真实的幸福与切肤之痛。


   相同的一首诗,不同的人品读就会读出不一样的心境。即使是相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品读,大概皆能品出不同的意境。


   短短数十字,道尽心中万千思绪。


   而诗词之美,之动人,大概尽在于此。

 

   8、凉州先民素有饮酒遗风,早在汉代,当地的葡萄酒即作为朝廷贡品,送往京师。


   历代骚人墨客与凉州美酒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丽章佳句,俯拾皆是。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被公认为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唐代诗人岑参,在驻凉州两年期间写下了《戏问花门酒家翁》:“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亦是流传万世的不朽之作。


   唐代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西凉伎》,“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沉滞游。


   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没尽空遗丘。开远门前万里堠,今来蹙到行原州。


    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西凉之道尔阻修。


   连城边将但高会,每听此曲能不羞。”


   不仅有音乐歌舞,还有八珍九酝——全烤的犁牛,烹炖的野驼,交河的美酒,甚至连饮酒器也富有异域风情(吐蕃人使用的铜质吸管)……


   描绘了大唐鼎盛时期,古凉州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


   明代张恒的《凉州词》:“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


   唐代的玄宗皇帝嗜好音乐,每逢西域的地方官献上从当地采集的歌曲,唐玄宗就和着乐曲亲自填词,让梨园弟子学唱。《凉州词》就是以甘肃一带的音曲配上汉语歌词而成的,歌词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


   《凉州词》据说是在开元年间(713—741)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献给唐玄宗的。


   乐曲一旦流传,人们就不断填以新词传唱,《凉州词》也有大量的填词版本,要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王翰的这一首。


   清词丽句,举不胜举。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收复西域时,凉州葡萄酒的酿造方法才由此而全面传入内陆。而凉州白酒的生产历史,也早在元明时代即已开始。当时土著人把蒸馏器称烧锅,把生产作坊叫作烧坊,所酿制的蒸馏酒自然称为烧酒。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就有一幅11世纪西夏时代的酿酒蒸馏壁画,足可以证明当时凉州就已经生产蒸馏酒,而且又是通过“丝绸之路”把我国的蒸馏酒器及蒸馏技术传往了外国。


   王翰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指的是穆塞莱斯。


   穆塞莱斯是西域最古老的葡萄酒。


   但穆塞莱斯与葡萄酒有所区别,确切的说它是介于葡萄酒和葡萄汁之间的一种纯天然含酒精的饮品。


   一般诗词选本注释这首诗,只笼统说"葡萄美酒"产自西域。由《凉州词》这个题目,以及“琵琶马上催”、“沙场”、“征战”等语,可知这种美酒确实应该与西域有关。而一般解释古代的“葡萄酒”时,也比较笼统,比如《辞源》说是“用葡萄酿制的酒”,“汉时来自西域,唐时已能自酿”,《汉语大词典》解说稍详,云“用新鲜葡萄或葡萄干经过发酵而制成的酒”,并引《史记大宛列传》、晋张华《博物志》等为例。殊不知,古代的葡萄酒并非只有一种,而来自西域的葡萄酒制法与中原地区旧有的葡萄酒制法尤其不一样。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明确记载“葡萄酒有两样”,一种是简单地酿制而成的,“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法,无汗用干葡萄末亦可”,这也就是中原地区旧有的方法,据传汉代或三国时期就已开始制造,“魏文帝所谓葡萄酿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者也”。


   宋人朱翼中所著《北山酒经》也记载了酿制葡萄酒之法,比《本草纲目》所说要详细,说明了原料的份量、比例及具体制作工艺等,但可以肯定的是,用这样的方法酿成的“葡萄酒”并非现代意义的葡萄酒。


   另一种葡萄酒的制法则类似烧酒,“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据李时珍说,这种制法“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始得其法”。


   《太平御览》卷九七二引《唐书》:“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世或有贡献,人皆不识。及破髙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醐。既颁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


   《唐会要》、《册府元龟》等也引述了这段记载,文字略异。既然三国时已有葡萄酒,而来自西域的这种酒居然“人皆不识”,直到唐太宗试制成功,“京中始识其味”,这就是说,从高昌学来的酒法,与先前所知晓的酿制方法是迥然不同的。


   《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了古代高昌所谓“踏浆”之法,也就是破碎葡萄果粒的方法,与今日欧洲一些小型酒厂沿用的方法非常相似。


   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告诉我们:葡萄只有被破碎,使果汁与果皮上的酵母接触后,才能发酵,除了自然酵母,还可以在葡萄浆汁里加入酒母。《本草纲目》所称的“大曲”,应该就是酵母或酒母。


   王翰诗中产于西域的这种美酒,其制法与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颇为相似,据周桓刚《白酒工艺学》、李约瑟《中国古代金丹术的医药化学特征及其方术的西传》等著述说,它就像是古代的白兰地或葡萄烧。也有专家认为,《唐会要》等书中描绘的那种西域葡萄酒,更像是现代葡萄酒中的桃红葡萄酒,其颜色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


   来自西域的这种新型葡萄酒,其技术居于同时代之前列。不过这方法在中国似乎并未得到广泛流传,据美国学者劳费尔《中国伊朗编》载,直到晚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阿拉伯商人仍认为“中国人喝的酒是米制的,他们不用葡萄制酒,也没有从外国输入葡萄酒”(这记载是针对华南地区的)。


   金朝文豪元好问写了一篇《蒲桃酒赋》,序言中说,当时虽然多种葡萄,但“人不知有酿酒法”,“世无此酒久矣”,他的朋友刘光甫等人试着酿制了一些,自认为得到了“不传之秘”,但他们也承认,他们造的这种酒已没有古人所谓甘而不饴、冷而不寒等特点,看来顶多达到《北山酒经》、《本草纲目》等所载的酿制葡萄酒水准。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葡萄酒诗,足可以载入葡萄酒文化史。据考证,我国在公元前年以前就已开始种植葡萄并有葡萄酒的生产了。汉代开始又引入葡萄酒生产技术。唐朝,葡萄酒开始在内陆有较大的影响力,唐诗中,葡萄酒的名称屡屡出现。我国古代医学家也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葡萄酒的滋补、养颜、强身的作用。


   古代原生葡萄,统称山葡萄、刺葡萄等,也叫野葡萄。葡萄在《史记》中写作“蒲陶”,在《汉书》中写作“蒲桃”,《后汉书》中写作“蒲萄”。可见,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人工种植的葡萄园了。


   《神农本草经》将葡萄、大枣等五种果实列为果中上品,并记述:“蒲萄: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


    正因如此,人们喝酒时总以祝寿为最好的祝酒词。


   中国的葡萄酒历史,与白酒一样,起源也很早。最早对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诗经》中便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


   《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随后,“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浇地……”


   可知西汉中期,中原地区的农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酿酒,并将欧亚种葡萄引进中原了。他们在引进就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自西汉始,中国有了西方制法的葡萄酒人。


   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说过:“且说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辞,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而曲糜,善醉而易醒……”


   这对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认识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葡萄酒只限于在贵族之中饮用,平民百姓是绝无口福的。


   唐朝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高昌历来盛产葡萄,在南北朝时,就向梁朝进贡葡萄。


   《班府元龟卷》说:唐朝破了高昌国后,收集到马乳葡萄放到院中,并且得到了酿酒的技术,唐太宗把技术资料作了修改后,酿出了芳香酷烈的葡萄酒,和大臣们共同品尝。这是第一次明确记载内陆用西域传来的方法酿造葡萄酒档案,长安城东至曲江一带,俱有胡姬侍酒之肆,出售西域特产葡萄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是那里的常客,并且写道:“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可见李白喝的或许就是唐代盛行的葡萄酒,或是黄酒,即使是蒸馏后的葡萄酒,度数也不会高多少。


   13世纪,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在他的《游记》中说:太原府国……那里有许多好葡萄园,制造很多的酒……酒由这里贩运到全省各地。


   中国葡萄酒虽有漫长的历史,但生产规模并不大,产量不多。直到清光绪十八年,华侨张弼士先生集资350万两银子,在山东省烟台市成立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张弼士雇用上千人,修建葡萄园,并从法国、意大利等欧洲葡萄酿酒国家引进25万株葡萄植株共129个品种,并聘请了奥地利驻烟台领事为酿酒技师,先后酿成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味美思、白兰地等16个系列产品。


   回顾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诸如凉州这样曾几何时也曾兴旺发达的历史名城,在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后,随着海路、航空的开通,而一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印度、巴比伦和曾经一度的中国一样走向了衰落。但在这里唯一有一样是历史未能得以改变的,那便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凉州酒文化。时到今日,武威的酒,不论是小麦酿造的白酒,还是葡萄酒、啤酒,都在国内享有盛名。其中的品牌“皇台酒”,更是以“南有茅台,北有皇台”气势。

 

   9、一阙《凉州词》,一场边塞风光如在眼前。在音乐高度发达的李唐王朝,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如果熟悉唐朝音乐,就会明白,欲饮琵琶马上催,是指琵琶与马上两种不同乐调。


   诗中马上,是马上乐之略。所谓马上乐,是鼓角横吹的军乐。追溯历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乐的鼓角横吹始于汉代。史称:“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


   这种鼓角横吹的武乐(即军乐),在殿庭之上,称作横吹;于军旅行中,则称骑吹。后世因骑吹是在马上演奏,亦称马上乐。


   如西晋傅玄《琵琶赋序》即有“作马上之乐”的说法。


   《旧唐书音乐志》也说:“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鼓吹本军旅之音,马上奏之。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


    魏晋隋唐,“马上乐”已成为融会北狄、西域音乐而形成之“鼓角横吹”军乐的专有名词。


   明白了“马上”二字典故,我们可以知晓,《凉州曲》中描写的乐调,除了用“琵琶”一类乐器演奏的马下俗乐以外,还有“马上”军乐,二者形成强烈对比。所谓“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边塞将士正欲欣赏琵琶一类乐器奏出的悠扬乐调,以就痛饮,突然远处传来金鼓钲钲、号角齐鸣的马上军乐,这马上军乐,使他们又回到即将出征的现实之中。


   《凉州曲》不仅是“诗中有乐”的佳作,而且是“乐中有诗”的绝唱。诗中乐调的强烈对比,自有一番深意。如于音乐不甚了了,很难领会其中滋味。

 

   10、春末夏初,阳光显得格外温润,一踏上桐城市大关这片土地,就不由自主的联想到,这里曾是古之江淮南北之间的重要关隘---北硖关。

瞩望关隘,遥想历史的雄关漫道上,曾经演绎过多少惊心动魂的鏖战;那飞马急驰的信使,敲击着山间的官道,在驿站间传递着怎样急迫的军情;而两军对垒,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争夺与厮杀,让北硖关,在血色残阳里,充盈着怎样悲壮的色彩?英雄豪杰,持剑伫立,在夺关、守关的搏杀中,胜利者们又会怎样的迎风畅饮呢……如今,大关的硖石关隘已变坦途,合安路穿境而过,代之而来的,是乡村经济赫然勃发;是桐城美食----大关水碗惠美八方食客;是全国著名的禽蛋基地;更是青山碧水间传扬的----桐城六尺巷酒业公司的新传奇故事,以及他们出产的系列美酒。曰:“皖桐六尺巷---礼尚酒”、“皖桐六尺巷---礼让酒”、“皖桐六尺巷---和谐酒”、“皖桐六尺巷----同庆酒”、“喜酒”、“福酒”、“龙眠春酒”……

合安路上车来车往,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前来运酒的车辆。那些远道而来的经销商们,为什么会青睐这样一个远离市区,地处桐城最北端的乡间酒坊?这似乎印证了中国一句古老的民谚:“酒香不怕巷子深”。商家们前来争相代理六尺巷酒的经销权,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当然是有利可图才涉足于此……

古人杜康发明了酿酒,而酒似乎注定了与诗、与雄性的刚烈、与壮士的豪情、与大悲和大喜相干系。李白斗酒诗百篇,是酒让李白豪情万丈而倒提黄河,发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慨叹!骚人离愁,酒洒沾巾,便有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愁绪。征尘扑面,雄关走马,“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壮行,又打动了多少男儿的壮怀?曹孟德饮酒军帐,纵横天下,他感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那高举的魏王酒终难拂去老骥伏枥的哀伤!但今天,桐城六尺巷酒业公司生产的美酒,已超脱于历史的沉吟和感叹,而是把桐城人外惠内秀的精神品质注入品牌,用当代人新的思考去解读和诠释历史的陈酿,让文化藏于酒中;让琼浆玉液把和谐、礼让的传统美德融入其中,从而酿制出最新最美的新意来!

商家慕名而来,是冲着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皖桐六尺巷”而来;是冲着总经理江传宝的创业精神和敏锐神思而来!当然,更是冲着大关镇的领导们倾情、倾心、倾注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决心,使该镇在新一轮招商引资中再度发力而来!当笔者见到年轻的镇党委书记王四青同志时,就觉着,他充满了朝气,思路清晰,举止干练,在僻理明断的言辞中,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王书记说:这个酒厂的建成实属不易。当初江传宝厂长和我们汇报此事时,我们就下定了决心,就作为镇里招商引资的重头戏来抓!

领导们的重视,当然给了江传宝以信心。王四青书记还亲自带领江传宝厂长找市委胡铮书记汇报,找有关部门立项,申报相关手续。市委领导的支持与肯定,让闯荡市场,长期和全国知名酒厂打交道的百世佳瓶盖厂厂长江传宝,感到此番招商引资和引智的责任重大。

说到酒厂的引进,对于江传宝来说,是偶然,也是必然。他清晰地记得,在南京,在秦淮河畔与老客户顾存宾洽谈业务。而客户顾存宾就是一家著名酒业的江苏总代理,年销售额达二、三十亿元。江传宝生产的酒瓶盖,正是这个知名品牌酒的瓶盖。二人一见倾心,他们谈生意,谈市场,谈十里秦淮发达的餐饮酒肆,说着,说着,却总是离不开酒。而说到酒,江传宝就不由自主地说起了桐城的六尺巷,说到家乡的老宰相张英。张英乃清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家人与邻里吴氏因宅基地起纠纷,老宰相赋诗“千里驰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宰相的落拓胸襟无人可比,家乡人为纪念张英,就酿造出了“六尺巷酒”。他感叹道:“只可惜,家乡的酒厂已关门破产,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六尺巷”酒,有失传的可能。”江传宝的忧虑谥于言表。顾存宾对桐城六尺巷也极为熟悉,特别是对“六尺巷酒”这个品牌有着深刻地理解。他的一番话,引起了江传宝的思考。他想,历史悠久的“六尺巷”品牌和悠久的酿酒工艺,无疑是历史给我们的馈赠。

   

  11、不到敦煌,你无法想象戈壁滩的辽阔浩瀚,无法领略塞外沙漠的雄奇苍茫。

在嘉峪关开完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第二届年会,我与全体与会者驱车向敦煌进发。透过车窗,祁连雪山已渐渐溶入天空,方圆百里,无依无拦,极是旷远,任你望穿双眼,也难看到一点遮挡你视野的屏障,坦坦荡荡地一个裸露无遗的辽阔世界。数万年以前,这里原是汪洋一片的传说已无从考证,见到的只是一片无垠的沙滩。沙滩上的石头,或乳白、奶油、鹅黄;或翠绿、赭石、黝黑;也有红黄、黄绿、黑白相间的。视其形也觉稀罕,若人若物,若禽若兽。更有许多不可名状者,形态各异,不一而定。并且条纹逼真如练,脉络变幻莫测,非人工之所及。因此,这个“遍地皆白草,风吹石头跑”,满目荒凉尽石砾的戈壁滩上,石头也有些贵气,当嘉峪关人把拣回的几颗石头放入鱼缸参加鱼展时,旅游的美籍华人的眼睛顿时瞪直了,如同发现了精妙绝伦的稀世珍宝,惊呼着询问起品名产地,哪家贵行经销,要出高价收买。当然,更有从戈壁石头中开发出来的夜光杯,天然的质地,神奇的功用,无不令人惊叹。不由使我想起那千古绝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我们的旅游车在无边无际的戈壁沙漠上奔驰,我带着初来乍到的满心惊奇,带着第一次见到雄阔苍茫景色的满心喜悦,极力睁大眼睛,观赏着车窗外的很少有变化的景色,努力寻找着王维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定睛细看,茫茫沙石中竟有植物生长。这些可怜的小草,在卵石的缝隙里寥若晨星地吐着淡淡的绿。同行的文友告诉我,那是骆驼刺,又叫骆驼草,也叫刺果子,一种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小草。在任何其它植物难以存身的地方,它们倔强的活着。那些长满了刺的绿色的枝条,象一些不屈的手臂在风中挥动,向世人昭示生命的存在。这些坚韧强悍的小草,居然是骆驼的食物。为了让那些“戈壁之舟”能完成艰难的长途跋涉,它们慷慨地奉献出了拼搏而得到的生命。在严酷无情的大自然中,生命和生命互相体贴着。牺牲者的成就,就在于他以自己的牺牲,完成了他人的成就。而成就者的再牺牲,又将完成另一个成就者。

几个小时过去了,汽车依然在走,窗外依旧是满目荒凉:大大小小的卵石,寥若晨星的小草,烈日毫不留情地烤着大地,突然赶来的大风卷起一片片黄云。初时的惊奇慢慢消失,原先的喜悦被枯燥、闷热与不安慢慢替代。一切都凝滞了,无形的热浪和热风,在地面上升腾奔突,使得那凝滞的一切都仿佛微微颤抖晃动起来。突然,远方天地相接之处,出现一片绿洲:一片鳞鳞水波,一排葱郁的绿树,隐约还有房舍、村镇。我的心头顿生一点愉悦,犹如绝望的跋涉者在焦渴的心中升起一线生的希望。可是,汽车再往前跑一会儿,却什么都看不见了。当地同行的作家老李告诉我,这是戈壁滩上流动的热浪和热风中,常常出现的奇妙的海市蜃楼。还说,这是无数倒毙在大戈壁中的探求者灵魂不散,为后来者幻化出他的生前所追寻的景象。然而这是残酷的,当虚幻的希望消失,广袤荒凉的大戈壁就变得更广袤,更荒凉。

安西,世界著名的风库。对于首次到此的客人,它毫不吝啬地打开了大门。一阵紧一阵的风就象耍尽威风的皇帝一样,朝着一个方向猛刮,路旁的大叶杨、小叶杨,都朝着一个方向,匍匐在风王的脚下,想抬的头总是抬不起来。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路边的行人每走一步就象逆水行舟,一张口就有成吨的风沙漱过,牙齿嚼得嘣嘣响。我们的汽车在那里不敢停留,把车窗关得紧紧的,也难免有沙石飞进来,灌满了我们一身。

下午,我们赶到了鸣沙山。敦煌城南,三百里地方圆内,沙不平铺,堆积而起伏,低者十米八米不等,高则二百米三百米直指南天。垅头纵横,游峰回旋,天造地设地竟成为山了。据说一人登之,沙随足坠落,十人登之,半山就会软软泻流,千人万人登过了,那高耸的骤然挫低,肥壅的骤然减瘦。其形变之时,能出奇地轰隆鸣响,有闷雷滚过之势有铁骑奔驰之威。沙鸣过后,万山平平,一夜风吹过后,却更出奇的是平堆竟为丘,小丘竟为峰,辄复还如。几座沙山围住一眼泉水,周围千数百步,其水澄澈,深不可测,弯环形如半月,取名月牙泉。月牙泉千百年来不溢,不涸,沙漏不掉,沙掩不灭,明明净净在沙中长居。我为这天地的鬼斧神工所惊讶,跑过去在月牙泉里喝了几口水。好凉好甜哦,润人肺腑,沁人心脾。

脱掉鞋袜,我赤脚慢慢登上沙山。沙子是那么细,那么纯净,那么柔和,那么光润,真不忍心踩破那么洁净的沙地。沙子从脚指缝里漏出来,痒酥酥的。走几步回头看,身后是一串脚印:一直往前走,脚印会一直跟着。一边走一边回顾,身后的脚印那么深,那么直,惊叹在城里的水泥街道上从未留过自己的脚印,而在这里才真正体会到人的存在和价值。然而,过个把钟头,便什么也没有了,一切平复如旧。沙漠,真是一块净土,只有单纯的沙,净是沙,净得可爱,净得可怜,但也美得让人心颤。我站在沙漠的腹地,想笑,想哭,想掉头跑开,又想拥抱沙漠。

人生有些东西以前你绝对没有见过,绝对是第一次看见,但是,好象你和它很熟,早就熟识。生命中有些东西,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但你在渴望。当它出现时,你明白你渴望的就是它。在沙漠中,我的感觉就是这样。起风了,黄色的、干燥的、散漫飞舞的能行的沙子,扑打着我的头、脸和身子,我索性躺在沙漠的怀抱中,任其自然。

我想,我活着和死后都是一颗沙,我的每一阵呼吸都如最细最弱的沙枣花。沙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在沙漠里,愈往深处走,这种感觉愈强烈,也愈让人醒悟。我又想,在沙漠中要营造自己的城池多么艰难,也许终身努力也营建不成,也许有了可喜的雏形又被拆毁,被掩埋--但我还是要往我的戈壁我的沙漠走去。过去,唐玄奘在这条路上跋涉十七年,为完善佛经探求意义。我想我要在这条路上跋涉一辈子,为成为一棵造就沙漠绿洲的胡杨,纵然海市的水声变得浑浊,我干渴的骆驼轰然倒下……

 

   12、一直以来都是笨手笨脚的,在女红家务方面。却偏偏自以为是,仿佛真是那个骄傲的公主,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可以为你坠落凡尘,为你呵气如兰;为你添衣解暑,为你欢笑落泪;却不能为你洗手做羹。不是不想,而是不会。

   结婚十余载,挽起发髻、洗手做羹的次数,大概数都数得清。每次你都无可奈何地笑,无比怜惜地拍我瘦削的肩,语重心长地说,妹儿,要用心呐。原来不是不会做,只是没有用心做。然后你便亲自下厨作爱心示范,做一碗香喷喷的美味夜宵出来,三下五除二就被我们母子俩风云残卷般消灭得滴水不剩。

   不仅如此,每每这个时候,那个古灵精怪的妹儿非但不知错认错,还要作艳若桃花状,理直气壮地争辩,天底下为男人做饭煲粥的老婆多得是,但是真正能够如此深入灵魂地相知相爱的伴侣知己却是不多。再怎么说一辈子有心灵鸡汤喝也是人间之一大幸事撒。别人想喝还没得喝呐。时间长了,竟不知不觉地迷恋上这种被你呵护包容的幸福感觉,以为这就是你之于我最深的一种爱怜罢。

   今年的七夕很巧,是我本命年的生日。于是我们相约着到另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去重温鸳梦。离开那个城市很久了,转眼就有十六年了罢。其间我们仅相携回去过一次。尽管如此,仍然一直深信那个城市是属于我们的,那里有我们太多的甜蜜回忆,太多的成长足迹,太多的海誓山盟。时光匆匆,但一切依然。那江那水,那山那树,那寺那宇,那一轮温柔的新月。即使时光停驻,重头再来,却再也无缘踏入同一条河流,遭遇同一场风花雪月。天使挥着白色的翅膀轻轻地降临,那是我们钟爱一生的幸福。

   在这个城市的繁华市区,有一个白色的八角塔,叫做报恩塔。我们曾经牵手从塔下无心地走过。事隔多年,我们又郑重地牵手回到塔前报恩。感谢上苍赐我生命赐我爱,赐予彼此今生最好的礼物。七夕节的浪漫气息弥漫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一款Gift for love的完美吊坠就这样轻轻地系于颈项,那代表着心心相印的爱的光芒,将伴随我们的一生,比时光更久远更隽永。

  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时间有种无比的困惑,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某个时期。生命于我已是一种爱的张扬,别无所求。“爱至深,爱至真,再高傲的心也可以低到尘埃里”。突然发现自己除了当个相夫教子的贤妻,其他的仿佛什么都不会,也不能。那些梦想,那些不着边际的追求,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玩笑。告诉自己人生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身外的,如果你当真,就会失去最初、也是最珍贵的真实。

   既然不会洗手做羹,那为你酿一坛至醇至甜的葡萄美酒罢。十斤紫霞珠洗净捣烂,用十分柔情加三斤晶莹剔透的冰糖尘封发酵数月,不知道开封勾兑畅饮的那一天,会不会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情满怀。过了数十年,谁会是谁的谁,谁又是谁的谁?于是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此。从此,为你挽起发髻,洗手做羹。


   13、对于喝酒的人,现在,使用率较高的词是“酒鬼”、“酒疯子”、“酒肉朋友”之类,其中最流行的是“酒鬼”。如果某某贪杯,往往难逃“酒鬼”之名,世人对之揶揄讥笑,贬之又贬。

酒鬼,的确不是什么好名字。但忽然就想起来,在唐代,似乎没有酒鬼这个词。

唐代称饮酒的人为“酒仙”,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或称“饮者”,如“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最不济也要称“酒徒”。现在称人酒徒,多带贬义,但在唐代却不是这样,元结就为酒徒写了一首颂歌,歌曰:“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很有况味。

“仙”与“鬼”虽然都是乌有之物,但“酒仙”、“酒鬼”之别,一在天上,一在地府。为什么喝得烂醉的人,那时叫仙,现在叫鬼了呢?叫人不平,好饮酒的人生在唐代,可真是幸福啊!

唐,的确是个尚酒的朝代。翻开唐诗,“酒”字的出现率,比在其他朝代的文学作品中要多得多。酒似乎渗透了人们的一切情感和活动。种田要饮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打仗要饮酒(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经商要饮酒(吴姬压酒唤客尝),送别要饮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事可干时要饮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欢乐时要饮酒(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寂寞时要饮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忧愁时要饮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读唐诗有个感觉,饮酒是做人的基本功,也是做事作文的基本功,万万缺少不得。

等等,“作文”,我似乎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写到这里我发现,上述诗中饮酒的人都是诗人,诗酒结合,相得益彰。这也就无怪乎现在的人只能称酒鬼了,原来,他们不会写诗。

当然,我这说法只是开个玩笑。唐朝是个诗的国度,许多人都以诗酒自豪,贫不为耻。当官的死了以后,骨埋山丘,尘随风去,再没人理会,而诗酒之徒,却为人津津乐道。而在现代,商潮大作,诗运式微。无诗,只剩下了酒,这酒的味道也薄。

唐代,较为开明之世,社会处在上升发展阶段,故有一股朝气回荡于诗酒中。诗情豪迈,酒情热烈,如奏黄钟大吕,有宏亮激越之音。同是饮酒,其他朝代的文人能唱得出这种声音吗?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卢殷《长安亲故》)。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高骈《依韵奉酬李迪》)。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杜荀鹤《白发吟》)。

一杯豪酒,不仅洗尽前人的哀愁和颓废,而且开后世豪迈诗派的先声,唐人的诗酒生涯,是让他们溶化在自己的酒色酒香之中,增添自身的韵味,也绘出了一个时代的瑰丽色彩。

“李白一斗诗百篇”,酒的消耗与诗的产量成正比。唐代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由此推测,唐代的酒业也一定到了鼎盛时期。现在,国内的酒产量大概比唐朝要多得多吧?这,看看电视报纸上铺天盖地的酒广告就可知道,新酒老酒,层出不穷,有的还要打出一句半句唐诗来作招徕。只是这诗情画意若只在广告上,现实中催生的却是酒鬼,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写诗既难,换钱又少,世人当然弃之。诗酒自豪的时代已经远了。但我以为,饮酒与饮者自身的文化仍是息息相关的,酒的文化,说到底仍然是人的文化。试问,一个忧国忧民者的把酒临风,与一场为升迁调动的请客或者生意买卖的应酬,怎可同日而语呢?

“酒鬼”、“酒仙”、“酒徒”、“酒肉朋友”,与酒相连的都是人。在这里,笔者无意倡导饮酒就须写诗,就须举头望明月,但端起杯来只会傻喝狂醉,那确实是一点诗意都没有的。


   14、喜欢这样富有音韵美的、有场景的、香浓馥郁的文字,夜来,梳洗方罢,宽袍大袖坐在桌旁,静心配合这夜的主角:“葡萄美酒夜光杯”有声有色迭次演出。

如果在这样的场景中,有赏心悦目的人陪伴一侧,那,神仙也不过如是吧?一句低呤漫唱:“英雄难过美人关”,令多少铁金钢,转瞬变成绕指柔,在这样温柔的情景中,再坚固厚重的铠甲,也是心甘情愿一一解下的吧?以一种不设防的姿态,等待伊人投怀。

当然,有了葡萄美酒夜光杯,还应有一点点闪闪烁烁的烛光、有一点点若有若无的音乐、不可或缺的是一对相悦的男女主角,爱情还未破茧而出,盈盈举杯相碰,眼波欲流,低头的那一瞬,眼底眉梢都是解不尽的风情。

世上的事,往往物极必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金戈铁马跃马疆场,浴血拼杀之后,精心为你摆上一个温柔陷阱;而当你正欲将这眼前的幸福轻轻一口喝下时,不解风情的号角已在马上频频吹响了。

爱开玩笑的命运,总是与人玩着予得予夺的游戏,幸福,是握在手中的沙,越是拼命去抓紧,越是流失得快速,你越是泼死忘生去爱一个人,那人往往离你越来越远,而好不容易在茫茫人海中遇上了那个等待很久的人时,谁会不希望丘比特一箭穿心,从此无波无兴,“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都不会老谋深算的摆上无数的暗桩,耐心来一场七纵七擒的游戏,因为,感情,脆薄如纸,经不起反复的推敲折叠,偏偏人人都相信海誓山盟、天长地久的童话。

美的极致是朦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从”,因为朦胧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悲剧总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因为,每个人都可以给它加上无数个“如果”。所以,恋爱,总是比婚姻幸福。

生活,不会盛宴常开,在摆上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辰光,为眼前有幸同席的仆仆风尘的人,举杯,饮尽一杯孤独。英雄不问来路,也不必问他的去路,在有缘相聚的时候,善待他,不要等到欲饮瑟琶马上催之后,才遗憾饮者渐行渐远,而精心温过的酒,在杯中,越来越冷。

一个人一生中要遇到多少“可能”,可能成为你的爱人,可能成为你的夫或妻,可能成为你孩子的父或母,而当爱情终于装上了一个柴米油盐的尾巴时,总会有人一往情深的想起,在歧路上错过的那一个可能,假设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美好结尾。其实,生活的考卷,永远没有一套正确答案,即使允许你用橡皮擦过,再重新填上,可能还是错再错。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与君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饮尽这杯酒吧,他日有缘再聚,再为你端出这葡萄美酒夜光杯,莫待他日回首,当初的一杯酒还未喝下,而同席的那个人,斯人已渺。

有一种爱,因为太完美,所以,往往只开花,不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