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后农民8年亲耕改土质,农场成立2年,靠口碑,政府重视顾客喜欢,佩服!

 飞扬AB 2017-01-19

点  击  上  面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60后农民,高中毕业

用爱去做农业,像对自己的爱人和孩子

8年亲耕改良土壤,只为健康投资

农场成立2年,得到了龙泉驿区委宣传部、区农发局和镇政府的认可和肯定

他说:“我做农业是因为‘我爱它’”



|一|

农民蒲伯伯与农业的“爱情故事”

人生轨迹总是不断的变化,2016年对于小探马来说很特别,因为结识了很多农庄主,认识了农业的多元化,每位庄主都有独特的“标签”,且深深刻在小探马的脑海中。蒲伯伯这位可敬淳朴的新农人,一句话让小探马内心一颤,他说:“我做农业,是因为‘我爱它’,我一定会做好的”,可见农业在他心目中的分量,他的农业故事也令很多人敬佩、赞叹。



左边蒲伯伯、右边蒲伯伯的儿子

 

 

|二|

一个淳朴农民的小故事

蒲伯伯(蒲正阳),成都蒲伯伯家庭农场创始人,1962年生于达县虎让乡贫困山区蒲家梁,姊妹6人,排行老三。17岁高考仅8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为把机会留给弟妹,没有选择复读,毅然决定回乡种地。

 

回农村后主动学习引进温室育秧、桑树嫁接、温室窖红薯等技术,这为第二次做农业奠定了基础。同年被选为村团支部书记,22岁成为村长,第一年完成了全村10公里长的水利灌溉工程。 25岁换届选举全票连任村长,不到一年解决了全村农电问题。



园区亲子活动现场

 

村里水、电问题解决了,但蒲伯伯病倒了,那一年他自家的几亩地都是村民自发帮忙播种和收割。蒲伯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感激乡亲们,他一边调理身体,一边工作,解决村民农资运输问题。但由于身体、经济压力等诸多因素,蒲伯伯辞去了村长职务。

 

带着变卖粮食、家禽的300元钱,只身一人到成都打拼。自学防水材料构成原理、使用效果、施工技术等,从此踏上了经商之路。20多年过去了,蒲伯伯的农业情怀有增无减,2007年3月在洛带镇政府农业推进办引荐下,流转了土地,继续农业梦。



蒲伯伯在分享农业经验和农场理念


由于流转的土地以前是老砖厂,土壤基础差,从流转当年起,历时8年,蒲伯伯亲自对整体环境和土壤土质进行整治和改良,使土地完全具备生态生产条件,并于2014年9月成立了蒲伯伯家庭农场。

 

自农场成立蒲伯伯瘦了10多斤,但他乐在其中,虽辛苦但身体素质加强了,2年几乎没感冒。同时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当得到他们真诚的认可和佩服自己的精神理念时,当看到他们分享生态美食的安心和快乐时,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不是金钱能相提并论的。




亲自上阵的蒲伯伯


 

|三|

蒲伯伯家庭农场小简介

成都蒲伯伯家庭农场,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柏杨村19组,距洛带古镇3公里,占地100亩, 有十几个果蔬种植标准大棚,50亩鱼塘。另在五凤镇租赁1000多亩山林作为山羊等林下养殖基地。农场以洛带古镇旅游为依托,以客家文化为特色,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和生命于一体,农业和旅游双链融合的休闲观光型家庭农场。农场可一次性接待500人开会和就餐,100人住宿(含露营)。



蒲伯伯家庭农场全景


 

|四|

农场规划紧扣主题“农、教、旅、创”相结合

蒲伯伯说做农场最重要的是明确农场主题,它是农场的标志,且主题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独一无二的原则。比如,成都是休闲城市,人们注重享受生活和体验感,那么农场就会围绕体验感设计主题,规划农场,并永远传播“蒲伯伯家庭农场,健康快乐共分享”的理念。蒲伯伯的4点经验,供大家借鉴。


一、生产景观化,景观生产化,即园区每一个模块既可以是景观供观赏,又可以生产农产品

园区内的桃园、葡萄园、生态停车场、创客空间、生态茶吧、垂钓区、CS拓展区等,都是围绕着这个理念打造的,用心创意从细节着手,景观无处不在。



葡萄长廊都这么有韵味


 

二、生态与科技相结合,即如何将园区理念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5点供参考

1)土壤改良

即用挖掘机平整开厢、理沟,采购大量有机肥;蚯蚓粪、油枯、豆粕、玉米秸秆及园内杂草,加益生菌发酵进行土壤改良;全人工除草,不用任何除草药剂;引进栽植10余种水蜜桃,并购进黑麦草散播于桃林下,散放适量黑山羊、鸡、鸭、鹅,保持生态循环。蒲伯伯就是用这些方法,用8年时间,把一片老砖厂土地变成了生态沃土。

 

2)鱼果共生系统

所有大棚之间全部是1M深*1M宽,纵横连贯的给排水沟渠,放养生态鱼,养鱼的水循环喷灌大棚和长廊的蔬果,构成鱼果共生循环系统。



鱼果共生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3)水肥灌溉系统

采用滴灌灌溉设施,滴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最低,对土壤结构能起到保持作用,并形成适宜的土壤、水、肥、热环境;同时灌溉可方便地结合施肥,为作物及时补充养分。鱼果共生,水肥一体,是产品天然生态的直接依据。

 

4)套种、轮作、间种

因地制宜,根据生产季节,采用套种、轮作、间种的方式在大棚内、大棚间不规则地带种植应季蔬菜及枸杞、甜枣、桑葚等。



大棚间套种枸杞、甜枣等水果


5)蜜蜂授粉

在大棚内引入意大利蜜蜂,给蔬果天然授粉。

 

三、创意农业培训与科技示范推广

1)对周边农户进行培训

创意农业艺术培训,如传统拼布手工,现代油画等,让农场及农民充满农业艺术文化气息;新农业技术、管理模式培训,已逐步实现游客到农户家体验农耕民俗、采摘生态蔬果,了解客家文化,使市民与农民情谊相连。

2)新品种示范

10余种欧美品种葡萄、柱状苹果、辣木树、雪域草、大红紫薇等做成示范园。



诱人的红巴拉多和枸杞


四、亲子自然教育植入

通过各项亲子体验活动及中小学农耕科普拓展,让孩子从玩耍电子设备转变到农场户外拓展运动,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认知农作物,解放“小近视眼”,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格,培养孩子五感,懂得“粒粒皆辛苦”传承简约之美德.



农事体验,孩子和家长都很开心



|五|

蒲伯伯的经验总结送给大家:3点建议+3点素质

作为农业路上的老前辈,蒲伯伯总结了3点农业建议给各位农业朋友

1、用感情去做:热爱这个行业,或至少对你现在做的事情有浓厚的兴趣

2、做农业要有耐心:刚开始不要考虑太多盈利的问题,付出总会有回报

3、园区规划来源于自己:自己的园子要自己打理、管理,每天都在园子里转悠几圈,相信创意都会有的。




左起第二位,亲子3班神农派大侠,蒲伯伯的儿子蒲俊兵


从农村走出去,再回到田间,蒲伯伯认为做农业要有3点素质

1、充满正能量:农业之路即苦又漫长,没有一个正能量的心境,越走越觉得艰辛

2、具有匠人精神:要有勇于钻研、持之以恒的劲

3、不忘初心,坚持做生态农业:做良心农业,为了自己、他人的生命负责,只做生态农业,为健康投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